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16章 吸干大明血的食利阶级
    看着朱允炆这么个战绩,朱元璋一时觉得头疼都捂着眼睛没法看。

    “几十万大军,老四起兵时才八百,就这都没打赢,嘶~咱教出来的孙子咋是个这儿呢?”

    老四朱棣在旁大笑道:

    “以八百人马起事,三年间席卷全国夺取天下,自古以来哪个帝王比得了我?

    诚然这与我之统兵打仗的才能冠绝古今脱不了干系,可也说明了天下人心在我,不在允炆吗?

    老爹啊,你该为有我这等麒麟儿偷着乐才是。

    既已如此,那老爹你看等大哥没了,你也没了以后,这皇位是不是该传给我了啊?免得再平生一场大乱了嘛。”

    马皇后将老四朱棣一把拉到自己身边,免得待会儿在被朱元璋一顿好打。

    “好好说话,打的都是自家血亲,死的也都是我大明朝的将士,允炆或许真就因你而死了,你哪还有脸得意忘形?”

    朱棣:“娘,你知道我嘴快,没那个意思……”

    看着爹一脸愁容,朱标说道:

    “爹,如果还按历史将来那样让允炆继位,他年龄太小,历练不够,哪怕没有老四造他的反,也难免会引出其它动乱,这大明朝将来交给谁,还真得从长计议了。”

    朱元璋徘徊思索了一阵。

    “标儿,爹是真不想看到你出事啊,否则也不必费尽心机地给孙儿铺路,到头来什么都替他做了,却让他落得个不察弊端轻忽大局的性子。

    你们都长大了,老四也快十七了,到了该要历练的时候。

    上苍已经警示了我大明,所以别怪爹心狠。

    封王可以,但没有封地,没有食邑,只能靠你们自己的才干去为国效力得一份俸禄。

    爵位也只能有一人承袭,做的不好也得削爵。

    那些继承不了亲王爵位的子嗣,也不能仅凭血脉就白得一个郡王爵位了,也得凭自己的才学才能入仕为官。

    让他们科举倒也有些白费了他们的出身,免得后世子孙咒骂咱这个当祖宗的太过心狠,那就弄个皇族内试,每年让皇室子弟到宫中来由皇帝亲自命题考验学业品德。

    哎~咱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再多给你们谋利,天下人又该骂咱了。”

    朱棣出声道:“那我是不是现在就该去军中历练了?我早就想带兵征讨蒙古马上建功了。”

    朱元璋没好气道:“旁人需要考效你就不需要考效了?你先将妙云娶回家,娶回了妙云我就让你去你的泰山大人徐达军中做千户做起,到时候仗打得不好咱照样治你的罪。”

    听到要娶徐妙云,朱棣少有地害臊起来,挠着头道:

    “妙云今年才十五呢,天上不是说了太早生孩子有危险吗?”

    “让你先娶回家,没让你那么早祸祸人家!”

    不等朱元璋再用大脚丫子踢屁股,朱棣立马就屁颠屁颠去找宫中的大本堂与诸皇子公主一起读书的徐妙云去了。

    朱棣跑远后,马皇后问道:“那么急着让老四娶妙云干什么?人家年岁小,不是让徐达为难吗?”

    朱元璋叹口气道:“不还是再给老四铺路吗?徐达执掌重兵,娶了妙云,徐达手中的兵马将来就能顺顺利利交到老四手中。

    老四将来要真继承了皇位也能稳当一些。”

    【四十二岁的朱棣登基后,首要做的事便是安抚宗室,对给他给予过帮助的藩王们大加赏赐。

    但朱棣与朱允炆一样,都知道藩王掌兵对中央集权的阻碍极大,削藩势在必行。

    于是以清君侧抵制削藩为名的朱棣同样选择了削夺藩王们手中的兵权。

    但是朱棣比朱允炆的政治经验成熟多了。

    他是给予藩王们更为优厚的俸禄,将边防手握重兵的藩王调到内地,再逐步削减他们能够掌握的护卫亲兵。

    对于跋扈不愿交出兵权或触犯律法的藩王,朱棣也会先以书信告诫,若其仍一意孤行,则再进行惩处。

    如此与朱允炆削藩的前后对比下,藩王们自然没有太大的抗拒。

    不过虽然将天下兵马都掌握在了皇权手中稳固了统治,可代价却是大明百姓们的负担变重了,且不好再削夺藩王们的经济特权。

    因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即使只有嫡长子能继承亲王爵位,但其他儿子也会被封为郡王等较低爵位。

    比如除了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儿子一般会被封为郡王。

    郡王除了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余儿子又会被封为镇国将军爵位。

    镇国将军之下又有从二品的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下还有从三品奉国将军。

    以此类推,还有从四品镇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中尉、从六品奉国中尉。

    一直到奉国中尉后不再降等。

    可奉国中尉的子孙却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爵位。

    往少了说,一个亲王若是生十个郡王,十个郡王就能生百个镇国,百个镇国那就得生千个辅国,千个辅国就能生出数万十数万的低等爵位。

    而且每一位皇帝继位后又能生出若干亲王。

    明朝官员最多时是八万余人,如同细胞分裂般的宗室增长,只需两三代人明朝的各等宗室数量就能远超官员数量。

    而且这些宗室因为生活环境优渥,只有少部分人有足够的才能匹配实权官职,绝大多数是平庸之辈只有虚衔或没有官职。

    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宗室,让大明空耗的财政何其之多,大明百姓日渐加剧的赋税压力又何其之重。

    又因《皇明祖训》并未明确提及庄田赋税问题,拥有大量庄田的藩王们在事实上处于免税状态。

    朱棣虽然有限制藩王过度扩张土地的政策,但获得爵位的藩王们还是会有固定的岁禄。

    明神宗万历时期免税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这还只是书面上的,细查之下全国还有许多地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避免纳税。

    比如贿赂地方官吏,在土地丈量和登记时隐瞒实际田亩数量。

    或者让出部分土地收益,将自己名下土地假托到那些享有赋税减免特权的人名下,从而逃避纳税。

    在真正纳税的农民再也承受不了与日俱增的赋税后,便会被迫出卖土地成为佃农,这些土地在辗转交易下又会渐渐兼并到无需纳税的权贵阶级手中。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的明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陷入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最终也是因为财政连基本的军饷都无法发出后导致亡国。

    没能从根上解决的宗师弊端,成为了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在朱棣时期,这一弊端尚未全面显现,而且还开创了吏治清明,工商农业俱是繁荣的盛世局面,即永乐盛世。】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70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