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38章 赤眉兴盛
    【在赤眉军开始四处作战后,王莽就注意到了这一支起义军。】

    【因为赤眉军的活动范围着实不小,他们以泰山为支点,在青州和徐州两地来回纵横,进攻城镇,击溃官府,打开粮仓,救济百姓;此外,各地的地主豪商也是他们打击的对象,这些人家的粮仓同样被打开,或是分给了当地已经快要饿死的百姓,或是充作了赤眉军的军粮。】

    【而面对赤眉军的攻势,地方官府根本不是对手,郡守也好,刺史也罢,包括其他官员,纷纷弃城而逃。】

    “好多粮食!娘,好多粮食啊!”一名幼童大声唤着母亲,眼中都是看到了粮食的喜悦,以及对这样多的粮食的震惊。他从出生到现在,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多的粮食。

    这名幼童指的,当然是官府的粮仓,以及那些豪强地主富商们家中的存粮。

    事实上,豪强们家里面的存粮,比官府的粮仓中的粮食还要多。

    母亲抱住自己的孩子,也盯着那些粮食挪不开眼睛:“是啊,好多粮食……”

    不要说孩子没有见识过这么多的粮食,她这个母亲活了这么多年,同样没有见过。

    这么多的粮食,能吃到多少年之后!那些大户人家是怎么吃的,能够吃这么多?他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存粮的法子,能够让粮食不腐坏?

    要是,要是自己家能有上那么一小部分,就足以富足地生活好几年了!

    看到了这些的不只是这母子二人,各个时空的百姓们,以及豪强大族官员皇室,都看到了。

    百姓们一面震惊于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粮食,一面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若是自家能有这样的一小部分的粮食将会如何……

    “不要那么多,只要一袋,只要当时有一袋粮食,我的孩子就不会饿死了……”一名年纪不小的妇人哭了起来,浑浊的泪水从满是皱纹的脸上流下来。

    她还记得当时大旱,地里种不出来粮食,还要缴纳赋税,大人们都病的病死的死,她的孩子同样没能逃过一劫——尽管家中的人都尽可能地想要给孩子找到吃的,维持孩子的生命。

    那个时候,大族们可没有陷入饥荒,他们甚至还有银钱或者粮食去买奴婢!

    虽然,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卖身的价格已经被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廉价格,但是她可不觉得那些大族拿不出来正常的价格——他们只是想要趁机压价罢了!

    在这面压价,在那面不断让粮食涨价……

    当时,只要有一袋粮食,她的孩子就不会死,她一家都能勉勉强强地活着。

    而有这样遭遇的,又何止妇人一人,又何止妇人一家?

    所有曾经面临过衣食无着、劳作了一年却依旧没剩什么的百姓,都能够感受到近似的痛苦和,愤怒。

    ——凭什么?凭什么!

    而最为怒火冲天的,就是正在经历灾荒,正在不断死人,正在挣扎着要死去的百姓们。

    本来,这个时期就会出现不少冲击官府和大户以抢粮的事情,这个画面一出,无疑是最大的刺激。原本不打算参与或者觉得参与了也没有什么结果的人,都想要改变主意,加入队伍之中了。

    -

    同样看到这一画面的王公贵族、豪强富商、皇室宗亲们,面色就极为难看了。

    “这个东西到底想干什么?”有人神色阴沉,声音中蕴藏着怒火,却又强行压下了声音,“是一定要搅动得天下大乱才行吗?!”

    这个东西为什么要将那些粮仓中的画面完完全全地放出来!

    让那些庶民们看到了,不知道会引发多大的动荡。

    有年轻人还想不太明白:“反正那些民众也不是不知道大族之中有存粮,三六九等,他们又不是从未见识过……”

    那些百姓又不是没有见过官宦或者豪商乃至地主们的富裕或者尊贵生活,像是京中或者大城中的百姓,日常就能见到各个府邸的奴婢来往穿行,能够见到官员贵族商人们绫罗绸缎车马精美,能够见到大族们吃穿不愁前呼后拥。

    而至于底下县城村镇中的百姓,虽然见不到这样的场景,但也能见识到他们当地的地主大户们的富裕生活,能够见到县令出行的场面,能够见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天壤之别的日子。

    所以,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大家族中的粮仓存粮丰厚,也不是不知道粮商们囤积着许多粮食。

    又能有多大的问题?

