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 第262章 黄皇后的谋算落空了
    元康五年的夏天,局部地区依旧高温干旱异常,大多数地区尚算风调雨顺,大景边境太平无战事,朝堂却发生了件不小的事。

    主角便是被招安的邢大可了。

    这人也是可怜,本是读书人,却屡试不中,闽南大旱全家饿死,他拼死反抗命运又成了反贼,挣扎一年多被招安,结果这人到了京城没两个月,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竟突然患了急病,一命呜呼,死了。

    不少人对他的死唏嘘不已,感慨道:这人呐,真得认命才行,你天生的穷命就是过不得好日子,这就叫山猪吃不了细糠。

    不过更多的人则心里嘀咕:这死的也太过蹊跷了吧。人家邢大可来京城的时候可是身体好好的,这是得了什么病啊,这么快就没了。

    要知道,邢大可不过三十出头。

    若说没猫腻,那根本不可能。

    一定是朝廷暗中下的毒手。

    这朝廷也太狠了,明明之前承诺了不追究罪责,结果人家刚放下屠刀,你们就让人家立地成佛了,这卸磨杀驴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哪怕过个年再杀呢……

    邢大可的死讯一传出来,黄皇后便立即召集八大辅臣入宫开会。

    她本想和几位重臣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邢大可的死讯,可迎接她的竟是好几双质疑和否认的眼睛,黄皇后顿时憋闷的很。

    她能理解,但她不能接受!

    邢大可真不是她杀的!

    邢大可已经被招安了,现在虽然被封为侯爵,可那就是个虚闲,一点实权没有,朝廷不过拿点钱养着他罢了。

    他又没有亲族,手下早就解散了,早不是当初名震大景朝的闽南叛军首领,还能有什么威胁。

    她犯的着对一个废人下杀手?那不是给自己找事么。

    她没有那么愚蠢!

    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些男人只会觉得她这个女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这些臭男人狗屁本事没有,只不过比她多长了一个器官便对她各种不服各种刁难,哪怕她做的远远比那个瘫痪皇帝要好的多。

    可一遇到坏事都怀疑是她做的,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又遇到了邢大可这件事,真真是百口莫辩。

    她贵为垂帘皇后,又不能特意在朝堂上对着满朝文武苦口婆心的解释,憋屈至极。

    这一定是有人给她下的套!

    黄皇后想明白后迅速做出反应,在征得八大辅臣同意后发下懿意:宁安侯英年早逝,陛下和太子痛失肱骨,心中宛若空了一洞,甚为难过,想其生前种种,涕泪流下,特追封宁安侯为宁安公,其葬礼一应规格与超一品国公同制,责礼部认真操办,举国哀悼一日。

    这诏令下的及时,普通吃瓜群众嘴里呵呵两句也就算了,注意力迅速被大景报业中户部尚书被自家恶婆娘抓破了脸这件事给吸引过去,再没关注。

    然而,当初跟随邢大可一起进京的左膀右臂两个伯爵却是坐不住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他们从第一天跟随老大造反就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可大景朝廷实在欺人太甚,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哪怕他们入京三年五年再杀呢,却不想大景朝竟是这点时间都不愿等,还不到两个月老大便死了。

    二人一想到老大已死,下一个估计便是自己,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直接向北逃去,投奔了胡人政权大梁,叛逃了。

    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了。

    一时间从朝堂到民间议论纷纷,矛头直指黄皇后,认为她不能容人没有诚信,不仅毒死了邢大可,还逼走了两个已经投降招安的闽南判将首领。

    消息传到闽南,好几个邢大可原本的下属直接从所属军队营地失踪,去向不明,闽南百姓义愤填膺,隐隐又有了动乱的征兆。

    黄皇后听闻此事气的脸都变形了,这两个人哪是逃走了,这是在啪啪打她脸啊,就差指着她鼻子骂她是杀人凶手了。

    她急忙下令闽南驻军将领强力镇压,又下令抓捕那些散播谣言企图中伤她的人,之后又偷偷给大景报业下旨,命令报纸要连续一个月都刊登邢大可的尸检报告,对那两个叛逃大梁之人的谴责的文章等。

