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 第109章 李伯玉回来
    李伯玉是第三天回来的。

    古仙村全体村民将李家院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李安激动的早早准备了爆竹,儿子一进院就命人点上了。

    这么多年了,他们李家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这是祖坟冒青烟啊!

    李伯玉依旧是那身半新不旧的蓝色校服,快步进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正中间的李安夫妇跪下。

    “爹,娘,儿子回来了,儿子不负所托考中了秀才,大榜第三十七名。”说罢,李伯玉以头触地哐哐磕了三个响头。

    李安哪舍得让宝贝儿子着凉,连忙走过来将其扶了起来,颤抖道:

    “先别急着跪,一会咱去祠堂,给咱李家的列祖列宗跪,让老祖宗也知道咱李家后继有人了!”

    李伯玉点点头,接着又转过身朝李家的各位族老一一见礼,口里说着多谢叔伯这些年的襄助让伯玉得以安坐学堂读书云云。

    各族老虽站着受礼,嘴里却说着推辞的话。之前是他们帮着李伯玉,以后倒过来了,大家伙要受他的照拂了。

    等李家众人从祠堂祭祖回来,重头戏来了。

    罗家族长罗老根手里拿着一张纸第一个上前,对李安和李伯玉说道:

    “秀才公十七岁就高中秀才,真是文曲星下凡到咱古仙村了,俺们这些粗人能看到这样的天才这辈子算是值了。还望秀才公念在同村的份上,可怜可怜俺们,给俺们点庇护吧!”

    罗老根嘴里说的庇护,就是希望将自家的土地挂靠在李伯玉名下以避税。

    当然了,罗家的土地不再向朝廷缴纳赋税,却要向李伯玉交一些“保护费”。

    但和交给朝廷的赋税比起来要少的多的多。

    这种事情,在古代很常见,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为什么一个宗族会举全族之力供养天赋高的孩子读书科举的原因。

    正常来说,一个秀才能免税的土地是有定额的,为80亩。但朝廷对读书人往往比较宽容,多了少了都睁一只闭一只眼,不会过分追究。

    这也是为什么说考取功名后就实现了阶层的跨越,这种挂靠,逼的你从一介农民一夜跃升为拥有大量地产的地主。

    李伯玉从来不是个夸夸其谈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当初读书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考取功名,实现抱负,荫蔽族人。

    面对同村人递来的“投名状”,他没有不收的道理。

    他接过罗老根的地契,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田亩数,温声道:

    “罗大爷,地契我会这两天去衙门处理好,之前你家给朝廷交的税,到我这十五税一,你看可行?”

    “行行行,秀才公仁义,俺们感激还来不及呢。”罗老根激动的说道。

    十五税一,那少交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果然村里出了读书人比出个商人有用多了。

    说到底他们是农民,在作坊干活是能挣钱,可种地才是他们的根,少交税才是大福利。

    他一点也不担心李伯玉会吞没他的土地,大家都是古仙村的,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况且李伯玉一旦吞了他的地,他的名声也毁了。

    读书人在乎啥?最在乎自己一身的羽毛了。

    有了罗老根在前面打头,后面又有不少人陆陆续续上前将自己的地契奉上,李伯玉全都收下了。

    秀才只是开始,他还要继续读书考取举人进士,以后所需费用更多,他根本不可能假清高。

    到最后,就连赵来庆和赵来福等人也将自己地契交了上去。

    赵小山在下面看的啧啧感慨,看李伯玉今日之风光,弄的他都想考科举了。

    再转头看看一旁的程理,果然也是一脸的羡慕。

    今天是李家大喜的日子,李氏全体雇工请假一天摆宴席庆祝。

    这么大的喜事,村里所有人家几乎全都到场,本来五文的礼都要涨到十文。

    赵家也不例外,两家关系本来就好,现在李安还在赵小山这帮忙,刘氏昨天想了想,咬牙拿出来一百文钱作为礼金。

    他们庄户人家,普普通通也就五文十文的,不富裕的人家就拿一块布几颗鸡蛋也没人挑理。

    一百文钱,在整个古仙村都算是头一份了。

    宴席要中午才能开始,妇人们留下来帮厨,其他人陆续退了出来。

    赵小山随着众人一起出来,看到程理形单影只的走在前面,一把将其拉了过来:

    “咋?酸了?使使劲你再试试?”

    程理假笑了一下,“酸倒不至于,就是很羡慕。羡慕他读书天赋高,也羡慕李家能劲往一处使供他读书。”

    “你也不差的,孩子们都说你教的好。”

    年后古仙村的村学就开起来了,程理每天上午抽出时间给村里三十多孩子启蒙。

    因为他教态温和,教学有方,很受孩子们欢迎。

    村里的大人们看到自家孩子不再浑淘,每日规规矩矩的坐在李家祠堂跟着学习认字,连言谈举止都变得不一样了,对程理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之水连绵不绝。

    大家爱屋及乌之下,就连程理的媳妇儿老娘都十分受欢迎。

    “程理,你现在每月收入不少,干两年存点钱,真的不考虑再试一试?”

