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几个儿子不同意,看他眼珠子翻来翻去的太精明。

    现在井张氏旧事重提,李明发当然高兴,乐颠颠的来到井家大院。

    亲自领着长工短工下地干活。

    为了得到井家一家人的认可,必须得好好表现。

    要想巴结上面,对下面的伙计必然苛刻一些。

    于是有些人就对他生出不满来。

    别人不满意没关系,只要井张氏满意就可以了。

    自从李明发管事以来,地里的活明显干的快了,一年下来,倒是节省了不少的工钱。

    等到收完秋,粮食都拉回井家大院以后,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

    井张氏站在院子里感叹:“一年的时光真是过得太快了!”

    等到把粮食卖完,就可以猫冬了。

    为了多卖些钱,李明发提议,把今年的高粱和苞米卖到姜家烧锅去。

    井张氏早就听说,姜家烧锅的掌柜的,是个讲究人,不缺斤少两,更不货到地头压价。

    比苏家店烧锅的掌柜的强太多了。

    但去姜家烧锅有一样不好,道远,七十多里地。

    按理说,七十多里也不算远,主要是要路过四峰山。

    山上有土匪,要是被截了,车马粮食就一样都别想回来了。

    整不好还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井张氏有些犹豫。

    “这两年有不少人家,就去了姜家烧锅,也没见谁被截了。”

    李明发见井张氏不想去,一个劲的在旁边撺掇。

    “有五六家准备去呢,十几辆大马车,三四十号人呢,都拿着家伙,胡子就是想截,也得掂量掂量。”

    “再说,哪天去都是临时定的,这死冷寒天的,要是没有人告密,胡子也不能算的那么准吧!”

    井张氏被李明发说的活了心,跟两个儿子一商量,决定先送两车去试试。

    既然别人都没事,不至于轮到自己就被截了。

    井家大院每年都有存粮,和新粮食一年压一年。

    以前,井家的老祖宗小时候饿怕了,所以以后有了粮食就想多存点。

    存粮是井家大院祖辈传下来的习惯。

    井家大院的粮食就算颗粒无收的年头  ,也够吃两年。

    李明发带着三个长工把粮仓里地陈粮都倒了出来,存上新粮。

    井家大院现在只有三个长工,老黄因为年纪大了,眼神也上不去了,虽然干活实诚,也还是被辞退了。

    吴家父子,还有一个也姓井,是井家一个出五服的远房亲戚桩子。

    仗着是本家,在井家大院干的年头多一些,有点不太听李明发的话。

    这就让李明发十分的不爽。

    几个人把陈粮穴在马车上,准备明天早上跟随大伙一起去姜家烧锅卖粮去。

    第二天早上,公鸡刚打头遍鸣,春妮就和三少奶奶起来做早饭。

    不但要做吃的,还要做带着路上吃的。

    来回一百多里,到地方还要排号,不带够吃的怎么能行。

    一行人吃过早饭,天还没亮呢!

    早上要早一点走,争取在天黑之前能赶回来。

    收拾妥当以后,一行人就出发了。

    两挂大马车,六个人,背了四杆枪。

    井连海是东家,必须要跟着。李明发、两个车老板  ,加上吴士晟,井桩子。

    士晟一晃十六了,今年一年个头就蹿起来了,看起来就是个大小伙子。

    井桩子人如其名,就像半截树桩子一样,短粗!

    典型的车轴汉子。

    把马车赶到村口集合,一共十几挂马车,几十号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4_174730/161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