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自己这个小舅子确实不太聪明。

    或者说,小舅子原本应该是挺聪明一个人,可惜被教笨了。

    至于是谁教笨的?

    那肯定是朱重八那个老登和李善长、刘伯温那两个老匹夫。

    就算不是他们教笨的,他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心里暗自吐槽一番后,杨少峰笑着说道:“登州府所能得到的好处,可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百姓能够得到赚钱的机会。”

    “毕竟这些藩国的商贾们运来的货物需要装卸。”

    “单凭他们船上的那点儿人手,能忙的开么?”

    “如果他们认为能忙得开,那臣还可以限制他们装卸的时间。”

    “只要忙不开,他们不就得雇佣百姓去帮忙?”

    “再比如说,登州府的百姓可以卖些东西。”

    “像水果、鸡鸭等东西,对于任何一艘跑海的船而言都是好东西。”

    “午餐肉同样也是如此。”

    “哪怕百姓们因为语言不通等原因而不能自己去卖,登州府也可以先从百姓手中收购之后再去卖。”

    “总之,光是这一个榷场,就能给登州府的百姓带来无数赚钱的机会。”

    “百姓们富裕起来了,登州府里的商贾自然而然就会多起来。”

    “商贾们多起来了,登州府所能收到的商税自然也就更多。”

    “商税多了,工坊、学堂、修桥铺路等等需要花钱的事情就都可以铺开。”

    杨少峰笑了笑,望着朱标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朱标点了点头,迟疑半晌后却又继续问道:“姐夫,其他地方呢?”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殿下,《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说因地制宜,《淮南子·氾论训》又说因时制宜。”

    “各个州县的发展,皆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行,完全照搬宁阳县或者登州府的路子,也不见得一定会成功。”

    被杨少峰这么一说,朱标不禁大失所望。

    然而杨少峰却又笑了笑,说道:“殿下,虽然各个州县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是有一句话却是共通的。”

    朱标眼前一亮,连声追问道:“姐夫快说,是什么话?”

    杨少峰道:“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便小声重复了一遍。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杨少峰嗯了一声,说道:“不错。”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因时制宜还是因地制宜,最后都离不开的一个因素就是人。”

    “倘若丁口数量不足,田地谁来耕种?道路又让谁来修?”

    朱标点了点头,随即又满是好奇的问道:“那先修路和多种树又怎么说?”

    杨少峰道:“所谓先修路,就是类似于宁阳县和登州这样儿修路。”

    “一是要方便百姓出行,二是要方便财货流通。”

    “至于多种树,其实就有许多原因在里面了。”

    “第一个原因,是盖房子需要用到房梁柱枋檩,造船也同样需要用到大量的优质木材。”

    “第二个原因,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生活中离不开柴火,除去煤炭和麦秸、稻草以外,木头也是很重要的燃料。”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许多窑里要用到木柴。”

    “而第四个原因,则是多种树木能保持水土,避免出现因为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灾害。”

    “第五个原因……”

    杨少峰微微叹息一声道:“自古以来,每逢战乱,树木往往都会被大量砍伐。”

    “或是因为不利于观察敌情。”

    “或是因为要打造攻城器械。”

    “树木被大量砍伐之后,百姓再难树下乘凉,盖房子也会缺少木头,冬天同样会缺少木柴。”

    “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臣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出来。”

    “殿下不妨在回京之后去问问韩国公和诚意伯。”

    朱标顿时有种大无语的感觉。

    自家这姐夫可真是。

    现在还惦记着韩国公和诚意伯呢……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标才长舒一口气,说道:“姐夫,小弟决定了,先修路,多种树!”

    杨少峰微微一怔。

    什么玩意儿你就决定了?

    你问过你爹了没有?

    还真就是大明常务副皇帝根本不虚朱重八那个老登?

    正当杨少峰暗自腹诽时,朱标已经对身边的亲卫吩咐道:“派人去一趟济南府,请汪布政使来一趟登州。”

    等身边的亲卫领命而去,朱标又扭过头来望着杨少峰说道:“小弟想好了,姐夫你不是修了文登到莱阳的路么?那小弟就让汪布政使安排人手去修莱阳到济南府的路。”

    “还有济南府到京师的路,这些都让汪布政使安排。”

    杨少峰整个人都麻了。

    不愧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胆子就是肥,心气儿就是高。

    还修登州到济南府的路?

    修济南府到京城的路?

    你咋不上天呢!

    “不过,小弟觉得汪布政使也未必知道该怎么修路,所以还得麻烦姐夫。”

    朱标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说道:“宁阳县的工匠要借用几个。”

    “宁阳县那些参与过修路,剩下刑期比较短的劳工也要借用一些。”

    嗯?

    杨少峰瞧了朱标一眼,心道本官还没惦记你,你倒先惦记本官了?

    朱标又继续说道:“姐夫放心,小弟这次借用他们,是让他们去做监工。”

    “给他们一些好处,也算是给剩下的那些劳工们一个念想。”

    “回头小弟再给表哥和徐叔父、常叔父他们写封信,让他们多留下一些劳工。”

    “只是这么一来,对于粮食和肉食的需求就会很大。”

    “宁阳县的罐头工坊、午餐肉工坊,还有登州这里的咸鱼工坊就要多多生产一些才是。”

    杨少峰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喜色。

    区区几个劳工而已,借用就借用吧。

    本官一向公忠体国,怎么可能舍不得几个劳工?

    才不是因为什么工坊订单。

    只是杨少峰高兴了,朱标却越来越头疼。

    山东布政使司有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手去修路?

    有没有那么多的钱用来购买宁阳县和登州府各个工坊的东西?

    如果需要大量的水泥,是不是还得在各个州县里搞水泥工坊?

    好家伙,不盘算不要紧,这只是稍微一盘算,居然就捋出来这么多的问题。

    人。

    钱。

    物。

    竟然没有哪一样是不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722/276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