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皇宫的书房中,段正明正眉头紧锁,对着一幅地图沉思。身旁的大臣高泰明轻声问道:“陛下,您为何如此忧虑?”
段正明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朕在思考大理的未来,如今局势变幻,朕有意归顺大宋,为大宋守南疆。”
高泰明一惊,连忙说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大理国虽小,但也有我们的尊严和传统,贸然归顺,恐国内臣民有所不满。”
段正明微微叹了口气:“高爱卿,你只看到了眼前。如今周边各国纷争不断,大理若想长治久安,唯有依靠大宋这棵大树。且大宋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若能归顺,对我大理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高泰明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心系百姓,此乃大理之福。但归顺之事,还需谨慎行事,需与群臣商议,听取各方意见。”
段正明点了点头:“朕明白,明日便召集群臣,共商此事。”
次日,大理皇宫的朝堂上,段正明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群臣。
“诸位爱卿,朕欲归顺大宋,为大宋守南疆,不知你们有何看法?”段正明目光扫视着群臣。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大理自立国以来,世代传承,如今怎能轻易归顺他国?这将使我大理失去独立之地位,祖宗之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段正明说道:“爱卿所言,朕并非没有考虑。但如今局势,若不归顺大宋,大理恐难以在乱世中自保。且大宋对周边各国多以仁政相待,归顺之后,大理百姓或能过上更安稳的生活。”
另一位大臣说道:“陛下,大宋虽强,但我们大理也有自己的军队和实力。若与大宋为敌,虽艰难,但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段正明摇摇头:“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朕不愿看到大理的土地被鲜血染红,人民流离失所。”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归顺大宋并非坏事。大宋的文化、技术皆领先于我们,归顺之后,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促进大理的发展。而且,为大宋守南疆,也是为了天下的和平稳定,此乃大义之举。”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朝堂上一片嘈杂。
段正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说道:“诸位爱卿,此事关系到大理的未来,大家畅所欲言,但要以大理的长远利益和百姓的福祉为重。”
一位武将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臣只知道,作为军人,要保家卫国。若归顺大宋,我们的军队将何去何从?”
段正明说道:“将军不必担忧,若归顺大宋,军队仍可保留,为守护南疆、保卫百姓而战。而且,大宋的军事制度和训练方法或许能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
高泰明此时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需权衡利弊。归顺大宋,我们能获得大宋的支持和保护,但也可能失去部分自主权。若不归顺,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段正明站起身来,走到群臣中间:“朕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朕每每想到百姓在战火中的苦难,心中便十分不忍。大宋皇帝仁德,若我们真心归顺,想必他也会善待大理百姓。”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大宋,探探大宋皇帝的态度,再做决定。”
段正明点了点头:“此计可行。那就速速准备,派遣使者前往大宋。”
不久,使者从大宋归来,带来了大宋皇帝的回复。
段正明再次召集群臣,说道:“大宋皇帝对我们的归顺之意表示欢迎,并承诺会给予大理百姓优厚的待遇和保障。”
群臣听后,态度有所松动。
段正明接着说道:“朕决定,正式派遣使臣前往大宋,商谈归顺的具体事宜。但在这之前,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大理的利益和百姓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高泰明说道:“陛下英明,臣等定当全力协助陛下,完成此事。”
在准备归顺的过程中,段正明又多次与群臣商议细节。
“我们要明确大理在归顺后的地位和权利,确保大理的文化和传统得以保留。”段正明说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终于,大理的使臣带着段正明的诚意和期望,再次踏上了前往大宋的征程。
大宋皇宫,金碧辉煌,庄严巍峨。这一天,大宋皇帝赵煦在御书房召见了来自大理的使臣,准备商讨大理归顺的重大事宜。
御书房内,赵煦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华丽的龙袍,神色庄重而威严。他的目光落在了走进书房的大理使臣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审视。
大理使臣恭敬地行礼,“大宋皇帝陛下,吾等奉大理段正明陛下之命,前来商讨归顺之事。”
赵煦微微点头,示意使臣平身,“朕对大理的诚意表示赞赏,此次商讨,关乎两国未来,当慎重对待。”
使臣再次行礼,“陛下圣明,吾大理国诚心归顺,愿为大宋之藩属,永守南疆,为大宋之安宁尽一份力。”
赵煦目光深邃,“朕闻大理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若能归顺,实乃大宋之幸。但归顺之事,涉及诸多细节,需一一厘清。”
使臣连忙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吾等此次前来,正是为了与陛下共商细节,以确保归顺之事顺利进行。”
赵煦身体前倾,“首先,朕想了解大理国内如今的局势,百姓生活如何?”
使臣拱手回答:“回陛下,大理国内目前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然地处南疆,时常受周边蛮夷侵扰,段正明陛下深感单凭大理之力,难以长久抵御外患,故有归顺大宋之念,望能得大宋庇护。”
赵煦微微皱眉,“周边蛮夷侵扰,此乃大患。若大理归顺,大宋自当派兵协助,保一方平安。”
使臣面露感激之色,“陛下仁慈,若有大宋军队相助,大理百姓定感恩戴德。”
赵煦接着问道:“那大理的军队编制、兵力如何?”
使臣略作思考,“大理军队约有数万之众,训练有素,皆为保家卫国之士。但与大宋之雄师相比,仍有差距。”
赵煦点了点头,“归顺之后,大理军队可保留,但其调度需听从大宋安排,以防生乱。”
使臣忙道:“此乃应当,吾等定当遵从。”
赵煦又道:“大理的税收、财政状况如何?”
