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君王从天幕中看到崇祯的这番操作,都像是戴上了痛苦面具般表情扭曲成一团,不自禁地用各自方言脱口吐槽道。
“胡吊扯,瞎搞!”
“白管干啥都比这强啊!”
“毛没长齐的碎娃,尽耽误事。”
“得嘞~这下全瞎。”
朱元璋气到跳脚,天启帝朱由校更是垂死病中惊坐起……
【铲除阉党后又启用了众多东林党“忠良”的崇祯帝,自以为即将开启他的治世。
但当崇祯问政朝臣应该如何挽回局势,扭转辽东败局之时,这些东林党人却不吸取为什么会被天启帝,或者说阉党极力打击压榨钱财的教训,却还是想着为自己的家族家业谋取利益,填补阉党造成的损失。
首要主张便是取消工商矿税等所谓“盘剥百姓”的赋税政策。
对辽东局势也是趁机想方设法安插自己党派的人掌控军权。
偌大的朝堂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看不出其中危害,与东林党同流合污的大臣。
像温体仁和周延儒,他们都是极力反对东林党的,虽然目的并非完全出于公心,同样有着自身的利益目的和党派,但客观上也的确对东林党起到了遏制作用。
比如崇祯元年,朝臣公推内阁首辅人选时,东林党人推举钱谦益,温体仁公然弹劾其贪污舞弊,使钱谦益与首辅之位擦肩而过,由此与东林党结仇。
钱谦益就是后来清军入主中原时,崇祯皇帝带头自杀殉国后,就连他的一介歌姬夫人柳如是都劝他一起投水殉国。
作为世食国禄,享尽大明富贵的他却不仅不殉国,还带头跪迎满人,剃发易服,被后世人嘲讽他是“头皮太痒,水太凉”。
因此周延儒和温体仁先后被崇祯提拔重用为内阁首辅。
他们掌权后打压贬谪东林党人,排挤异己,但也因此有结党营私之嫌,又管不住自己手下人同样贪赃枉法。
依然无法让政令上通下达,恢复国家正常运转,最终也被罢免。
崇祯又只能任用东林党人,寄希望于他们能解决财政危机,以遏制大明的内忧外患。
但在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中,朝堂又变成了党政不断、相互攻讦的混乱状态。
崇祯想恢复工商矿税,对有钱人征税的政令根本施行不动,国家财政收入远远不如天启时期。
到这时对东林党人痛恨不已的崇祯,才终于幡然醒悟哥哥重用阉党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阉党已经被他亲自铲除自断了手足,再要培植太监势力所有官员都会极力反对,没了培植势力的根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正因如此,崇祯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成员是换了又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本。
在有着如此严重的政治危机下,连年不绝的天灾成了大明灭亡的又一大推动因素。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全陕天赤如血。
崇祯二年,陕西延安府等地大饥,草木枯焦,百姓争采山间蓬草裹腹,乃至人相食。
崇祯三、四、五年陕西继续大饥。
崇祯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七年,秋蝗、大饥,河南数年无岁不苦荒。
八年,西乡旱,略阳水涝;北方蝗灾甚重,持续数年。
九年,旱蝗。
十年,秋禾全无,河南等地草木俱尽,人相食。
十一年,夏飞蝗蔽天。
十二年、十三年,大旱,米价飞涨,多地出现人相食。
十四年,大旱,同时华北地区爆发瘟疫,死亡人数众多。
十六年,北京爆发大鼠疫,人口死亡近四成,死亡枕藉,无人收敛……
面对如此亡国之象,崇祯只能六下罪己诏的同时,靠自己的勤政来试图挽回大明的危局。
他每日视朝,与大臣们商讨政务了解时事,亲自批阅大量公文,力求对国事了如指掌,以便做出决策。
每日鸡鸣而起,日夜操劳,每天用于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最多六小时,其余时间都用于处理国事,到了夜晚也会因为国家现状而辗转难眠。
同时个人生活极度节约,衣服、鞋子、袜子甚至打有补丁,且多是由皇后亲自缝补。
每日粗茶淡饭,饮食不讲究,日常是三素一荤,有时还会减掉荤菜。
他又不好女色,甚至在国家财政困难时,不许后宫嫔妃涂脂抹粉,以此节省开支。
为了筹集军饷,崇祯不惜放下皇帝的架子,向大臣借钱,甚至卖掉宫中器具。
在位十七年宫中从未有过营建,更谈不上大兴土木。
历代的亡国之君要么是荒淫无度、奢靡铺张,要么就是荒废政务、不理朝政。
但崇祯帝根本与这些不沾边。
从这些描述来看,他几乎符合儒家对一个好皇帝的所有描述。
但在大是大非他又有着致命的缺点。
首要便是过于年轻根本不具备成熟帝王应有的洞察,导致轻率铲除阉党失去了全方位掌控国家的能力。
再者多疑猜忌,刚愎自用,如袁崇焕手握重兵,崇祯却因多疑对其产生戒心,轻信谣言和诽谤。
因袁崇焕擅自诛杀了镇守满人后方的总兵毛文龙,且因袁崇焕许下五年平辽,然而仅一年多后后金就兵临北京城下,最终将这位抵御后金的关键人物残忍地凌迟处死。
同样的还有与李自成力战至死的孙传庭,崇祯却怀疑其诈死潜逃,不予赠荫,极大地寒了将士们的心,致使大明最后的军心丧失殆尽。
说完了皇帝导致的亡国弊端,再说回明末农民大起义。
为了应对辽东的后金威胁和平定内部农民起义,崇祯就只能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三大饷。
基层官吏得不到足够支持,根本征不动士绅大户,又要完成皇帝的死命令,那就只能对生活已经极为艰难的平民百姓强征赋税了。
最后百姓们在天灾肆虐,和士绅地主与官吏的双重剥削下彻底爆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明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1627年,因陕西当地知县不顾灾荒仍强征苛捐杂税,王二率众杀知县张斗耀率众起义。
1628年,农民苦不堪言,抗粮暴动和聚众起义事件接连发生,高迎祥顺势在陕西安塞起义。
1629年,驿卒李自成加入高迎祥起义军。
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
1631年,罗汝才在陕西延安率众起义……】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78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