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疑惑道:
“无烟火药?比之寻常火药不会有烟吗?威力又如何吗?
朕已经拨付大笔钱粮用于开采和炼制火药了,上苍既有更好的火药,为何不一开始传授给我等?”
魏征指着无烟火药的学名硝化棉,道:
“从名字来看,这无烟火药也是要用到硝来制取的,若是我等没有提纯硝的技艺,那上苍就是提前告知我们也造不出来啊。
或许上苍就是这个意思,科学不能一蹴而就,得由简单的,渐渐进步到复杂的,再由这些复杂的延伸出更多科技。
而且我大唐虽有棉花,可种的实在太少。
我大唐子民以麻布和丝绸为服饰衣料为主,棉花多是豪门大家的庭院里种来观赏所用。
上苍就是提前告知我们硝化棉制作法子,我们也没有足数的棉花可用啊。”
李世民思索一番道:
“既然连后世都是以棉布做衣裳布料,说明棉布定然是要优于麻布的。
而且棉花用途颇多,既能造火药,又能榨油,今后将种植苎麻改为种植棉花便是必要。
与六部官员商议一番吧,迁民屯垦西域,种棉花。
还有征收各地已有棉花,上苍现在传授给我等的纺纱机和织机也得尽快监造出来,不要等到棉花种出来了再去钻研工具。”
……
棉花虽然较早就进入了中国,但因为产量很低,种植环境受限,棉花的进一步利用与纺织技术也长期处在摸索阶段。
要到宋朝时,棉花的种植才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到元朝和明朝时才开始大规模种植,麻布才渐渐被取代。
所以在明朝以前,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其它朝代的确很需要。
纺织行业尤为发达的嘉靖时期,用水力驱动纺车的技术已经存在。
织造局每年靠丝绸和棉布赚取的财政收入尤为庞大,身为大明事实上的户部尚书,嘉靖帝对这行业的内情自然有所了解。
“我大明朝也不是没有更好的纺纱机,而是因为土地产出不多,必须重农抑商。
我大明人口数以千万计,要让如此多的百姓都吃上饭,就决不能让太多人口去经商荒废了农耕,必须要对商贾征以重税。
再加之百姓大多都是自给自足,缺点什么都是能自己解决就解决,轻易不会花钱去买。
缺了衣物就自己拾捣块地来种些棉花,自己纺纱自己织布,百姓买不了多少,商人织多了布匹卖不出去,货就砸手里了亏钱,自然不愿再花大价钱研造更好的纺车。
而且江南一地家家都有妇人纺纱补贴家用,直接从百姓手里采买,远比造织机更省事,担着的风险也更小。
商税当然好收,不需要那么多的吏员挨家挨户征税,朝廷开支就能缩减一大笔,又不会得罪农户。
可种地的人一旦少了,粮食价钱一旦上去了,那粮价涨起来可就不是徐徐抬高。
商人最是懂得囤货居奇,一旦给他们抓到个我大明朝补不上的小窟窿,他们立马就能心照不宣地全都开始狠狠地扩宽那个窟窿,使之变成一个用多少银子都补不上的深渊!