    中年男人一听这样的话,怒火更加旺盛了:“蠢货!”

    他在房间内踱步,咬牙切齿:“你已经成人了,居然还想不明白这件事情,家族日后怎么能放心交到你的手上?!”喘了口气,接着道,“绫罗绸缎,奴仆成群,前呼后拥,这些东西确实尊荣富贵,但是这些又怎么能够和粮食相比!”

    对于天下任何一个人而言,能够有什么东西,比粮食还要重要?

    男人承认,即使是自己如今的身份,若是真的面临那样跌落谷底的一天,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低贱还是尊贵,没有粮食,都不可能活下去。

    人总要吃东西才能维生的,而若是有权有势却没有粮食,也同样不可能活下去,除非这人已经超脱凡俗了。

    作为达官贵人,或许对这一点感触不深,因为他们已经太久太久没有面临过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睡前都在担心自己第二天醒不过来的境地了,甚至,从小就生在富贵锦绣堆里的人,根本就对此毫无概念。

    但是对于那些百姓而言,这些日子可能就是他们的日常;即使境况好一些的,也总要为粮食而考虑。

    这种情况下,达官贵人们再怎么穿着华贵,再怎么仆婢成群,都不可能与他们的粮食相比!

    那么多的粮食,让他们看到了,他们如何能够安心,又如何能够甘心?

    即使他们之前就知道权贵富商家中粮食不少,但是听说、知道,与亲眼见到,这两者的震撼力又如何能够等同?

    有了这样的亲眼所见,有了这样的冲击力,怕是这些人能够做出许多震动天下的大事来。

    ——还好,还好。男子心中暗叹,还好现在天下还称得上一句“太平”,还好他们家族的所在地近年也没有摊上什么天灾人祸。

    -

    当然,也不是所有高官显贵或者皇帝都能够反应过来这件事情,不少昏庸只知享乐的皇帝,对于这样的影响一无所知。

    【地皇二年,王莽派遣将领景尚带兵攻打赤眉军。】

    【双方来回拉锯了一年,最终却是赤眉军大胜,王莽军不仅战败,就连主帅景尚都被斩杀。】

    【王莽收到消息后大怒,决定重新派兵,继续攻打这个赤眉军。这一次,他派遣的主将是太师王匡——这个王匡是王莽的侄子,与绿林军的王匡并非同一人;以及更始将军廉丹。而出动的兵力,则达到了十余万。】

    【本来,赤眉军就比较受当地百姓的欢迎,不乏有百姓虽然没有加入赤眉军,但是也为他们提供帮助的现象;而王匡和廉丹的行为,更是将百姓们推到了赤眉军一方。】

    【王匡和廉丹两人,都不是什么军纪严明之人,个人觉得他们两人本身可能就是那种放纵随意、不把百姓当人看的人,因此,他们率领的军队也展现出了鲜明的匪徒风采。】

    【按照史册记载,他们大军“所过放纵”,随意劫掠百姓,在其中遭难的百姓不计其数。有这样的朝廷大军,百姓们如何能够不支持赤眉军?如何能不盼着朝廷大败?甚至,如何不愿意为赤眉军提供帮助、通报信息?】

    【在交战之后,王匡和廉丹屡屡战败,但是即便如此,王匡等也还是没有准确判断形势,不顾师老兵疲,一定要进攻赤眉军的董宪所部,结果再度溃败,将领和士兵四散逃亡。】

    【王匡的运气好一点,他成功地逃出生天;而廉丹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被赤眉军追上,随后斩杀。】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廉丹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要在此战死的机会的——他碰上了一个叫做冯衍的人,并且招为了幕僚。】

    【冯衍便劝说廉丹,要眼光长远,要顺应天下大势,要懂得变通,要做符合天下人愿望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冯衍建议廉丹先不要去进攻赤眉军,而是选择一个较大的郡城驻扎下来,等待接下来的时局变动,然后顺应时代,做一些能够让子孙后代福禄无穷、让自己青史留名的事情。】

