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 > 第141章 宗室改革
    吏部尚书杨巍和兵部尚书梁梦龙起了争执,到底应不应该放开宗室科举的限制。

    就在二人争执不下时,掌宗人府事的驸马都尉许从诚开口了。

    “陛下,臣蒙陛下信任,掌宗人府事。自臣掌府事以来,屡屡收到各地藩王的公文和书信,多是诉说宗室生活不易。”

    “亲王,郡王,生活倒是无忧无虑,可其余的宗室,确实是一言难尽。”

    “碍于祖训,宗室不得从事士农工商,就算是生活困顿,也只能忍受。”

    “乞讨要饭者,有之。卖儿卖女者,有之。甚至还有的故意隐瞒宗室身份,只为求得一条活路。”

    “帝室之胄,何以至此?”

    “以臣愚见,莫不如根据血脉亲疏,逐步放开对宗室的限制。”

    许从诚说的,可谓是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

    永乐大帝之所以对于宗室严防死守,不就是怕再来一个靖难之役吗。

    现在,血缘关系近的,可以维持现状。血缘关系远的,可以放开限制。

    内阁首辅申时行躬身奏报,“陛下,我大明宗室生活困顿,是臣等的罪责。”

    “臣等无能,无法保证宗室生活所需,臣等稍后便去都察院领罪。”

    “只是,在此之前,臣有一言,应当放开对宗室的限制。关于是否允许宗室参加科考,以臣愚见,可以单独为宗室开科。”

    “宗室之中,不乏有真才实学者,若是就此埋没,也着实可惜。不妨就单独为宗室开科,以选才德。”

    “若能行之有效,宗室科举也日趋完善,待时机成熟,再取消为宗室单独开采,转为普通士子那般,参加科考。”

    “善。”朱翊钧称赞了申时行一声,“还是申阁老想的周全。”

    “宗室生活困顿,不光是阁臣的责任,朕也有责任。如今既然想出办法来了,就不必再去都察院请罪了。”

    申时行随即谢恩,“臣谢陛下恩典。”

    朱翊钧接着说道:“士农工商,古有四民。郡王以下的宗室,允许其从事四民之业。”

    “亲王、郡王,若是愿意放弃宗俸和庄田,也可以从事四民之业。”

    “下一届的春闱是万历十七年,而后是万历二十年。这两届春闱单独为宗室开科。万历二十年之后,不再单独为宗室开科。”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让他们和其他读书人一样,一步一步的考功名,能者上,庸者下。”

    宗室也好,科举也好,属于礼部的职责,礼部尚书沈鲤立刻领旨,“臣遵旨。”

    朱翊钧微微颔首,回应沈鲤,而后又说道:“秦、晋、蜀、楚,四藩自郡王以下的宗室,全都编入了缅中都司的卫所中。”

    “缅中巡抚王一鹗,缅中总兵邓子龙,二人送来的军报中,多次提到编入卫所的宗室,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王一鹗、邓子龙惊奇宗室的军功,可朕却觉得这没什么。太祖马上打天下,太祖的子孙又岂能不识刀枪。”

    “依朕看,除了放开对宗室从事四民之业的限制,也应允许宗室从军。”

    吏部尚书杨巍听了这话,有些急不可耐。

    大明朝的帝位继承,有两次异常变迁。

    一次是靖难之役,朱棣叔夺侄位。

    一次是土木堡之后,朱祁钰叔夺侄位。

    其余的,都是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这一套礼法规制来的。

    皇位的异常变迁,不光宗室要死人,朝堂中的臣子,也要跟着受牵连。

    吏部尚书杨巍是担心,要是让宗室从军,再来一次类似的情况,大明朝受不受得了。

    于是,他便出声劝道:“陛下,宗室从军,或起弊端。”

    “我大明带甲百万,忠诚勇猛之士何止万千。关于宗室从军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朱翊钧将目光放到吏部尚书杨巍身上,“或起弊端?能起什么弊端?”

    “曲沃代翼,不过镜花水月尔,断难成也。你我君明臣贤,何惧于他?”

    内阁次辅王锡爵见皇帝态度坚决,不好一味的反对,便改为委婉的劝谏。

    “陛下,编入缅中都司卫所中的宗室,作战勇猛,有目共睹。若不让宗室从军,或明珠暗投之嫌。”

    “不过,曲沃代翼之事,古来有之,不可不防。莫不如再加一条,三代之内的宗室,不许从军。”

    王锡爵提出的办法,这就是把和皇帝血缘关系近的,对皇位可能存在觊觎之心的宗室,排除在外。

    朱翊钧顿了片刻,想了想,缓缓说道:“可。”

    “郡王以下的宗室,可根据规制,从事四民之业,以及从军。”

    “宗室科举得中者,吏部照例派官,优先发往西北、西南之地为官。”

    “宗室从军者,优先发往边镇效力。若在卫所中,则从总旗做起。若在营兵中,则从旗总做起。”

    “所有宗室,一律保留宗室身份,名字上宗室玉牒。每人再额外发放一块宗室令牌,用以证明其宗室身份。”

    “郡王以下的宗室,有了生计后,便不再发放宗俸。”

    “另外,从今日起,郡王爵位只许承袭三代,三代以后,降为镇国将军,而后依次降爵。”

    宗俸,发不发的无所谓,反正从来也没正常发放过。

    郡王爵位降爵继承,确实是很有必要。

    大明朝亲王不多,郡王是真多。

    而且允许现有郡王再承袭三代,也够意思了。

    多数人,是见不到自己第四代子孙的。如此,这也是尽可能的降低反对的声音。

    亲王的儿子,也不一定就能当上郡王,因为人太多了,有时候礼部拖着不封,这一拖下去,至于拖到什么时候,那可就没准了。

    要是哪个郡王不知趣,就直接革了他的爵位。

    文官们对于改革宗室,当然是无比支持的,没有丝毫犹豫,十分痛快的接旨。

    “臣等遵旨。”

    “各地督抚、总兵、都司,需按诏命配合宗室改革之策,如有懈怠者,按律治罪。”

    “礼部、都察院会同东厂、锦衣卫派人到各地巡视,严加督促。”

    “秦、晋、蜀、楚,四藩移藩缅中都司后,他们的王府都还空着,有好几位郡王上疏,想要搬进去,朕都没有准,今天也一并安排了。”

    “让陕西巡抚衙门搬到秦王府里,其余三藩的王府同理,也让当地的巡抚衙门搬进去。原来的巡抚衙门充作学堂。”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1_171170/30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