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人和任大人严格执行沈遇安的命令。

    下面州县的官员收到沈遇安的命令,面色各异。

    临州和化州两州不用衙役去送公文,早早就把登记好的数量送到府衙来。

    这两州的官员年前还说沈遇安年轻气盛,着急立功。

    地里的玉米一熟,两地官员夜里睡觉都能笑醒。

    特别是最近,他们私下悄悄挖了一点点红薯,下面的果实让两地官员兴奋不已。

    这不,就怕要的红薯根茎和玉米少,登记的数量更是多得离谱。

    要不是沈遇安下令百姓们还要留着一半的地种稻子,他们要的粮种更多。

    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两地官员这会儿已经鼓动百姓们开荒。

    “大家最近多收拾些地,修整好了去县衙办理,此事县衙优先办理。”县令站在荒地附近,对着锄地的百姓喊道。

    “那红薯和玉米收成多少,你们都知道,只要辛苦这几个月,等秋收,便是府衙回收粮种,到你们手头的银钱也不少。”

    “太好了,县令大人。”

    众人这次是个机遇,上到官员,下到百姓们都忙活着。

    “张猎户,你也来了?”

    脸上有一道疤的张猎户沉默地点头,“我力气大,多开两亩地,日后也不用冒着危险进山。”

    “咱们老百姓还是要有田地。”同村的村民附和道。

    “都在附近的村寨说上几声,本官怕赶不及通知完下面的村子,十日后还要去南海郡官田起红薯呢。”

    一把年纪,但力气不小,正在锄地的村长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

    县令满意地点头,骑马带着人离开,去下一个寨子。

    沈遇安这道隐含威胁的命令,还是有效的,比如说,远在关隘口的司徒璟也听到风声了。

    “少将军,你说这是真的吗?”许东问道。

    这可是亩产一百多斗收成的粮食,虽然知道沈大人有本事,但这收成对他们来说还是个冲击。

    司徒璟还没出声,一旁的顾放开口道:“应该是真的,年前去送节礼的时候,就听了些风声。”

    司徒璟和许东望向他。

    顾放一脸无辜,“这么大的事,在南海郡不用打听都有耳闻。”

    “那为什么我们不知道?”

    “少将军你每日和沈二公子斗智斗勇,许东你每日去吃烤鸭买熟食和元护卫他们喝酒吹嘘。”

    司徒璟和许东对视一眼。

    “还等什么,快让人去给附近的官员漏点消息。”

    于是,本来离南海郡最远的关隘口,却是比不少州县还积极要粮种。

    十日后。

    城外官田处。

    从下面各个村寨过来的百姓们站在土坡上,还有不少南海郡的百姓们凑热闹。

    很快,沈遇安和几位大人一同到来。

    百姓们纷纷行礼,沈遇安让百姓们起来,点了前面的十来个壮汉。

    “诸位想知道本官为何要坚持让你们种红薯,下面便是答应。”

    那十来个壮汉得到沈遇安的示意,直接来到红薯地。

    为了收红薯,沈遇安特意跟百姓们借了几条水牛,壮汉们分工合作,有人赶着牛犁红薯。

    有人在后面拾掇红薯,当一颗颗红薯从地里掏出来,坡上的百姓惊呼出声。

    有些人一着急,直接跳进红薯地帮忙捞。

    不到一炷香,一亩红薯地收拾完。

    不用上秤,周遭的百姓们可算是知道,知府大人为何让他们大老远过来了。

    “这,一亩地,竟然有一百多斗粮食竟然是真的?”百姓们不可置信地看着红薯地里堆满的果实。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696/326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