    【冯衍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他看出来了现在新朝不得人心,百姓们已经在如今的水深火热中怀念起了汉朝;且,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新朝的气数也不剩几年了,天下的转折点很快就要出现。】

    【但是廉丹并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于是,冯衍便逃了。不过冯衍此人也时运不济,虽然才能确实具备,但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施展的空间。】

    【总之,经过这一场又一场的大胜,赤眉军的名头日益响亮,力量也越发壮大,已经发展成了超过十万人的大军;同时,连年作战下来,赤眉军也几乎扫清了新朝在华北乃至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力量,为新朝的灭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百姓们用仇恨的目光盯着那些官军。

    官军,说是官军,是朝廷正规军,但是可从来不是百姓们的朋友,说是敌人都不为过。

    “看来这历朝历代,从古至今,这些朝廷的军队就没有变过德行!”有人讥讽,又带着自嘲和愤怒。

    王匡和廉丹这两人带领的十万大军,简直是移动的地狱。每到一处,就要摧毁一处的民生,杀灭或者摧残一地的百姓,让这片地区哀嚎遍野、尸横于道。

    这和他们现在的那些个官兵有多少区别?没有!

    所以,从古至今,一直以来,这些官兵们都是这样。一旦发现可能的官兵的踪迹,普通百姓还是尽可能地躲远点、藏好点方为正道。

    要是躲不过……那就让女眷藏好。

    也有行商凑过来道:“你们常年待在一地不清楚,有时候那些个山匪,其实就是官兵!”说到最后,他还下意识压低了声音。

    “这!”这个事情,确实有不少人其实并不清楚。

    他们祖祖辈辈,自己的一辈子,都呆在一个镇子之中,或者一个村子之中,至多也就是去一下下县城——实际上,去县城的人都不多。

    因此,他们顶多知道外面有些地方有山匪,有路匪……总之就是有些要钱不说,可能还杀人不眨眼的匪徒。至于这些个匪徒究竟是什么来历,又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统统一概不知。

    所以,这名行商的话,简直是如同惊雷一般劈入他们的大脑,震得他们目瞪口呆。

    不自觉地,他们也像是那名行商一样压低了声音:“真的吗……那些官兵原来就是匪徒?”

    “这不是话本子吧?好好的官兵怎么就变成匪徒了?”

    “……我觉得不像假的,那些官兵平日里就能要人钱财、欺凌他人,怎么就不能变作匪徒了?匪徒干的事儿,不就是他们平时干的事儿吗?”

    “要真是这样,朝廷就不管管吗?!”

    “嗤,你怎么还想着朝廷呢?看了这么多事情,你怎么还不清楚朝廷其实压根没兴趣管这些……‘小事儿’?反正老爷们又不会碰见这些事情。”

    -

    而与百姓们因为兵祸而悲伤愤怒恐惧不同,不少文人此时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冯衍身上。

    准确点说,是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冯衍身上。

    从冯衍的遭遇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同样无人赏识,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报国志向难以实现的自己。

    冯衍还曾经给更始将军廉丹充任幕僚,能够对他提出建议,但是自己呢?

    ——一部分人确实还有一些微小的机会,只不过最后才发现这些机会同样不可能让自己能够实现抱负;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压根连这种微小的机会都不曾拥有。

    因此,这些文人在此时不由自主就感怀起来,若是周边住着朋友的,便跑去找友人一同感怀叹息;朋友不在身边的,便只能一人独自伤感。

    除了文人,亦有武将也为自己的不得志而悲叹。

    这些壮志难酬的武将之中,不乏有宋朝的武将——原因当然是众所周知的那一点。

    大宋,难道不需要武将吗?难道就不需要增强兵力,好守卫边疆,抵挡敌军入侵,甚至更进一步,去收复失地,光复中原吗?

    但偏偏,偏偏武将不算是“好男儿”!

    尽管有着武将世家撑场面,尽管高层将领也不缺少钱财地位,但是这还是不一样的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3_173011/81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