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四十七章 奉天靖难
    朱元璋此时黑着一张老脸,这天幕没完没了了,好像是一直在点他一样,“此时朱元璋的棺椁还未凉透”,每一句都像在扎心一样,瞧瞧,这就是你选的皇帝,一上位为了自己急着就各种否定你的好太孙啊!

    甚至,他皇爷爷的尸体说不定还热乎着呢。

    破口大骂道:“这就是咱的皇太孙?咱怎么就先选了这么个玩意?”

    人走茶凉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但这茶还没凉呢,好家伙,你就给泼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于灵前继位。

    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他和朱元璋之间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  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元璋默然,问朱允炆的意见,他认为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也认为他的看法确实无可代替。

    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儿子女儿们想要进京祭拜,他却下令不许任何太祖血胤进京。

    然而,同年八月,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废周王为庶人流浪云南开始,此后,他先后或以谋逆等罪名正式着手削藩。

    齐王、代王废为庶人,岷王废为庶人流放漳州,湘王自焚,余者或被剥夺,或被废为庶人流放岭南。

    而燕王朱棣忍辱负重,在被迫无奈的绝境下,不愿意束手就擒的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以王府护卫八百人起兵“靖难”。】

    “入他娘的!”一向稳重的朱元璋在奉天殿上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强忍住内心的悲痛,他痛骂着天幕上的朱允炆。

    “那都是你的亲叔叔啊!尤其你十二叔,那可是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啊!”

    “这孙子说是想要削藩的吗?这是要把朕的儿子全部逼死啊!”

    朱元璋已经无力去喷朱允炆一上位就推翻他的种种政策了,光是看到朱允炆上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个个逼上了死路就足够痛心的了。

    历史上削藩的案例有很多,但像朱允炆这样直接将人逼死不留后路的做法他还是第一次见。

    “哪有人这么削藩的?孤的这个儿子怎么一点都不像孤”朱标在一旁眼皮直跳,他不明白朱允炆怎么有这么大胆量的。

    但是

    看到朱棣以八百人起兵,而朱允炆这边有大明几十万精锐,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输的局啊。

    但,谁让他们提前知道了结局。

    “老四这小子不会真以八百人起兵成功了吧?”

    这样太魔幻了吧?

    八百护卫对抗整个帝国的数十万精锐?

    拜托,小说都不敢这么吹啊。

    【四年的时间,朱棣人马越打越多,朱允炆人马越打越少。

    朱棣一路从北平南下打到了应天府,守门军将为他亲自开门迎降。

    而朱棣也成为了历史上的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当上皇帝的人。】

    虽然天幕在讲的是明朝的故事,但各朝有心那个位置的藩王小心脏全都咯噔了一下。

    好吧,华夏唯一一个。

    收起来自己那点小心思吧,别给人家刷战绩送人头了。

    好好的当个王爷享受人生不美好吗?

    大唐

    “这个永乐皇帝也是太宗,也像朕一样当年八百王府护卫起兵。”李世民看到朱棣八百人靖难与自己八百人玄武门之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忍不住啧啧称奇。

    “只是,这永乐皇帝所面对的局面比朕当初看起来更要棘手啊!”

    【而后,朱棣登基,恢复洪武年号,是为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说,他爹从棺材里跳出来为他传了皇位。

    次年,朱棣改元永乐,开启了永乐盛世的大治之世。

    但朱棣是一个喜欢征战的皇帝,他为了洗刷自己靖难的污点,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宣扬国威,他在位期间,明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而朱棣的每次亲征,都会让太子朱高炽留守京师监国,当时,朝廷上下百官莫不属于东宫学生。

    故而,又有人戏称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真正的永乐皇帝朱高炽。

    也正是因为朱高炽杰出的治世才能,才让朱棣每次都能足兵足饷的南征北战,而朱高炽也是永乐年间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病,肥胖的增生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疾病的出现。而朱高炽好甜食,身材肥胖,又常年的处理大量的政务,身体亏空更加之多。

    在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登基仅不到一年便驾崩去世。

    朱棣的好圣孙,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自幼英睿聪达,有跟随朱棣南征北战,耳濡目染下,他就被朱棣培养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

    在他继位后,继续延续了大明的盛世气象。

    但早年的征战留下的身体创痕也让这位大明的明君,无法挽留的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终点。

    宣德之治仅持续十年,朱瞻基便驾崩去世,留下了八岁的幼帝朱祁镇。

    好在,朱祁镇由于年幼,在正统七年以前,大明在太皇太后张氏、内阁三杨的主持下仍然保持了盛世气象。

    正统七年,朱祁镇亲政,他任用宦官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王振显赫一时,他甚至推翻了朱元璋在奉天殿前立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石碑。

    在王振弄权期间,没有向他行贿的地方官不得进京,京官不得升迁,大明的朝政被搞得因此乌烟瘴气。

    不过,先别慌,大明虽然显现了衰败的气象。

    但几十年来的盛世岂是一朝就能结束呢?

    大明依然强盛。

    这里有三杨致仕前培养的诸多能臣好手,这里有大明的无敌将军三朝老臣英国公张辅仍在世,有自朱元璋、朱棣的庞大勋贵集团,诸如魏国公、成国公等武勋,又有宣德年间老臣仍留。

    所以,大明仍然强盛。

    但对于作为生下来就是要败坏大明江山的朱祁镇而言,这怎么行呢?

    于是,他决定要像自己的祖宗们马上立功,扬大明皇帝天威。

    三大营,这是一支由朱棣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部队,他们历经三朝,身经百战,跟随皇帝和名将们南征北讨,建立了无数的功勋。

    决定亲征的朱祁镇带上了大明的二十万精锐与半个朝廷的文武大臣勋贵等,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

    结局可想而知,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朱祁镇哪里懂得兵事,但他依然要指点乾坤。

    最后,二十万精锐带上辅军共计五十余万人对战近三万瓦剌军,而殆灭于土木堡,丧命于关外。

    随从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50多名朝廷重臣战死。

    大明的半个朝廷直接团灭,丧失了行政机能。

    至此,明朝正统十四年,标志着大明的盛世正式结束,大明由盛而衰,逐渐走向没落。】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464/65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