粮食是命根子,一旦出了缺口往上涨,那就不是一倍两倍地往上翻,而是十倍百倍!涨到能把百姓的血都吸干为止!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都不是傻子,这里面的牵扯看得比谁都清楚。
只要粮食富足了,百姓们手里有余粮自然就会拿出去卖了换钱买东西。
东西卖得出去,供不应求,商人能赚到钱自然就会开始扩大经营。
布匹、茶叶、海货、牲畜、铁器,只要卖得出去能产多少产多少。
届时种地卖粮卖不上价,粮价便宜不必担心吃喝,百姓们为了多赚钱自然就会开始经商务工。
市面上东西多了就得货比三家,商人要想自家货卖得出去卖得好,就得想方设法造出比别家更好的货。
要想成本比别家低,卖得比别家好,就得开始花钱花心思研造器具减少用工开支。
如此一切就都能被盘活,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富强。
后世必然就是如此发展起来的。
牵动这一切的根源就在粮食,在亩产,在提高亩产的粮种、肥料,还有减少耕种用人的器具。
如今肥料在开采,粮种在培育,器械还得等上苍传授。
我大明朝只要将这条路走对了,要不了多久一切都能顺其自然地繁荣起来。
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
大明科研院中,几位刚刚研制出可实用雷酸汞的组员们,在一起讨论着天幕新出的无烟火药。
一位组员将一朵棉花放在桌上点燃。
蓬松的棉花快速燃烧殆尽,产生的烟雾非常少,残留的灰烬也几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稍后又点燃了一撮颗粒火药。
爆燃过后产生了一大团烟雾,且残留的粉末残渣不少。
“后世既然将无烟火药如此命名,突出的就在于无烟二字,但以我之见,另外一个突出的,想来是残留极少。
我们的颗粒火药在枪管中爆炸后会有灰烬残留,这些灰烬附着在枪管的膛线凹槽之中,如果连续发射,要不了几发子弹必然会造成膛线失效,甚至堵塞枪管导致子弹无法上膛。
如果我们要做出向后世一样可以不断连发的枪械,就不可能在发射几发子弹后用通条清理枪膛,况且有膛线也清理不干净。
那么就只有想办法减少子弹发射药的爆炸残留,甚至要做到压根没有残留。
如此枪械才能完成击发、上膛、击发再上膛的连续自动运转。
后世应该就是基于这个需要才研制出了无烟火药。”
其他组员也说道:“硝化棉,这里的硝化指的应该是硝酸,因为硝酸钾燃烧后也有残留。
硝酸钾和棉花混合后,也不会全部变成气体释放出去。
但如果是硝酸的话,那进行反应岂不是又有毒烟?”
组员们瞬间理解了他的顾虑。
苦笑道:“这毒烟要是再吸下去,我们就是不咳死,眼睛也得被熏瞎。
在天幕告知我们无烟火药的制取法子前,我们还是先想办法造一个可以持续鼓风的器物来吹散毒烟吧,而且后续制取雷酸汞也得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的风箱不行,鼓风有停顿,而且风力太小,毒烟多了还是会弥漫在周围。”
“那就用两个大风箱,用水力驱动,间隔开鼓风频率就能一直鼓风。”
“不行,风箱只有在相对密封的管道中,风力才能集中不会溢散。
我们是开阔环境,风箱放远了没风,放近了,会在收缩推杆时将毒烟吸回来。”
“像扇子一样扇风?可以用连杆将水车的旋转运动改为上下运动。”
“你家水车能转那么快?”
“治理黄河不是有种束水攻沙的窄水道吗?水道窄了流速变快。
以此为原型,改良河道与坡度,水车就能转得更快了,就是不知道用作扇风够不够快,而且局限性很大,造价有点高。”
“不必如此复杂,江南有种利用大小齿轮组提高水车传动转速的技艺。
大齿轮与小齿轮的轮齿交错,大齿轮的圆径比小齿轮大一倍,大齿轮转动一圈,小齿轮就能转动两圈,小齿轮在配上一个更小的齿轮,转速就能提高数倍。
特点是带动的齿轮越多,想要带动起来需要的力道就得更大。
只要加大水车的尺寸,最终的转速就能非常高。”
只是一番讨论,一个常人难解的问题就被这几个见多识广的学子解决了。
这样的感觉,让几人默契地相视而笑。
“哎,你们不觉得如此有用的传动方式用在扇风上实在大材小用了吗?
诸位觉得后世的飞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几人想起了后世大飞机上那高速旋转的引擎扇叶。
“是风?是旋转的扇叶带起很大的风推着飞机飞起来的!?
可那扇叶得转多快才能吹出那么大的风带动那么大的铁家伙?
如果是用齿轮组提高转速的,那得用多大的动力才能驱动那么快的齿轮组?”
“火药爆炸带起的气体膨胀?”
“那就得解决火药如何持续爆炸了,爆炸的气体还能带动扇叶吹出更大的风。”
“等等,或许可以打开思路,关键在于研造出可以携带的动力源头,有了这样可以携带的动力,后世的汽车或许也能造出来。”
“那船也可以用这样的动力,就不必依赖时有时无的风了。”
“哈~有意思了,我们这辈子注定会活得很有意思。”
几人大笑着,像是一起征战沙场得胜的将军,也像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至交……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06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