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军阀:红警基地,我单挑全世界 > 第118章 打一个也是打,两个也是打,那就一起打了!
    第二纵队占领泗枰,切断了松江和安东两省的铁路线,安东几乎唾手可得。

    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是现在的姜华却高兴不起来。

    他怎么都没想到扶桑人居然来这么一招,他也没有想到沙俄人居然如此贪婪。

    他看着一众复兴军高级将领,沉声说道:“我准备收拾完扶桑人再来收拾他们的,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这么想的。

    打一个是打,打两个也是打,那就一起收拾了!”

    说罢便看向了作为第一军团司令的庄华。

    “你们第一军团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

    闻言庄华目光一闪,起身道:“委员长,如果连沙俄一起打的话,那我们就需要三线作战。

    兵力上恐怕稍显不足。

    我希望能够从第二军团当中抽调2-3个师的兵力加入到塞北战场当中。”

    扶桑、沙俄、北疆三线作战,对于第一军团来说兵力确实有些吃紧。

    第一纵队、第二纵队需要面对扶桑军。

    而第一军团第二军的第三、四摩步师需要防范北疆。

    目前庄华手中确实没有多余的兵力可用了。

    姜华也明白现在的情况,当即大手一挥道:“不用,第二军团是进攻北疆的主力,暂且不动。

    兵力不够我会想办法,一个装甲师、一个机步师、两个摩步师的兵力够吗?”

    “够了,足够收拾他们了。”

    这一次沙俄真是把姜华给惹毛了。

    一定要给这群贪婪而高傲的毛熊一个深刻的教训。

    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打的他们怀疑人生。

    让他们未来几十年都不敢再觊觎古国的土地。

    所以姜华也是发狠了。

    一次性直接花费上千万资金组建四个师的兵力。

    这四个师将会组建第一军团第五军。

    分别是第十二装甲师、第十三机步师、第十四摩步师、第十五摩步师。

    这四个师将近十万人的兵力将会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组建并投入战场。

    基本上每三到四天的时间就可以组建一个师。

    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收拾这群老毛子了。

    不过在此之前,倒是可以先把扶桑军第五师团先给收拾了。

    沙俄这边倒是不用担心他们会继续南下。

    第十机步师将将会驻扎在泗枰,防范来自松江春城以及沈洲扶桑、沙俄两军。

    至于第二摩步师则是需要防守四洮铁路,以防沙俄进犯北热。

    也正是如此,第一军团手中兵力不足也是事实。

    由于沙俄进来搅局,导致局势开始复杂了起来。

    所以第一摩步师、第十一装甲师开始联合对盘踞在盘山县城当中的第五师团展开四面绞杀。

    第一摩步师、第十一装甲师集中了整整两个师属炮兵团的火炮。

    除开射击精度低的火箭炮,其余的身管火炮全都向盘山县发动了炮击。

    其目标就是盘山县的外围防线以及城墙。

    一时间,整个盘山县外围区域都响起了阵阵爆炸的轰鸣声。

    一团团橘红色的耀眼火光从扶桑第五师团的防线当中升腾而起。

    “师团长阁下,复兴军的炮火实在是太猛烈了,我们联队伤亡惨重,请求撤回县城。”

    “师团长,西城防线的工事被复兴军炮火摧毁了百分之八十,士兵伤亡惨重。”

    一份份电报如同雪花一般飘进了位于县城当中的第五师团指挥部当中。

    师团长岗村明看着这一份份电报,感觉到非常的头疼。

    他们第五师团也有火炮,可是他们却不敢肆意的开火。

    因为在他们的头顶时时刻刻都盘旋着复兴军的空军战机和炮兵侦察机。

    一旦他们的火炮露头的话,就将遭到来自空地的联合绞杀。

    所以这也导致他们的火炮当起了缩头乌龟。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的火炮都是步兵炮、山炮和105毫米榴弹炮,根本就威胁不到复兴军的炮兵。

    可是盘山县的外围工事又不能丢。

    所以现在也只能让各部队死扛。

    两个小时之后,复兴军的炮火停止了。

    不过岗村明却没有任何的喜色。

    因为他知道复兴军的地面进攻要开始了。

    在四面合围之下。

    第五师团将11联队布置在了南城。

    41联队布置在了西城。

    42联队布置在了北城。

    工兵联队、骑兵联队、辎重联队的兵力全都拿起枪布置在了东城。

    炮兵联队则隐藏在城区当中。

    这也是第五师团现在手中所有的兵力了。

    而复兴军第一纵队这边也针对扶桑人的部防做出了作战部署。

    第十一装甲师负责进攻南城和西城。

    第一摩步师主攻北城,佯攻东城。

    这样也确保三个城区方向都各有一个坦克团、一个机步/摩步团。

    第十一装甲师31坦克团、33机步团为一队,负责进攻南城。

    第32坦克师、第1摩步团为一队,负责进攻西城。

    第1坦克团、第2摩步团为一队,负责进攻北城。

    第3摩步团负责佯攻东城。

    扶桑军不仅面临复兴军的四面围攻,还将要面对复兴军的优势兵力和优势装备。

    随着地面进攻的开始。

    南城、西城的外围扶桑军阵地守军便看到了朝着他们汹涌而来的豹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号h型坦克。