    最后,京城又陆续爆出了几个顶级贵族的惊天大瓜,什么永宁伯府纵容家仆蓄意伤人强抢民女逼良为娼;什么长兴侯府和自家儿媳扒灰被亲儿子发现了,还是堵在了床上,府里现在都闹翻了;什么靖南王爷竟喜欢男人,还是他的幕僚,他还是下面那个,据说连王妃生的世子爷都是那个幕僚的,这是真爱了。

    这几个瓜一个比一个劲爆,京城的老百姓吃的应接不暇不亦乐乎,没几天的功夫便将邢大可的事忘在了脑后。

    没几天,北边边境又传来消息:大梁的皇帝在接受了那两个叛贼后,公开指责大景黄皇后乃一代妖后,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元康帝便是她下毒致瘫的,目的是改大景的周姓为黄姓,妄图取而代之。

    现在元康帝不能理事,太子年幼,黄皇后牝鸡司晨,在朝堂玩弄权术欺骗了所有臣僚,还望大景皇室速速醒悟,识清其真面目,诛妖后清君侧,以重新树立国本正乾坤朝纲。

    这话一传到京城,宫里的黄皇后气的直接晕了过去。

    醒来后她银牙暗咬紧握拳头,知道这是着了某些小人的道了。

    思虑再三,黄皇后重新振作起来,命鸿胪寺官员起草给大梁的国书:两国刚刚议和,若大梁不想再次开战,还望大梁皇帝谨言慎行勿对大景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管好自己的家事即可。大景皇帝身体康健,大景皇后母仪天下,这些都不是一个战败国可以质疑的。那两个叛逃的反贼窃取了大景重要的军事秘密,还望大梁皇帝深明大义,将两个叛贼迅速交回大景。

    之后,她又对外称病,连续几天没再上朝。

    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十分妙,因为朝臣们早朝议事时只有九岁的小太子端坐龙椅旁的小凳子上,一问三不知,好多军国大事没人拿主意了。

    大家这才发现大梁说的也没毛病,大景朝这段时间确实都是一个女人说的算的。

    有那忠心的大臣散朝后颠颠的去元康帝的寝宫欲要拜访请其重掌朝纲主持朝政,却被元康帝老远的给骂走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黄皇后病了几天,积压了好多政务,朝臣们都十分心焦,对前些日子私下蛐蛐她感到些微的愧疚,只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处理朝政。

    黄皇后听着属下的汇报十分满意,感觉现在火候差不多了,打算再过两天就病愈。

    谁知道第二天早朝上琛郡公却奏道:陛下养病期间当平心静气,不宜常拿国事滋扰,实不利于其病情恢复。

    之前恰逢南北战事,太子年幼,不得已由皇后娘娘垂帘听政,实乃特殊时期不得已为之,现在战事结束若后宫继续干政,于理不合,也有违祖制。

    现在皇后娘娘被国事所累病重,更该同陛下一样,于宫中好好养病,万不可再如之前那般操劳。

    但太子毕竟年幼,尚不能独立处理政务,琛认为,该从周氏宗亲中挑选一位有德有才有功绩之人入朝,为辅国公,协助太子理政,待陛下痊愈再卸任归封地。

    他这话一出,整个朝堂先是安静了一瞬,马上便开始闹哄起来。

    承恩公第一个不干了,他是黄皇后的亲爹,岂能任由小叔公周琛如此污蔑自家女儿。

    于是跳出来反驳道:琛郡公此番言论其心可诛!皇后娘娘垂帘这段时间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对外抵御外辱对内平定叛乱稳固民生,知人善任关注民生,又从不专权,无论何事决断都是征得陛下和太子同意才行,所为可圈可点无从指责,琛郡公竟眼盲心瞎将这些全然抹杀,难道是想自己上位?真是打的好算盘。

    再说了,他现在就是辅国公,何须再来一个宗室任辅国公,一个朝廷岂能有两个辅国公,岂不乱套。

    承恩公说完,他的拥趸们便开始附和,对周琛连连问责喝骂,认为其居心不良,什么从宗室里挑一个,现在宗室凋零,有德有才有功绩的宗室还有谁,还不是他自己。

    现在所有宗室里只有他在京城任官,还有实权,还有功绩。

    什么于理不合有违祖制,不过是想为自己揽权找个借口罢了,就是想欺骗陛下架空太子,乱臣贼子其心可诛。

    那边说完,主角琛郡公没说话,他的小跟班替他回应道:周氏宗室出任辅国公室乱臣贼子,那承恩公一个外戚当就不是了?这天下本就是周家的天下,什么时候轮到你们黄家人说的算了。

    现在陛下病重不能理事,太子又年幼,难道还能让皇后娘娘一直垂帘?这置周姓于何地?难道周姓宗室里就挑不出来一个能为国分忧之辈?由得你们黄家人在朝堂上说一不二?

