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76章 淞沪会战
    看着天幕最后的这一段陈述,正在奔赴上海的小川军不自觉放慢了脚步。

    一个人慢了下来就挡了后面的将士们也慢了下来。

    随部队一同行军的军官立即来到他的面前。

    “娃儿,你弄莫子?十万火急快点跑!”

    “官长,这一仗是不是会嘿惨?”

    跑了一腿泥的军官愤怒地指着队伍前头的那面高举的旗帜。

    “看看!那是啥子?伤时拭血,死后裹身,那是老子们川军团的死字旗!是我们的团旗!

    我们本身就是要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去死怕不怕?怕你就他娘的滚出去,不要讲你是我们川军团的,也不要再讲你是我们四川人!”

    “不怕!”

    “不怕那就跑,真到要死的时候老子我绝不会例外!”

    ……

    【如果有上帝视角俯瞰此时的中华大地,会看到全国各地的部队从各地出发赶赴上海战场。

    但是这场历经了九十一天的血战,其惨烈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这场会战抽调了当时全中国兵力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是奈何拥有海陆空三军和步坦炮精良装备的日军,火力实在太过强大。

    靠着海军舰艇的炮火支援和飞机轰炸,中国军队在沿海和靠近前沿的防御工事许多都在第一时间被轰炸,损毁严重。

    只有部分永备工事在抵御轰炸的同时,仍能顽强抵挡日本陆军进攻。

    但随着战事的持续,永备工事也陆续被日军攻破,中国将士们就只能靠血肉之躯与日军的坦克、大炮反复拉扯冲锋,争夺据点、阵地。

    平均每天牺牲一个师,七天阵亡一位将军,一个月内阵亡上千名团级以上军官。

    奔赴数千里赶赴战场的将士,可能正面作战不到几分钟就会阵亡。

    中央军王牌师被打到士兵换了一轮又一轮,黄埔军官接连阵亡。

    正面战场上打到班长当排长、排长当团长、营长当师长,指挥军官几乎断层式牺牲。

    投入兵力二十万的川军伤亡超过六万人,部队整连整排地牺牲。

    投入兵力总计六万的桂军(加上战时补充兵员,实际投入兵力可能有十万),却阵亡了足足五万人。

    湘军也是派出了全部主力,他们守大场、战江阴、血战杭州湾,十万人奔赴战场,八万人参与战斗,八万人却几乎全军覆没。

    如此战损比的湘军,却依然战至最后不曾退缩,湘军们用他们的生命践行了“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的悲怆誓言。

    而早在淞沪会战五年前的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粤军第十九路军就在蔡廷锴将军的带领下,与日军激战三十二个昼夜,三万粤军英勇抵抗,伤亡惨重。

    淞沪会战中,粤军又投入了最后六至七万人的家底,众多士兵血洒疆场,基层军官牺牲比例也极高,他们以巨大牺牲,为中国抗战的悲壮史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称为草鞋军的贵州黔军,虽然装备奇差,甚至有人只能用大刀做武器,可也依然誓死冲杀,以投入一万六千人,伤亡一万两千人的牺牲打出了黔军的铁血。

    还有以雪耻之心奔赴战场的东北军,其67军在军长吴克仁亲自率部冲锋下,几乎全部牺牲,证明了东北人绝不是一枪不敢放的孬种。

    投入三至四万人的西北军,也有高达万余人的伤亡,众多西北军战士血洒淞沪,尽显民族气节。

    云南滇军投入四万人,伤亡一万八千余人,作战同样极为英勇……

    整场会战中国军队伤亡数字十分惊人,高达三十余万人 。

    随着战事的进行,在上海及周边有限区域内,人员伤亡急速攀升,仿佛绞肉机器一般,不断吞噬着鲜活的生命。

    将士们的尸体铺满战场,血水将上海周边被炸成泥汤软土的土地染的鲜红。

    这场战役也被称为东方绞肉机。

    尽管中国军队以前仆后继的必死之心英勇作战,但会战的结果依然还是中国军队牺牲太大,被迫后撤,日军占领上海为结果。

    连命都豁出去却依然打不赢,这样的绝望萦绕在每个中国军人的心头痛苦万分。】

    天幕将有关淞沪会战的影视剧投送到各个时空。

    日军舰船、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中国军人在连敌人都看不到的阵地中不断阵亡,让古人们对这场会战的残酷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他们要爆破楼体,楼一炸,我们就全完了……给我妈。”

    “陈树生!”

    “下一个!钢板阵就要合上了,把下边炸开!”

    “湖北通城李满仓!”

    “下一个!”

    “孩儿不孝了!”

    “下一个!”

    “湖南浏阳王金斗!”

    “娘!俺走了!”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近代战争的钢铁洪流与火炮威力,在此中展现地淋漓尽致,更展现出的,是中国军人在那时面临的残酷和绝望之下依然坚定。

    如果每个朝代在面临外敌入侵之时,都有如此坚毅的舍生取义,或许也就不会有金灭北宋、暴元据天下、满清误中华等等莫大的历史遗憾。

    但更该令人庆幸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有这么多的军人依然坚信中华不亡,在无比的绝望之中奋战到底。

    如果没有他们,那么今天的历史可能根本不敢设想……

    在感同身受的古人们与后世军人共情的同时,眼中似要冒出火来的朱高煦,站在改换成新式火炮的巨舰宝船上,喝问道:

    “最后一批炮弹和粮食运来了没有!?定好的今天出征,再要拖沓让本王耽误一天,本王手里的枪在杀倭奴之前,就得先杀几个怠慢东征的庸官祭旗!”

    作为东征舰队副贰的郑和,劝慰道:“多等上几日也并无不妥,火炮、枪械、粮食都要得太急,莫说有多少骡马累死在路上了,就是京师的钢铁厂,都听说有工匠操劳过甚死了,煤矿和铁矿场这些地方,也时不时传出有催矿催得太急,出了矿道坍塌的惨事。

    放慢一些,东征前我们也好多用些时间检查舰队诸项事务,不留隐患。”

    郑和话音刚落,远处的码头就突然传来最后一批炮弹和物资运抵的喊声。

    朱高煦迫不及待地命令道:“快!通通装上船,即刻东征!本王要叫那些倭奴好生尝尝绝望是什么滋味!”

    在舰队众多将士一起运作下,装载物资和最后的检查筹备完成后。

    朱高煦拔出宝刀最后下令道:

    “扬帆!东征!”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86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