    而北城方向,第一摩步师也出动了第一坦克团。

    由于第一坦克团是两营制,分别装备45辆豹式中坦和68辆24霞飞轻坦。

    数量虽然不如装甲师的三营制坦克团,但这股装甲力量对于摩步师来说已经是非常强了。

    坦克的出现对于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扶桑军来说就是无解的存在。

    更何况数量还这么多。

    每个方向都出动了一百辆以上的坦克。

    还有着炮火的掩护,他们拿什么抵抗。

    第五师团师团长岗村明舍不得放弃外围阵地,还在用以前的作战方式应对复兴军的进攻。

    所以这也导致三个联队的主力都被复兴军的坦克部队分割包围。

    甚至县城当中的扶桑军还想要冲出来支援相距不过才一两公里的外围阵地。

    可是他们全都被炮火给揍了回去。

    在这个期间炮兵也顺带着把整个盘山县的城墙都给拆了。

    所以扶桑军第5师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外围阵地驻守的士兵被复兴军两个师的部队一口一口的吞掉。

    三个联队的主力部队抵抗了整整四个小时才被全部剿灭。

    此刻在县城当中的扶桑兵力已经不足8000人了。

    四个小时。

    复兴军歼灭扶桑军第五师团两个步兵联队的兵力。

    这个速度都已经赶上了杀猪的速度。

    而复兴军这边所付出的代价却很小。

    只有17辆坦克被炸伤以及炸毁,士兵的伤亡也才刚过千人,其中还有两百多的轻伤员。

    和扶桑军的伤亡比例达到了8比1。

    在突破了第五师团的外围阵地后,整个盘山县就暴露在了复兴军的兵锋之下。

    随着一声令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城战开始了。

    尽管第五师团师团长岗村明带着残兵奋力抵抗,每一条街道上都布置了大量的工事和兵力。

    但在面对绝对的装备和优势兵力之下,第五师团的抵抗收效甚微。

    但不得不扶桑第五师团的抵抗的确是非常顽强。

    一直到天黑之后,复兴军还没有拿下整个县城。

    只占据了县城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的面积。

    这个时候第五师团的兵力也就还剩下四千人左右了。

    之所以作战效率变慢,也是因为县城街道狭小,重型装甲车辆根本就施展不开,连步兵战车都跑不起来。

    所以只能徒步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当中作战。

    不过就算如此,复兴军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也对扶桑军第五师团残余兵力形成了碾压之势。

    随着夜晚时分的来临,第五师团并不老实,而是向城东方向发起了夜袭,想要从这个防线突围。

    在白天的作战作战当中,第五师团师团长岗村明发现东城方向的进攻要弱很多,这边也是复兴军包围圈最薄弱的地方。

    所以在夜间他选择了向东城方向突围。

    可是第三摩步团好歹有着三千多人的兵力。

    将整个东城方向都围的铁桶一般水泄不通。

    怎么可能让第五师团的残余兵力跑掉。

    所以他们的突围注定是失败的,反而再次折损了一千多的兵力。

    清晨的太阳铺洒在大地之上,这也意味着第五师团末日的来临。

    第十一装甲师趁着夜间的机会,撤出了盘山县,将盘山县第五师团的残敌留给了第一摩步师。

    在廖杰大手一挥下,直接带着第十一装甲师沿着铁路线,向沈洲方向机动。

    第一摩步师在清晨7点奏响了进攻的号角。

    两千人不到的残兵依旧抵抗非常激烈。

    但也就在三个小时后,以师团长岗村明自裁为结局,结束了盘山县的战斗。

    在短短数天之内,复兴军两个师就接连歼灭扶桑第5、19师团。

    算上之前的第6师团、第20师团。

    扶桑陆军已经有4个常备师团被复兴军全歼了。

    而他们一共也才17个而已。

    不过现在扶桑已经开始了小规模的动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组建的师团将会越来越多。

    不过老兵的数量却将会越来越少。

    盘山县距离沈洲也就百来公里的距离。

    沿途的铁路虽然被破坏了,但在平原上,第十一装甲师的机动速度依然很快,达到了平均每小时25公里的时速。

    而在原时空的三德子装甲部队机动时速也才12-20公里每小时而已。

    所以第十一装甲师这个速度已经是相当快了。

    花费了四个多小时的情况下就抵达了沈洲的外围防线,遭到了扶桑军第8师团主力部队的阻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483/66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