    外戚专权,国姓不显,连大梁皇帝都看咱们大景的笑话,简直把大景的脸面都丢干净了。

    承恩公气的指着那嘴替官员“你你你”了半天,气的脸色涨红,呈猪肝色,愣是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接出来。

    他的跟班嘴替见状连忙跳出来解围道:太子年幼,由亲生母亲教养最为合适,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皇后娘娘在辅佐太子时定会全心全意。

    此外,皇后娘娘在大景为难之际处理朝政辅佐太子,一介女流之辈却能理清内外,其执政能力有目共睹,何以现在予以否定,还不是某些阴谋家想要趁机摘取胜利果实,险恶用心其心可昭,人人得而诛之。

    这次,周琛没用嘴替说话,而是自己站出来道:既然皇后娘娘爱太子,便不会让太子处于尴尬之地,更应顾好大景的脸面名声。若不想让大梁皇帝和大景的老百姓指责太子不过是黄家的傀儡,皇后娘娘更应该适时放手,莫要继续插手国政。

    承恩公被他的话气的跳脚,直言周琛就是想自己揽权排除异己。

    八大辅臣此时没一个人站出来发表意见,他们已经看明白了,今天早上这场争论说白了就是周姓和黄姓——宗室和外戚之间的较量。

    这和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毕竟不论权力到了谁手里都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还是打工人,只不过老板换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他们已然十分认可黄皇后的政治手腕和格局,但潜意识里,他们还是更倾向于周琛。

    说到底,你黄皇后再厉害再能干,毕竟是一个女人。你承恩公再如何忠心,还是个外戚。

    自古女人难养外戚乱政,该防还是要防。

    若是周姓宗室能掌权,哪怕皇权旁落也是落到了周家自家人手里,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也。

    但周琛趁着皇后称病突然发难,显然是蓄谋已久。

    想到这半年多时间里周琛的崛起速度,八大辅臣又觉得此人能力虽强,野心未免太大。

    尤其是今天这番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说他要当辅国公了。

    若他真当上了辅国公,座上的太子还能有活路么。

    不管如何,黄皇后还是太子的母亲,就是夺权,也不会伤害太子的性命。

    此时八大辅臣心里很是矛盾,他们互看了一眼,都认为现在情况未明,决定还是先保持沉默。

    和承恩公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不同,此时的周琛安静的站在前排,表情十分淡定,看表情就知道他在给承恩公时间,让他说话。

    等承恩公车轱辘话说完,周琛开始慢慢悠悠的回道:我知道众位都以为是我想为自己谋权,你们真的冤枉琛了。

    我是大景开国皇帝第十一世孙,又岂会为了满足一人私欲做出那般争权夺利之事以致朝纲不稳,我周琛还不至于如此,承恩公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周家的天下该由周家人说的算,而不是所有权柄都落在黄家人手里。

    我承诺绝不会出任辅国公,我推荐的人是西北梁州的护国郡王。

    护国郡王的功绩琛便不多说了,若不是他,北地战事不会那么快那么顺利的结束,这一点,连皇后娘娘都是认可的。

    护国郡王周彻不论从威望功绩甚至能力来说,都是辅国公的不二人选,由他出任也是众望所归,至少所有周姓宗室都认可。

    此话一落地,众人惊呆。

    万万没想到,周琛竟不是自己要做这辅国公,而是推荐了护国郡王。

    若是护国郡王的话……

    八大辅臣互相对视几眼,意思不言而喻。

    于是乎,在黄皇后还在考虑是明天病愈还是后天病愈时,朝堂上八大辅臣竟一致决定以后不用她来了,他们决定迎西北的护国郡王为辅国公,同承恩公一起共同辅佐太子殿下,直至陛下病愈还朝。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030/11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