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最牛皇后 > 第114章 高洋的为政举措(一)
    高洋自公元550年农历五月登基称帝后,第一步棋就是整顿吏治。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招就是设立官员俸禄制度。

    前朝北魏政府一直到东魏时期,吏部的官员都是没有俸禄收取的,那官员们靠什么开饭呢?当然就是想尽办法如何克扣、贪污、抽油水,受贿,总之就是找门路赚银子过活。

    所以,高欢和高澄尽管挖空心思去压制贪腐行为,但是都无法阻止官员们继续收受贿赂。这是自然啦,朝廷不发俸禄,官员们上班办事却没钱收,为了生活,就只能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各种各样的赚钱门路了。

    为了扭转这个不合时宜的陋习,高洋在朝会上问一众大臣:

    “众位卿家,本朝开立之前,你们是如何赚钱养家的?”

    众人一听,都呆了一下,不明白皇帝高洋问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这时候,司马子如这个老滑头想了一想就有点猜测到高洋接着想要说的问题,于是就出列启奏:

    “回禀陛下,臣家中一直有做些营生买卖,故而日常生活用度还能对付得过去,不知陛下是否担心臣等无法养家,故而准备发些恩典?”

    旁边的高德政就直白地答:

    “启禀陛下,微臣因为曾世受赏赐,累积了一些财白之物,可以养家糊口,敢问陛下是否内库花费不能应付,要臣等帮助渡过难关?”

    其他大臣一听,就窃窃私语起来,猜想着皇帝高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问。

    这时,杨愔上前启奏:“禀陛下,臣自立国之始,便对底层的官吏人员做了私下了解,因为前朝朝廷没有发放俸银的制度,官吏入值当差,全无报酬,他们为了应付生活用度,便以不正当的手段向办事的百姓索要报酬。

    品阶高的官员,自家有良田、商铺和庄子,财产丰盈不愁三餐,但为官时仍会寻机会钻营,要不就是侵吞国家财产,要不就是苛索百姓钱财,形成恶性循环,使吏部制度崩坏,如今大齐建国,臣请陛下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屏除弊端。”

    “嗯,还是尚书令说得好,有远见,先前朕提出了削去州、郡建制,踢走了只吃公粮不做事的冗官,现在是时候对留任的所有官吏作出新的改变了。

    众位卿家有何好的提议,尽管说出来。”

    一边的文官就沉思着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边的武将们就你看我,我看你,心里想,我们是用人头来拼赏赐,现在难道除了军功外,还要另加条件?

    这时,资深的三朝老臣赵彦深就出列启奏:

    “启禀陛下,前朝在拓跋氏时期,曾施行过给官员发俸银的制度,只是后来因为国库空虚,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就等同废除了。

    臣认为,我朝可以思量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官员俸银制度进行改良修订,再施行验证,期间可以及时发现漏洞和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如此一来,制度就可以不断完善,从而固定下来,形成朝政大律,供日后执行实施了。”

    “好,赵卿家果然是朕的好智囊,这个提议不错,朕会考虑。

    现着令吏部和户部两级官员起草大纲要领,供朕裁断。”

    “是,臣等遵旨。”

    吏部和户部的官员齐声应道。

    高洋看着群臣都在为这件事小声议论,就让内侍宣告散朝。

    高洋回到御书房,坐着沉思,其实他自己早有腹稿,只是先不说出来,看看自己的大臣们到底是不是能臣良将,可以替自己治国分忧。

    他坐了一会后又觉得无聊,于是就向着母亲娄昭君的太和殿走去。

    内侍见皇帝起来向大门走去,连忙让人去准备帝辇伺候。

    高洋也不理会,自个儿带着侍卫向前走,走了快一半路程时,帝辇才赶了上来,高洋于是坐上帝辇一路来到太和殿前。

    内侍正想唱礼,高洋摆手示意不用,他走下帝辇,进入母亲的内堂。

    这时,娄昭君正在看内库的账册,一抬头看见皇帝儿子进来,就笑着说:

    “皇帝下朝了,今儿正好做了新花样的点心,皇帝有口福了。”

    说着,就让人去御厨处拿点心上来。

    高洋向着娄昭君行礼问安后,就扶着母亲坐下,他瞄见书桌上的账册,就问道:

    “阿娘,内库收支可是让您费心了?儿子从私库处拨些银两过来可好?”

