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还推行了改变中国文人命运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它由汉代的五经考试演变为隋文帝设立的分科考试,分别取士,直到后来隋炀帝定进士科才最终确立。
后来到了唐朝,明经科、武科等的成立,以及层层选拔的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才最终成形。
科举制度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控官位的局面,到隋文帝开创科举制的五百年后的宋朝,平民进士和布衣宰相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世家出身的进士与高官。】
【虽然科举制度是在唐朝逐渐完善成形的,但唐朝的科举制度却是历朝最值得称道的科举制,因为他真正的继承了隋文帝的分科取士的思想,让天下英才不以行业皆有施展的权力。
到了宋朝以后,乃至明清,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完善,但科举也沦为了筛选统治者利于统治的工具,考试的内容被限制,考试的做题方式等皆被严格限制,明清时期的思想禁锢也导致了科举最终走向了落寞。】
天幕中列举了隋至清朝科举考试科目及其内容,尤为令人瞩目的就是唐朝那五花八门的考试科目。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而到了宋代科目只剩下明经和进士两科,内容也删减了许多。
至于明清,考试科目只剩下进士一科,考试内容也大幅度的删减,甚至考试的文体也被严格限制成了八股文。
大唐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历史进展,欣慰于这种制度最后竟然真能让寒庶崛起,朝廷不再被大族喉舌。
但这位从不言论获罪的大唐皇帝,也敏锐的发现了明清八股取士的极大弊端,他感叹道:“难怪后世会逐渐闭关锁国,失去锐气、从而落后于世界。”
“既然天幕上的后世人已经总结了科举的兴衰益弊,想必到了后世,更应该知道国家取士和教育的侧重了。只是天幕所放出来的科举的发展,只看到了考试内容愈发死板,没有见到实质性的发展啊!”房玄龄道。
“若能以观后世的制度,才能加以更完善我大唐的科举。”杜如晦说道。
【经济上,隋文帝在一统天下后,兴修水利、轻徭薄赋。
同时,隋文帝还下令将服役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限由一个月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改为两丈,并规定不服役者可以纳庸代役,丁男五十可免役收庸。隋文帝的此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十数年,国家府库充盈。
兴洛仓、黎阳仓、回洛仓等国家仓库积蓄了足够国家十年战备的粮食。
开皇年间,人口达到了870万户,用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他还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
在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大汉
刘彻也是被杨坚屯屯鼠的行为给惊讶住了,这么多的大仓,屯了居然足以一整个国家十年战备的储量。
难怪说古今计国之富莫过于隋啊。
“这些粮食都给朕该多好啊!”刘彻瞪着一双大眼,想到隋朝二世而亡,这些粮食不知道要被怎么糟蹋的时候,就感觉一阵的心疼。
曹操:“这个隋文帝不愧是被谥号文的皇帝啊,他开创是开皇之治真是与民休息的同时还能让府库充盈、天下富裕,真无愧于盛世之称!”
老曹可是很穷的,别看他占据当时华夏菁华之地,但东汉末年长期的战乱、疫病、天灾,也导致了粮食的减产,而曹操被称为暴虐的一面,也是因为他的粮草来源问题。
东汉末年的疫病是很恐怖的,哪怕当时有张仲景的出现以及《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在当时战乱情况下并没有得到推广,可以说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几十年人口断崖式的下跌,五分之一死于战乱,剩下都归于疫病和灾害。
以至于魏晋风流的出现,道家的盛行。
为什么上流社会集体摆烂?
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疫殁了,这个社会到处都是瘟疫的横行,这时候,道教的出现,随心所欲追求自我、放纵自我的观点逐渐横行。
魏晋时期,无数的荒唐、颓废、看似风流却是吸食五石散的瘾君子,奢靡的贵族生活、穷苦等死的百姓
就说一个这数据吧,曹丕三十多个兄弟,十几个姐妹,一半死于瘟疫。
扯远了,回归正题。
诸葛亮:“自古以来大治莫非于清丈田亩、轻徭薄赋、与民同休、兴建水利、鼓励生产、清查户口这几样事,但却有很多人都做不到啊!”
刘备听到诸葛亮的感慨,想到了诸葛亮曾说过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咳咳了一声,然后开口道:“孔明,中兴大汉、你我君臣携手再造盛世乎?”
孔明看向鼓舞自己理想的刘备,笑着说道:“固所愿尔。”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464/65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