    程理还是摇了摇头,“我娘她们为了我读书已经苦熬许久,现在我好不容易在你们古仙村落脚稳定下来,实在没有必要再折腾了。而且我年龄大了,也没了当初的心气了。

    我早想明白了,我现在就努力给你算好账教好孩子,等挣了钱就好好培养我儿子,一样的。”

    没想到程理这般通透,倒是让赵小山吃了一惊。

    程理的儿子程肖文,今年也八岁了,现在正跟铁牛他们一起上午在学堂学习,下午或是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或是带着铁牛在作坊的办公室里练字,晚上程理有空了就给他开小灶。

    学的怎么样不知道,性格倒是很老实稳重。

    赵小山拍拍程理的肩膀,“行,你想清楚就行,反正我现在是离不开你了,嘿嘿。”

    “你还说我呢,你怎么不说自己?!小山,我真的很严肃的和你说,你读书天赋高,又年纪小,现在努力还来得及,你试一下,说不定以后成就比李伯玉还高!

    如此高的天赋竟每日里只知沉迷于末业,真是暴殄天物!你现在挣得钱已经够你们花的了,你还要挣到什么时候?我劝你尽快弃暗投明,对的起老天爷的恩赐!”

    “钱怎么能挣够?挣一辈子都挣不够!我家里还有事,先走了!”

    又来了又来了,赵小山最听不得程理的劝学,嘴里说着有事,连忙跑远了。

    分开后的赵小山没马上去后山监工,而是先回了家。这段时间他家工地每日开工人来人往的,花销巨大,他要查查自己的小钱钱还剩多少了。

    本以为家里会没人,结果推开门一看,赵娇娘正坐在院子里拿着笔练字。

    “二姐,你咋没去李家看热闹?”

    这不符合常理啊,李伯玉回来了谁都去了,最大的仰慕者竟然静坐家中。

    赵娇娘头都没抬,还在一笔一划认真的写着,“人太多了,我不想去。”

    赵小山一脸八卦的凑了上去,“二姐,伯玉哥考中秀才了,咱爹把地契都交上去了,今天那老多老多人了,伯玉哥还跟着他们家人去祭祖了。

    伯玉哥可真厉害,听说今年密水县一共考上七个秀才,那几个都家里有钱的,就伯玉哥一个是村里的,你说他们山长真能把孙女许配给伯玉哥不?”

    赵娇娘听不得弟弟阴阳怪气的强调,一把将毛笔放下,抬头瞪了他一眼,大声道:

    “赵小山,你想说啥就说,别拐弯抹角的,你不就想问问我咋想的么?你听好了,我告诉你,我没咋想,我能咋想?我以前不敢想,以后也不敢想!

    咱娘说了,钱媒婆前段时间说了一个镇里油坊家的,条件不错,我就定那个了!怎么样,你满意了么?”

    赵小山被喷了,委屈道:“啥油坊家的?我咋没听说?你别让娘给你瞎做主,定谁也得我先打听打听啊。再说了,伯玉哥从小和咱一起玩,你不问问他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万一他也有意思呢。”

    赵娇娘重新拿起笔,“那你帮我打听打听去吧,就镇里叫鑫昌油坊家的小孙子,听说今年十六了,还念过书呢。”

    说罢,赵娇娘再不理弟弟说什么,一门心思沉入了练字中去。

    自从她陪着赵小山赵大壮他们一起上程理那读书,她就喜欢上了写字。

    她启蒙晚,平时里又没有空,学了这么久了连三字经都背的磕磕绊绊的。程理说她不科考,多多认字学好算数就行。

    于是她便再不背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每日里多认字多写字,再算一些简单的算术题。

    自从她学写字,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写字。

    看着墨水一点点在纸上晕开,成了她想勾勒的样子,她觉得心里很平静。

    平静到她忘了周遭的环境,忘了自己的年龄样貌,只剩下眼前黄色纸张上的黑色印记。

    赵小山见赵娇娘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多打扰,他提步轻轻退出了院子,朝后山走去。

    最近家里发生了很多变化。

    继肥皂作坊开张后,他们家后山也开始动土,他家一时炙手可热鲜花着锦。

    家里每日迎来送往的,赵老爹赵老娘兼赵老爷子简直成了古仙村的名人,走到哪都有笑脸相迎,听的见的都是别人奉承讨好的话。

    这三人,除了赵老爹还能保持最起码得理智外,都有点飘了。

    他们的变化早在赵小山预料之内,只要他们不闯祸不遭灾,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最让他震惊的还是赵娇娘。

    自从他忙不过来让赵娇娘帮着算账后,他感觉二姐整个人都变了。

    变的特别自信了!

    以前除了做家务就是心里那点小心思,现在她接触了更多的人事,心里不再只装着一个人,整个人都舒展了。

    他敢肯定,二姐这几天一定会找机会和李伯玉见面的,也一定会问出深埋心里很久的话。

    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二姐只不过求一个尘埃落地罢了。

    看样子,自己真的要去镇里打听打听那个什么油坊家的小子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030/111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