    “皇帝说哪里话,阿娘只是看管着收支情况,库银有余,不用皇帝的私库补贴。”

    “阿娘您贵为皇太后,这花费也太俭朴了些,宫人内侍也不过是十数人,还不及儿子的一个嫔妃多,外人不知道,还以为儿子待薄了阿娘呢。”

    “皇帝当家的日子还浅,不知道做当家的不容易,自古有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国家成立之初,各项花费巨大,不省着用,日后真不够时如何是好,阿娘是一向节俭惯了,皇帝也要好好训介一下自己的后宫,不能养成娇奢的坏习惯。”

    “是,阿娘教训得对,儿子回去让皇后好好管教她们。

    儿子有个问题想问下阿娘,听闻太和殿中的宫人内侍以及女官等,阿娘都有给他们发俸银,这事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不给俸银,人家吃什么?用什么?分文不付,如何让人做事?”

    “呵呵,原来阿娘才是我朝的先锋榜样,儿子大胆一问,阿娘以什么名目来发放俸银的?”

    “皇帝不是每月都拨用度给阿娘吗,这些用度银两阿娘一个人能用多少,自然就是用来发放俸银的了。”

    高洋听后,心思立马受到启发,他哈哈大笑地搂着母亲,开心地说:“阿娘不愧是女诸葛,比前朝的大臣能干得多了。

    儿子今天特别高兴,这点心吃着也是比平日的更可口了,阿娘,快来试试。”

    高洋说完,就夹了一个精致的糕点放到母亲的碗里。

    娄昭君估摸着这个皇帝儿子一定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解决了某项难题,所心不自觉地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她是不想说破,看到儿子现在这个模样,内心也是替他欢喜。

    早在立国之初,高洋就是因为看出自北魏末年以来政府官员不发俸禄的弊端(不发工资,这些官吏自然变着法子从平民中盘剥),现在,自己成了一国之君,他就想改革这项制度。

    高洋建立齐国后,他第一个就想到通过国库对全国的官员和衙门吏役等公务员发放俸禄,让大家上班工作有工资收,这样的话,就能最低限度地打击了贪腐行为。

    高洋整理出大臣们递交上来的建议,从中设计出按官员的等级、品阶来厘定俸禄的多少,按季度发放,用地方财政税收来支付。

    这项举措使得齐国的衙门一改以往的不送钱不办事的作风。不但受到官员们的称赞,最大受惠的就是平民百姓,他们再也不用送钱去衙门求人办事了。

    所以自高洋建国开始就执行严格的工资发放制度,混乱的吏治局面因此彻底改观,北齐出现“刑政尚新,吏皆奉法”的气象。

    为了遏制官场跑官之风(即买官卖官),高洋又极具创造性地实行一项政令。就是下令在官府上备上一根木棒——但凡有跑官要官者,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乱棒打死再说。

    高洋的这一项举措被史书《北齐书》这样评价:(高洋)素以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文武近臣,朝不谋夕。

    高洋的第二招就是在建立北齐之后,改革了官员的录用制度,当时地方上的官吏太多,人浮于事,又加剧了农民的负担。

    于是他采纳一些大臣的建议,削去州、郡建制。这样,全国的官吏一下子就减少了几万人,贪污腐化现象大大减少,农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高洋的第三招就是制定法律。在北齐未建立之前,高洋的大哥高澄当政期间,就已经制定了律法《麟趾格》的法律规条。

    高洋称帝后,就下令有关官员开始了《北齐律》的修订,《北齐律》的前身就是《麟趾格》,《北齐律》以《麟趾格》为蓝本,经过修改增删,最终定稿为北齐的法律。

    高洋仿效大哥高澄的做法,将《北齐律》让人抄写成手抄本,然后在各地的官府衙门大门前张贴,让百姓阅读、评论。

    《北齐律》共十二篇,共计九百四十九条,分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讼、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高洋主导官员修订的《北齐律》,在法典体例、篇章结构、律文内容等方面均有创新。

    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开皇律》乃至《唐律疏议》都有直接的影响。

    《北齐律》还正式确立了刑法“重罪十条”制度,也是后来“十恶”的起源,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其后一千多年的东亚刑法。

    高洋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就是大力支持魏收编纂北魏皇朝历史文献《魏书》。

    而《魏书》的完成,则是中华民族二十五史之一的千古名着,给予后人一个正统北方鲜卑王朝的历史全貌。同时也是这个时期,经过高洋亲自主导的一系列吏治和法政重要改革也正式诞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198/114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