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堕落文人杜德机先生曾经说过: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当杨大知县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面假寐的时候,朱重八朱皇帝正在琢磨着学堂里该教授一些什么内容,同时也在琢磨着该怎么使唤礼部的那些牛马。

    毕竟咱老朱是给了他们俸禄的。

    当杨大知县拿着油炸知了猴当点心,美滋滋的喝着小龙团的时候,朱重八朱皇帝正在翻看着礼部拿出来的初版教材,并且跟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同学以及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一块儿进行审核。

    当杨大知县躺在床上发呆,琢磨着明天该吃白切鸡还是炒鸡,琢磨着明天该吃面条还是该吃饺子的时候,朱重八朱皇帝和朱标、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正在稀里呼噜的吃着面条,庆祝忙活了好几天的教材审核工作终于见到了一丝署光。

    对比一下,杨大知县就过得比较幸福。

    如果非要找出有什么地方是不够幸福的,那就是杨大知县现在依旧是个单身狗,穿越过来差不多都一年半了还没能娶上媳妇。

    也不知道那老登到底啥时候才会把锦儿和玉儿嫁过来?

    杨大知县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满脑子都是锦儿满脸娇羞、玉儿满脸狡黠的模样。

    话说,本官长得这么帅,锦儿和玉儿又长得这么漂亮,以后生了孩子得有多好看?

    啧啧,不敢想不敢想,要是生个儿子不得迷死一大片的小姑娘,要是生个女儿不也得迷死一大片的小伙子?

    要不然还是生儿子吧,生女儿容易被黄毛惦记。

    好像也不对,儿子哪儿有女儿乖?

    只是想着想着,杨大知县的思维就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开始跑偏。

    农村有娶媳妇之前盖房子的传统,这个事儿跟杨大知县倒是没什么关系,毕竟杨大知县都是住在县衙的后院,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买房或者盖房之类的事情。

    但是杨大知县忽然就对县衙后院里的厕所很不满。

    县衙后院里的厕所在院子的东南角,是一个搭在一间小屋子里的蹲厕,坑位后面有一堵墙,墙的后面就是粪坑,和猪圈连在一起,属于典型的旱厕。

    这种旱厕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夏天的时候很臭,而且一进到厕所里就要面对嗡嗡嗡的苍蝇,冬天的时候虽然不用面对苍蝇,臭味儿相对于夏天的时候也要轻很多,但是露在外面的屁股是真冷。

    杨少峰杨大知县觉得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儿当然无所谓,可这不是眼看着就快娶媳妇了吗,而且一次就要娶两个,这破旱厕也是时候改造改造了。

    还有屋子。

    要是自己一个人的话,这屋子里冷也就冷点儿了,大不了多盖几床被子也就是了,可是等娶了媳妇以后呢?难道要让媳妇跟着自己一样多盖几床被子?

    不行,再苦不能苦媳妇,尤其还是两个那么漂亮的媳妇。

    县衙后院的房子要改造,厕所也得改造。

    嗯,应该先把冲水马桶弄出来,然后直接在屋子里安装座便,这玩意儿好像没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

    还有用铁皮桶涮黑漆的猴版太阳能热水器似乎也可以安排上,毕竟这玩意儿好像也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目前所欠缺的就是冶铁工坊,只要老登派的工匠到位,似乎随时都可以整。

    火炕也应该安排上,大不了再把火墙也给弄出来,反正宁阳县两三千百姓,总会有几个懂这玩意儿的。

    不对,要是弄冲水马桶的话,是不是可以在城外比较远的地方挖一个大坑,然后用管道连接,以后夜香就直接冲到这个大坑里蓄肥?

    也不对,既然管道都能直接连接到县衙了,那为什么不把整个县城都连接上,让百姓也彻底告别旱而?

    他娘的,城里的百姓家家户户有旱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到夏天的时候就臭的一批,若是熏着了锦儿和玉儿,最后还不是本官心疼?

    只是转念一想,杨大知县的想法就又一次发生了改变——既然都已经决定要搞下水道了,那为什么不把整个县城都彻底弄一遍?

    杨少峰杨大知县的思路越来越跑偏,最终终于按捺不住,轱辘一下从躺椅上翻身起来,对旁边不远处的跛五喊道:“跛五哥,回县衙!”

    待回了县衙之后,杨大知县就又一次扎进了书房里,拿着纸开始写写画画。

    宁阳县四面的城墙不要了,全部拆除。

    原来的街道该挖的挖,挖完了直接铺管道,所需要的管道可以让砖窑那边儿去烧制,反正管道一定要够粗,就按照青岛下水道的标准来。

    只是刚刚画了没几下,杨大知县就停了下来。

    砖窑……不具备生产下水管道的可能性。

    不是技术上达不到,而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可供杨大知县使唤。

    一想到人手紧缺的问题,杨大知县就忍不住恨恨的呸了一声。

    朱重八那个老逼登实在是不争气,徐达也不是个什么好鸟儿,本官找他们要俘虏已经要了足足有一年的时间,结果他们还是没往宁阳县派遣多少人。

    截止到洪武二年七月初,朱重八那老登一共就往宁阳县发配了五千个书生外加几百个士绅的亲眷,这些人光是修路都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又怎么可能抽得出人手来专门烧窑?

    心里越想越是不痛快,杨大知县干脆把笔放下,起身走到书架旁边,开始翻看宁阳县的各项数据。

    算上陆陆续续从附近其他州县迁移过来的百姓,宁阳县现在已经差不多有六百多户人家,按照收麦子时候每家能有一千斤存粮来计算,宁阳县差不多能有六十万斤麦子的存量?要是再算上大豆、高粱和谷子等收成,宁阳县的存粮数量差不多得有个一百多万斤?

    再按照一个一年吃掉八百斤粮食来计算,一百多万斤粮食就足够养活……一千二百多个人?

    算到这里,杨大知县就直接把各项数据全部放回了书架,然后回到椅子上坐下。

    百万斤的粮食只够养活一千来个人,即便是被发配过来的俘虏可以吃的差一点儿,这百万斤粮食最多最多也就是养活三千来人,除非朝廷能像对待那五千个书生一样专门为俘虏调拨粮食,否则的话,宁阳县还真支撑不起大量俘虏的消耗。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722/76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