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60章 前半贤明,后半摆烂的嘉靖
    “唉~早晚该轮到朕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躲不过的批驳,朕又如何躲得过去?”

    朱厚熜在宫院中亲笔记录着上苍对他这一朝的陈述。

    功过得失,不同政策施行带来的影响,如何将功补过,这些还是得自己亲自写一遍才能记得深切。

    身上的道袍也早已换回了龙袍。

    在旁伺候笔墨的黄锦说道:

    “主子万岁爷前半朝的功绩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圣贤了,这后半朝才刚刚开始。

    这修道长生既然是假的,那咱就不修了,以主子的圣明又得上苍眷顾,开万世之基,成永盛之世,今后的千古一帝舍了主子谁能担得起这个盛名?”

    停下笔,嘉靖夹起一大筷子炒得鲜香的羊肉送入口中。

    修道时这些荤腥都是忌讳不能多吃的,现在却彻底放开了拘束。

    “不修了不修了,日子过得寡淡无味也着实无趣。

    下半辈子劳累些就劳累些吧,朕不为儿孙做马牛,谁又来为儿孙做马牛?天下百姓也指着朕呢。”

    ……

    【壬寅宫变后,嘉靖心悸于性命安危不敢再住寝宫,而是搬去西苑万寿宫长期居住。

    也是从此以后不再上朝,甚至极少再面见朝臣。

    同年,嘉靖任用六十三的严嵩为首辅,以取代不易控制且有专权之嫌的夏言。

    为人耿直孤高清傲的夏言最终在严嵩的栽赃陷害下被嘉靖处死。

    严嵩和其子严世蕃掌权期间,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一味帮助嘉靖寻求长生不老,不管耗费多么庞大,也不管大明朝的统治根基和百姓负担,都会无条件满足嘉靖的需要。

    国家财政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宗教建筑、法事,以及为嘉靖服务的各项开支。

    财政亏空之下,许多官员迫于严嵩的压力,不惜以各种方式攫取钱财补上亏空,以彰显自己的政绩保住官位。

    不仅在税收方面增加苛捐杂税,克扣军饷,还在官员任免、工程建设,甚至是灾民赈济上不择手段地敛财。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还在盐政、矿政、纺织等事务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商人贿赂,操纵市场,谋取暴利。

    当然在这种贪污受到某种心照不宣的庇护下,官员们自然也会趁机为自己谋取利益,导致嘉靖后期贪污腐败问题尤为严重,百姓们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偌大的大明朝倒也还是有一心为国,不肯同流合污的忠臣。

    公元1549年,张居正以国家腐败问题向嘉靖上表他改革政治的主张。

    但是当时的张居正人微言轻,只是一介翰林院庶吉士,与嘉靖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基础,并没有引起嘉靖的重视。

    不过另一种可能是,严嵩本就是嘉靖的利益代表,张居正的改革主张触动了嘉靖和严嵩的利益,自然对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提出的改革提不起兴趣。

    此次献策失败后,张居正除了例行公务以外再没有对嘉靖上过一次奏疏。

    正值国家腐败衰落期间,又在这时遭到了外部军事威胁。

    公元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汗率领数万鞑靼大军进犯大同。

    其用老弱士兵做诱饵引诱明军追击,精锐骑兵则埋伏于沟壑,致使大同总兵张达及其所部被全歼。

    七月中旬,俺答汗亲率数万鞑靼大兵再次犯大同,总兵仇鸾自知不敌,花费重金贿赂俺答汗,让其不要进攻大同,转攻他处。

    随后俺答汗一路大肆劫掠杀戮杀向北京。

    嘉靖急命京师大军把守北京九个城门,调遣各地勤王之师云集京城周围。

    由于严嵩主张坚守不出,确保京师,导致俺答汗在京畿地区无所顾忌地劫掠了八天才退去。

    史称“庚戌之变”。

    京畿地区社会经济遭严重破坏,百姓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战后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达二百万之巨。

    俺答汗所在的土默特部人畜总数都未必有两百万。

    此战成了游牧民族单方面的劫掠盛宴,也暴露了明朝的严重虚弱与腐败。

    一心求仙问道,自以为不上朝也能尽在掌握的嘉靖颜面扫地。

    祸不单行,不等明朝痛定思痛改革各项弊病,东南沿海就发生了比蒙古洗劫还要屈辱无数倍的倭寇入侵。

    公元1555年,区区五十三名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以两位数的人手在明朝三省横行八十余日,洗劫多地,杀伤明朝军兵四千余人,简直匪夷所思。

    这股倭寇遇到小县城就攻打,遇到官兵就杀,先后洗劫江南州县二十余处。

    甚至到后来,多是老弱病残的明军军户还没打就溃逃。

    自信心膨胀下,这些倭寇将明朝鄙视到了极点,甚至有胆子攻打明朝第二京师南京。

    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二十倍于敌的明军紧闭城门不敢出击。

    最终这股倭寇还是在被明军探明兵力实情后,才被官兵围歼。

    可见明朝在嘉靖所谓的“无为而治”下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军队不堪一击,民心大失。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有多达七成的倭寇其实是受剥削和海禁政策影响,而被逼选择加入倭寇的大明百姓和海商。

    正因为失去了民心,所以倭患显得如此严重。

    直到这时朝廷才终于开始重视起关乎统治根基,更关乎明朝生死存亡的军队。

    胡宗宪担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等职后,肩负起抗倭重任,是他发现并重用了戚继光,为其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支持,让戚继光得以在浙江义乌挑选乡勇和矿工组建戚家军。

    戚继光出身将门,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军事的独到见解。

    他并不选择从早已名存实亡的军户中选拔士兵。

    而是凭借自己的了解,从金华、义乌的乡勇和矿工中招募士兵。

    他们思想纯朴,出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异常团结,都是年轻力壮且练武基础好的工农子弟。

    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民风彪悍、进退一体,为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奠定了基础。

    此后戚继光用严格的军事纪律和极具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将这支募兵打造成了大明真正意义上最强的抗倭军队。

    因为是戚继光全心全力打造了这支军队,且在军中拥有无可取代的领导地位,所以这支军队被世人称为戚家军。

    公元1561年,戚继光奉命率领戚家军对抗两万余乘船入境的倭寇。

    戚继光一方仅有两千人,再加上其他明军协同作战。

    戚继光以极高的军事才能和戚家军卓越的战斗能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歼灭了入侵台州的倭寇,使浙江倭患得到平息。

    此后戚继光与同为名将的俞大猷相互配合,先后剿灭了盘踞在东南沿海各地的倭寇。

    到1566年时,明朝倭患在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扫荡下基本平息,此后倭寇再不敢大规模侵犯明朝沿海,不过小规模骚扰偶有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75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