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三十七章 康乾盛世
    【虽然康乾盛世的人口一度高达四万万人。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社会,仅靠自给自足就可以养四亿人口,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但是客观评价,清朝人口能取得重大突破,真正的原因在于两种高产稻和两季稻的推广、得益于土豆、红薯、玉米的普及。

    这些高产作物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使得当时的人口增至历史最高峰。

    但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纵然这是一个盛世、一个“全盛”气象的治世。

    因为在盛世之下,依然处处饿殍遍野、饥民遍地,甚至在乾隆三十年以后,北京城的饥民和乞丐数量都达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这时的社会依然出现了“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景象,所以康乾盛世也被称为是“土豆、红薯、玉米”的盛世。

    但纵向对比来看,康乾盛世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他是华夏历史上跨度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纵跨康雍乾三朝,前后历经一百多年,这是历史上少有的。

    其次,康乾盛世对疆域的版图贡献也值得称道,纵观历史,唐元两朝在领土面积上都曾超过清朝,我们的疆域版图也曾多次到达外兴安岭、南北大漠、西域、高原等地方。

    但都没有做到对这些地区实现长期且有效的统治,而清朝却做到了对边境地区实施有效的政治管辖和军事控制。】

    大秦

    “这土豆、红薯又是何物,粟朕是知道的,究竟有多高产才能让这个清朝有四亿人口啊?”嬴政震惊于大清的四万万人口,这都是大秦的二十倍了。

    嬴政说实话,要是给朕这么多的人口,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六国军队了。

    当看到天幕放出唐元清三代的疆土,嬴政在心里比划了一下他大秦的位置,然后就有些自卑的发现,他大秦居然还没有这三个朝代的一半的大小。

    “朕的大秦居然国土面积如此之少?”嬴政难掩心情的说道。

    “陛下,唐清三代的版图有很多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当地有不是蛮夷土著生存、要么就是如岭南瘴气横行、关外匈奴居守。”李斯开口道,“或许后来者解决了南北两方的敌人,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困难,才能拥有如此疆域。”

    “后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大秦就不能做到了吗?”嬴政自信昂扬,意气风发的道:“既然朕这一代人不行,那就下一代,大秦代代君主垦边拓土,也能如后世一般打下这巨大的版图。”

    他现在观天幕才知大秦之前的井底之蛙行为,虽然天幕上所放出来的只有东亚一隅,但那广袤的土地已经足以让这位伟大的帝王再次燃起雄心壮志了。

    “父皇英明!”看到嬴政现在不再事事追求毕其一功,扶苏感到很“欣慰”。

    大汉

    刘彻目瞪口呆的看着后世唐元清三代的版图,后人能耐如此之大,朕居然现在连河西走廊都不能打通。

    “仲卿,咱们大汉能否打通河西、将这疆域扩到到如后世般天南海北就靠你和诸位将军了。

    卫青应是。

    大唐

    “这种高产作物我大唐也必须要有,大唐虽然强盛,但仍有百姓处于饥饿之中,一遇灾害,粮食不收,对于大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多一种作物大唐就多一份底气。”房玄龄出列郑重其事的对李世民说道。

    “爱卿所言甚是,我们更要仔细的记录下天幕中的有用讯息,对我大唐进行查漏补缺,让大唐比历史更加辉煌。”

    当看见天幕放出盛唐版图巅峰之时,贞观群臣们欣慰的笑了,这就是他们治下的大唐,它的未来将会是一片的广袤天地。

    “诸卿,我大唐只能对这些地区有法理权,不能如中原般进行有效的统治啊!”想到天幕所言大唐虽大,但实际控制地区还不如清朝,李世民道。

    “陛下,清朝能作出如此功绩,自然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大唐只有为子孙打下更多的疆土,将我诸夏的生存空间拓展,后人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将其开发为夏土。”杜如晦对自己从天幕上不断学到的词很满意,这些词很新鲜,却都能精确的概括某一现象。

    大明

    朱元璋此时就有些难受了,他发现自己的大明现在的版图既不如前朝,也不如后来者的清朝。

    大明居然沦落至此?!

    “标儿,你可知天幕上这作物来自何处?只要我大明也能有如此高产作物,必然人丁兴旺,也能打下这大大的疆土!”朱元璋道。

    “父皇,大明现在休养生息,还不宜进行大量的战争开疆拓土。”朱标劝道。

    “你以为你爹是那种穷兵黩武的君主吗?咱的偶像可是太宗皇帝,咱也要如太宗皇帝般,不战而已,战则必斩!”

    看到老爹若有其事的模样,朱标笑着道:“自然,父皇仅凭驱除鞑虏这一功绩便能千古留名。”

    清朝

    康熙:大清盛世在临,且有圣人治世,自然天下太平。些许饥民而已,无伤大雅。

    乾隆:珅珅?咱的京师内真有这么多的饥民吗?

    和珅:陛下,京城里的那些饥民只是些假扮乞讨想不劳而获的刁民罢了,大清富有四海、天朝上国,自然无有百姓贫饥。

    乾隆:那就好。

    “这也正是朕要改革的原因啊。”雍正看到天幕上说大清的盛世是虚假的盛世,在这表面繁华的盛世下,依然有很多人吃不上饭而饿死。

    自康熙晚年起,天下土地兼并剧烈、贪腐横行,官绅之间利益输送、巧立名目夺取白银,这些无不在侵蚀着大清的根基。

    雍正知道,所以才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举措也就应时而现。

    要知道,火耗银不入国库,全部充作地方财政收入。而火耗附加税就是个地方官的“袖笼子”政策,根据地方官的贪心程度,随意收取。其中,有收取几分(相当于本金的百分之几)的清官,还有收取二钱几分(相当于本金的百分之二十几)的贪官。

    多么可笑,清官的标准居然子孙收的税小了些。

    所以,在大清才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464/65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