使臣回道:“大理虽地小物博,但税收有限,财政时有紧张。若归顺大宋,望陛下能予以一定的扶持。”
赵煦沉思片刻,“此事朕会斟酌,定不会让大理百姓受苦。”
使臣再次行礼,“多谢陛下。”
赵煦目光扫过使臣,“大理的文化、风俗独特,归顺后,朕希望能得以保留和传承。”
使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陛下如此宽宏,乃大理之福。吾等定当努力传承和发扬大理文化,使其成为大宋文化的一部分。”
赵煦微笑着点头,“甚好。那关于大理官员的任免,朕以为,可沿用部分旧臣,但需经过大宋的考核。”
使臣犹豫了一下,“陛下,此事宜还需与段正明陛下商议。”
赵煦脸色一沉,“这是原则问题,不可退让。”
使臣赶忙说道:“是是,吾等明白陛下之意。”
赵煦站起身来,在书房内踱步,“还有,大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需向大宋如实禀报。”
使臣应道:“陛下放心,吾等不敢有丝毫隐瞒。”
赵煦重新坐回龙椅,“朕希望此次归顺,能为两国带来长治久安,百姓富足。”
使臣恭敬地说道:“陛下心怀天下,乃万民之福。吾等相信,在大宋的庇护下,大理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煦与使臣就一些具体的条款和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协商。
“关于贸易往来,朕希望能畅通无阻,促进两地经济繁荣。”赵煦说道。
使臣表示赞同,“吾大理也期待与大宋加强贸易,互通有无。”
赵煦又问:“大理的土地、矿产等资源,需进行详细清查。”
使臣回应:“陛下,此事吾等回去后会尽快办理。”
赵煦点了点头,“甚好。还有,教育之事不可忽视,大宋的学府可向大理学子开放。”
使臣眼中露出期待之色,“此乃大理学子之幸。”
经过数轮商讨,双方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逐渐达成了共识。
然而,仍有一些分歧需要进一步协商。
赵煦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商讨虽有成果,但仍有未尽事宜。使臣可先回大理,将商讨结果告知段正明,待双方再行沟通。”
使臣行礼道:“多谢陛下,吾等定当不负使命。”
大理使臣离开皇宫后,赵煦陷入了沉思。
“大理归顺,是一件大事,必须谨慎处理,以保两国之和平与繁荣。”赵煦自言自语道。
不久,大理使臣带着大宋皇帝的意见回到了大理。
段正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
“大宋皇帝的要求,有些颇为苛刻,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段正明问道。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尽量满足大宋的要求,以保归顺之事顺利;有的则认为需据理力争,维护大理的利益。
段正明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再次派遣使臣前往大宋,继续商讨。
大宋皇宫中,赵煦再次召见了大理使臣。
“朕以为,双方都应做出一定的让步,以达成最终的协议。”赵煦说道。
大理使臣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吾等也愿在合理范围内做出妥协。”
经过又一轮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令彼此满意的归顺协议。
当协议达成的消息传遍两国,百姓们都充满了期待。
大宋皇帝赵煦感慨道:“愿此次大理归顺,能成为两国友好共处的新开端。”
在大宋皇宫的御书房内,大宋皇帝赵煦正与丞相游驹相对而坐,他们的面前摊开着一幅段正明送上的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大理的山川地理和行政区划。
赵煦神色凝重,目光专注地看着地图,缓缓开口道:“丞相,朕欲将大理规划为大宋的行政省,实行自治,你对此有何看法?”
游驹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此乃重大决策。若能妥善规划,既能使大理融入我大宋版图,又能保持其一定的自治权,促进当地的稳定与发展。但其中诸多细节,需谨慎思量。”
赵煦点了点头,“朕深知此事不易。大理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若强行同化,恐生乱子。但让其自治,又需确保其对大宋的忠心和服从。”
游驹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首先当明确自治的范围和权限。例如,在行政、司法、税收等方面,给予大理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力,但涉及军事、外交等重大事务,应由大宋统筹。”
赵煦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丞相所言有理。那在官员任免上,你有何想法?”
游驹跟了过去,“陛下,可保留部分大理原有官员,同时派遣大宋官员前往监督和协助,以保证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赵煦转过身来,“那对于大理的法律制度,应当如何处理?”
游驹拱手道:“可允许大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原有法律,但需与大宋律法相协调,不能有悖于大宋的根本原则。”
赵煦微微皱眉,“教育方面也不能忽视,要让大理的学子能够接受大宋的文化和教育,增强对大宋的认同感。”
游驹深表赞同,“陛下圣明。可在大理设立大宋的学府,派遣优秀的学者和教师前往讲学,同时鼓励大理学子前往大宋其他地区求学。”
赵煦重新回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着大理的位置,“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要促进大理与大宋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游驹说道:“陛下,可在大理修建道路、桥梁,开通商道。同时,鼓励大宋商人前往大理投资经商,带动当地经济繁荣。”
赵煦目光坚定,“还有,要加强对大理的治安管理,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游驹应道:“臣会安排得力的官员负责此事,组建地方治安队伍,维护社会秩序。”
赵煦长叹一口气,“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步步为营。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引起民怨。”
游驹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与诸位大臣精心谋划,制定详细的方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赵煦拍了拍游驹的肩膀,“丞相,此事就托付于你了。朕希望通过此举,能让大理真正成为大宋的一部分,共同繁荣昌盛。”
游驹跪地行礼,“臣定不辱使命,为大宋的江山社稷,为陛下的宏图大业,尽心尽力。”
此后,赵煦和游驹多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具体的规划细节,反复权衡利弊,不断完善方案。他们派遣使者前往大理,与当地的官员和民众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份关于将大理规划为大宋行政省并实行自治的详细方案终于出台。大宋朝廷开始逐步推进各项政策的实施,大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与大宋融合,共同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320/117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