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369章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月初,倭寇再度侵袭浙江。

    短短半月,竟两次来犯,实乃岂有此理!”

    朱元璋一挥手,语气威严的说:

    “礼部,代咱下旨,好好申饬他们!”

    此乃外交事宜。

    然而,倭寇向来是棘手难题。

    群臣虽义愤填膺,当下却无良策应对。

    待陆知白到户部当值,闻知早上的朝会,不禁心中叹气。

    老朱若不开放海禁,倭寇之患,永远难以解决!

    他不知朱元璋何时能明白一个道理:

    有些事物,恰似掌中之沙,握得愈紧,流失愈速。

    不抓那么紧,或许还有奇效……

    上午。

    陆知白首要任务,便是敲定新版宝钞的具体形制。

    夏原吉呈上三个厚信封,言道:

    “恩师昨日所托任务,学生已完成。”

    陆知白不禁笑着夸赞:

    “甚好,众弟子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啦。

    你好好干,往后这户部,便是你的家!你要在这干一辈子呢……”

    夏原吉不禁朝外瞥了几眼,见无人留意,这才面上稍安。

    陆知白见此,不禁失笑。

    拆开信封,略作浏览。

    用词皆妥帖得当。

    陆知白暗自点头。

    半晌午。

    他估摸着,朱元璋上午已忙得差不多,遂前往武英殿。

    朱元璋见他过来,看了一眼,站起身,舒展筋骨。

    陆知白请了安,问道:

    “不知太仓等地造海船,如今进展如何?”

    朱元璋道:“前些日刚有消息,三地完工的,目前将近九十艘。”

    太仓、镇海、苏州三卫水师官军造船,造了快一年了。

    陆知白惊叹:“此进度甚快!”

    朱元璋点头,却不甚满意。

    按这样下去,到明年秋天,才能造完一百五十艘船。

    但是,温、台、福、兴、漳、泉、潮州等卫,一直有督造防倭海船。

    壮大水师,这事倒也急不得。

    陆知白亲传弟子中,渔民子弟张大顺,今年在苏州船坞中实习。

    此外,陆知白还派了工匠,在那给自己造几艘船。

    此事已向老朱报备。

    但真的很耗费钱财。

    他就是为了去倭国,顺带方便以后海上贸易,才造的船……

    陆知白说:“陛下,我大明,早晚应当攻取倭国!”

    朱元璋眼眸微眯,轻轻颔首,淡然道:

    “倭国向来不臣,咱绝不轻饶。但当下,重点仍是漠北……”

    陆知白趋前几步,压低声音说:

    “儿臣提议,于高丽择一临海之地,修筑海港与卫所,归山东节制。

    届时,便可由山东,经高丽,入倭国!

    海上行程缩短了,亦更安全。”

    朱元璋闻之,一侧眉毛高高扬起,微笑道:

    “你倒颇有见地,咱亦有此考虑!”

    陆知白笑道:“早知陛下已有筹谋,儿臣便不献丑了……”

    朱元璋笑着感叹:

    “你向来忧国。若咱子嗣,皆如你这般通晓事理,那该多好。”

    陆知白谦逊道:

    “陛下过奖,儿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罢了~”

    两人互捧几句。

    陆知白提起正事:

    “陛下,我听一些人议论,得知三个不错的少年人……”

    朱元璋掀起眼帘,淡淡看了他一眼。

    听谁议论的?

    他咋就没听过呢?

    再说了,天下老儒多得是,谁会去议论一个小屁孩?

    老朱倒也没有拆穿。

    神情终究是高兴了几分。

    陆知白道:

    “我已写好信件,说明缘由。

    还请陛下派人,前去寻他们入京。”

    朱元璋问道:“哦?都有谁?”

    陆知白一一作答。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说:

    “一个都没听过……就依你吧!”

    朱元璋随后,便吩咐今天当值的殿阁大学士:

    “从翰林中,选取身强力壮者三人,暂听驸马差遣。”

    “至于盘缠……”

    他瞥了陆知白一眼。

    陆知白一脸无辜。

    朱元璋悠悠道:“就从户部拨吧!”

    下午。

    就有三个儒生壮汉,到了户部。

    陆知白询问他们的籍贯。

    然后就近分配,令他们去找寻蹇义、周志新、杨士奇。

    又现场拨付给他们一些盘缠。

    三人皆表示,会尽快出发,将人寻来。

    ……

    不久。

    朱元璋又发布了一道政令——

    修建一条从南到北的水泥路!

    那天晚上在栖霞,陆知白与他和朱标谈了许多。

    涉及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

    陆知白说,要想富,先修路。

    朱元璋也赞同。

    那平整的水泥路,自然是比泥巴路好上太多。

    要是有了水泥路,哪怕风雨天,也不会耽误行程。

    调遣军队,也会方便许多。

    虽然修路也花费巨大,劳民伤财。

    但总比大兴宫殿要好!

    朱元璋下令,命工部规划具体路线。

    这条路,要从京城北边的官道,一直修到陕西。

    一时之间,肯定修不完。

    所以工程会分为好几期,一点一点修。

    现在已是冬天,冬麦也种上了,农闲,服徭役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朱元璋暂时并没有听陆知白的,设什么国企、皇企。

    而是专为修路事宜,成立了一个“营路提举分司”。

    这分司,由工部、户部、御史分别派人,各司其职。

    既要效率,又减少贪腐!

    政令的最后,图穷匕见——

    修路费用,国库出一半,道路所经地区出一半!

    这一半,具体来算,是当地豪强巨室出八成,平民百姓出两成。

    责令有司,晓谕天下,违令不从者,杀无赦!

    当陆知白在户部得知这消息,还没来得及拍手称妙。

    户部尚书范敏就说:

    “侯爷,听闻工部正在寻您呢~”

    陆知白:“……”

    哦,差点忘了,自己还是工部侍郎。

    他到了工部。

    工部尚书薛祥,这老头神色倒平静,拿着一张舆图在看。

    见陆知白过来。

    薛祥拱手行礼,而后说:

    “陆侍郎,修筑水泥道路的技术,还要仰赖你手下的工匠……”

    陆知白笑眯眯的:

    “好说~刚好可以稍作改革,令大匠人带一带徒弟。”

    薛祥颔首,又道:“至于具体路线等事务,也需商议。”

    陆知白没有意见。

    于是,薛祥又把其他两个侍郎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

    原则上,这水泥路应当覆盖原有道路。

    尽量少占用农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621/187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