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68章 诸葛丞相
    刘秀叹了口气。

    “如此情况下,怕是这诸葛亮再怎么足智多谋,也无法弥补益州贫弱的缺陷,难以与占据大片领地的曹魏和东吴抗衡。

    我大汉终究是要亡了。”

    ……

    李世民:

    “蜀汉灭亡虽已成定局,但能在大汉全国沦丧之下重新建立起一个蜀汉,更有诸葛武侯和前后众多汉室忠臣舍生忘死救亡大汉,也算是给了炎炎大汉四百年一个体面的结局。”

    ……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结束之后,曹丕要求已经名义上臣服大魏的孙权,将儿子送来魏国作为质子。

    之前表面上臣服曹魏本就是缓兵之计,现在夷陵之战获胜,孙权当然不会接受。

    曹丕便以此为借口,派兵南下伐吴,遏制东吴这个已经成为大魏统一天下的最大阻碍。

    但是东吴依靠长江天险布置优势防御,加之曹魏选择了错误的分兵包围策略,使得在各条战线上都难以实现决定性突破。

    前后三次伐吴,历时三年多,曹丕最终落得个无功而返的结果。

    在此期间,有必要提及曹植创作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亦是流传千古惊艳历朝历代文人,深远影响无数名诗词赋的千古绝伦之作,《洛神赋》。】

    (洛神赋全篇984字,照搬过来太长太水,可以带入为天幕播放了全篇,我节选部分较为出名的。)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天幕播放完洛神赋,陈述了一番洛神赋开创的诸多华美词句和文学影响。

    随后各朝代人都有不同感慨和言论。

    嬴政说道:“先去看天幕呈现的《短歌行》,便能看出曹操的才学修养不浅,可再看他儿子曹植,却是比他爹的才学还要远远胜之,这曹家文脉深厚啊。”

    ……

    曹操看着曹植大笑道:

    “我儿可真给你爹长脸啊,我曹操的儿子个个都是麒麟儿,我早前还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说错了,从今以后,天下人养儿教儿,当以我儿为标榜!哈哈哈。”

    ……

    农家出身,文学水平有限的刘邦抱手在怀道:

    “这个神女究竟得美到何种地步?才能让这个曹植为她费尽心绪写出这么一大篇赋来?”

    张良摇头道:

    “从赋中来看,这个曹植说的并非洛神,或者说他将另一个女子比作了洛神。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而是曹植的文采和首创的众多华美辞藻。

    仅以这篇洛神赋,足可证明我华夏文脉源远流长,更不乏高深华丽。”

    刘邦又说道:

    “他有这等文采,何必非要用在儿女情长上?丈夫报国、兴讨四夷、驰骋疆场,若是将心思文采用在写这些豪情壮志上,定然会更具盛名。”

    张良笑了笑:“我等又怎知他没写这些呢?兴许只是上苍没有显示出来。”

    ……

    【曹丕伐吴历时三年多,双方耗费大量钱粮兵力,这给了蜀汉一段喘息的时间。

    此前蜀汉经过夷陵之战大败导致统治力下降,益州南中地区出现大规模叛乱。

    公元225年,经过两年多时间休整,诸葛亮率大军南下平定叛乱。

    南中地区叛乱势力错综复杂,各民族众多,又有地方豪强大族抗拒蜀汉统治。

    但诸葛亮妥善用兵,巧妙处理各势力之间的利益关系。

    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能不对叛乱民族动刀兵就绝不轻动,极为克制。

    对于裹挟百姓的地方豪强,也只杀叛首,而善待百姓。

    以仁义之师,仁义之行获得了民心。

    最后用较小的代价平定了叛乱。

    并重新划分南中地区诸郡,任用平定叛乱的蜀汉大臣担任各郡太守。

    帮助南中地区的百姓发展农业生产,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他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诸葛亮对各民族百姓的仁义和恩惠,使得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仍有西南地区的百姓亲切地称呼诸葛亮为诸葛阿公,并在族中代代流传,始终履行着曾经与诸葛丞相的约定,保卫国家南疆不为外敌入侵。

    诸葛亮的诸多仁政,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也为蜀汉政权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稳固了蜀汉统治,也让蜀汉贫弱的国力得到提升。

    并且诸葛亮推动蜀汉和东吴再次结盟,放下恩怨互不再战,共同抗曹。

    公元226年,身体并不健康的曹丕去世,传位给儿子曹睿,魏国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是为魏文帝。

    曹丕的早逝对未来的曹魏命运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此时的曹睿政治能力尚可,影响尚未爆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措准备,从公元228开始,诸葛亮便开启了蜀汉北伐曹魏的战事。

    对于诸葛亮明知蜀汉根底薄弱,却仍坚持多次北伐更为强大的曹魏,其原因在历史上众说纷纭。

    但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蜀汉众多忠义臣子和武将,包括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建立蜀汉,维持蜀汉,都基于以兴复汉室为共同目标,偏安一隅明显有背于这个目标,时日一久恐人心将散。

    其二,从地缘战略考量,益州四周多山,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困死。

    人口稀少,耕地资源不足,论发展绝对无法与占据中原地区的曹魏相比。

    中原地广人多,资源丰富,实力强大,蜀汉长期消极防守,曹魏迟早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灭蜀。

    因此,诸葛亮选择主动北伐,以攻代守,相比蜀汉,曹魏的战线明显更长,以此消耗曹魏国力,打乱其发展计划,并争取那么一线可能收复中原,为兴复汉室带来更大希望。

    其三,蜀汉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益州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同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等。

    发动对外战争可以将内部矛盾和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使蜀汉内部势力在争取生存和扩张这些共同目标下,维持上下团结一心。

    其四,蜀汉和东吴是同盟关系,唯有两国出兵伐曹,才能形成对曹魏的两面夹击,增加战争的胜算。

    出于多种目的,坚定北伐成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战略决策。

    而在筹备好粮草大军,正式出兵北上伐曹前夕,诸葛亮还苦心为他放心不下的刘禅,作下了一篇包含治国、为人、未来规划等近乎于交托身后事的历史名作,《出师表》。】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59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