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 > 第167章 哄抬物价
    内阁大学士张学颜,急匆匆的走进户部大堂。

    入阁之前,张学颜就是户部尚书,对于这里,他并不陌生。

    原本在大堂中议事的户部尚书宋纁、左侍郎王遴、右侍郎杨俊民,三人立刻起身行礼,“阁老。”

    宋纁还立刻闪出上位。

    张学颜也没客气,径直走到上位坐下。

    左侍郎王遴则让出了自己的位置给尚书宋纁,他自己走到右侍郎杨俊民的身旁。

    杨俊民也很识趣的向后退了一个身位。

    四个人的动作同时进行,却又分毫不差,仿佛提前排练过一般。

    张学颜看着三人,挥了挥手,“都坐下。”

    三人这才坐下。

    接着,堂外有一书吏进来奉茶。

    那书吏久在吏部,早就练成了一副火眼金睛。他看出堂内气氛凝重,动作、脚步,甚至是呼吸,都不由得加了小心。

    奉茶之后,那书吏加紧脚步,可声音不显,退出大堂。

    随着那书吏退去,张学颜的声音开始响起。

    “这几天的物价你们知道吗?”

    宋纁听出张学颜语气不善,赶忙回道:“回阁老,下官是户部尚书,物价关乎百姓生计,不敢不知。”

    “那知道物价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吗?”张学颜语气依旧不善。

    银行进展不顺,物价又有波动,宋纁这个户部尚书就算是不清楚其中的缘由,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可宋纁若是真的靠猜测来度事,那他也爬不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据下官所知,是有些人故意叛乱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故意哄抬物价。”

    明朝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在洪武年间就定了下来,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

    可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

    不同时期,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是有浮动的,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涌入,致使白银数量增多、铜钱数量相对变少而导致兑换比例发生大幅度变化。

    历史上,万历十七年,一两白银甚至只能兑换五百文左右的铜钱。

    但到了明末,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又拉去了,万历四十六年,白银一两可以兑换铜钱一千文。等到了崇祯元年,白银一两可以兑换铜钱五千五百文。

    如今,就是民间钱庄为了抵制朝廷开设的银行,故意扰乱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把百姓日常使用的铜钱价值拉低,以至于京师物价飞涨。

    东厂、锦衣卫每天都要记录物价,呈报给朱翊钧。朱翊钧看过近几天的物价后,便转给了内阁。

    这也是张学颜为什么带着怒气来户部的原因。

    右侍郎杨俊民是负责银行事宜,银行开业这么多天,一直没有进展,心里本就带着火,这次也不再藏着。

    “干脆让刑部派人拿了他们!”

    “以什么罪名拿人?”宋纁问道。

    “骚乱国策,哄抬物价。”

    宋纁又问,“有证据吗?”

    “证据我能找到,但到时候有人为他们说情怎么办?”杨俊民的目光看向张学颜。

    张学颜感受到了杨俊民的目光,也清楚他的意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光同尘嘛。”

    “有人扰乱国策,哄抬物价,肯定是要拿。宋尚书,杨侍郎,你们俩也不用在那一唱一和的拿话架我。”

    “你们说的那些情况,我都知道。比方说那个鸿通钱庄,是个徽商开的,和礼部的许国许尚书是同乡,里面还有永年伯的份子。”

    “临来户部之前,我去了一趟礼部,已经问过许尚书了,那些徽商和他没关系。”

    “永年伯也已经向皇上请罪,他在鸿通钱庄占的份子,已经全都转给内廷的成敬成公公了。”

    永年伯王伟,是王皇后的父亲,也就是朱翊钧的岳父老泰山。

    做买卖的商人,免不了要找达官显贵为自己保驾护航。

    鸿通钱庄的掌柜傅宽麻,在王伟刚刚被册封为永年伯时,就找到了他,表示想请他入股。

    说白了,入股也不用永年伯王伟掏钱,就是入个干股,鸿通钱庄按时给他送钱,王伟则给鸿通钱庄提供方便。

    白送上门的钱谁不要啊,而且其他勋贵也都是这么干的,王伟自然答应。

    朱翊钧在计划开设银行前,就已经摸清了京师所有钱庄的底细,自然也知道永年伯王伟在鸿通钱庄有份子,便让人委婉的把风声透给王伟。

    王伟也很聪明,一边上疏请罪,一边表示愿意放弃在鸿通钱庄的份子。

    朱翊钧一看,好好的股份你放弃了,那不是败家嘛。

    干脆,转给内廷负责商业的成敬吧。

    宋纁三人听到张学颜的话后,若有所思。

    “阁老,皇上可有旨意?”王遴问道。

    “这点小事都要烦劳皇上,那你我这些做臣子未免也太失职了。”张学颜语气平淡。

    王遴连忙低头,“阁老教训的是。”

    “我这次来,”张学颜站起身。

    宋纁三人也跟着起身。

    “就是想告诉你们,银元接着铸造,铜钱也要开始铸造,平常该怎么样今后还怎么样。”

    “几个商人而已,”张学颜的语气变得肃穆起来,“还翻不了天!”

    “京师的钱庄,多是徽商和晋商开设的。”张学颜的目光开始有意识的向户部右侍郎的身上移。

    “宋尚书是河南人,王侍郎与我是同乡,都是北直隶人。杨侍郎,你是山西人,那几个晋商与你是同乡。”

    杨俊民就站在那里,这种情况下说多错多,做多错多,唯有等待张学颜把话说完。

    “不管怎么样,出门在外,同乡之间还是要讲究情分的。杨侍郎。”

    这个时候,不管怎么发问,杨俊民就必须回话了,“下官在。”

    “钱庄的事情牵涉很多,一团乱麻。你就以同乡的身份,好好的劝劝那几个晋商,让他们悬崖勒马,切莫自误。”

    “回阁老,下官定当尽力而为。若是那几个晋商一意孤行,且不说下官与他们并无往来,就算是他们与下官是旧识,下官也绝对不会姑息。”

    张学颜点点头,“说的好。朝廷也正是相信杨侍郎的为人,才放心将银行事宜放心的交给杨侍郎负责。”

    “宋尚书。”

    “下官下。”户部尚书宋纁立刻回道。

    “抓差办案,不是户部的职责,户部就安心做好份内之事。至于其他的事情,自有其他衙门负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1_171170/212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