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00章 普通话的“中午;午饭”,用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中午;午饭”,用地道四川方言词汇来表达,就用“晌午”来表达。

    四川方言中,“晌午”即表示时间(中午),又表示餐食(午饭)。

    其实,过去用“晌午”表示“中午”,“饷午”表示“午饭”,本来是两个词。

    晌午,普通话音shǎng wu,意思是中午、正午。出自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你晌午后先吃了人一顿拷,怎又将他来扯拽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未及晌午,马已到来,员外便请鲁提辖上马,叫庄客担了行李。

    《金瓶梅》第六〇回: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至晌午, 贾母便回来歇息。”又第九三回:过了晌午,便摆开桌子吃酒。

    以上,“晌午”均表示时间“中午”。

    饷午,普通话音xiǎng wu,意思指午饭。出处: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日中食曰饷午。”

    由于各地方言音中,“晌午”、“饷午”大多发音相同,故实际使用中,大多使用其中一个同时表达“中午”或“午饭”。

    饷:《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亮切,音向。晌:《篇海》始两切,音赏。可见在过去,“饷”与“晌”的声母是相同的,只不过如今普通话中,“饷”字声母颚化为x,而“晌”字声母未颚化,仍然是sh。

    四川方言中,一般使用“晌午”来表达“中午”或“午饭”。

    “晌午”或“饷午”在古代文献典籍中的使用

    宋·佚名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徽宗敕下,差甄守中做监斩官。是那晌午时分,押往市曹。”

    明·汪宏滏《初夏拟移家五汊》诗:“饷午盘传新茁韭,销时笥检旧删书。”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我早晨里只听疎辣辣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饷午间只见淅零零细雨打坏了满树梨花。”

    明·赵世显《芝园稿》卷十三《东郊观 稼》诗: “畏暄儿荷笠,饷午妇持筐。”“饷午”,谓午饭时。

    清·许浚 《和施佩宜且适斋诗》之二: “春眠不觉曙光迟,梦醒披衣饷午时。”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 《过人疯》: “我儿然何回来得这们早吃了晌午莫有”又卷一 《卖泥丸》: “吃饭就把火手恨,晌午晏了吷先人。” “晌午”,谓午饭。刘省三为清代中江县人,可见至迟在清代,四川话就用“晌午”来表达“午饭”了。

    清乾隆五十年《涪州志》卷五《风土志·方言》: “正午曰晌午。”

    邢棻 《锦城竹枝词》: “风日不寒天晌午,满城都是太平声。”

    民国二十二 年《顺义县志》卷十二《风土志·方言》: “晌午,日正午也。”

    民国二十年 《南川县志》: 午曰少午。此处“少”为借音,音sǎo。

    《贵州山歌》: 吃得少午无处消,小 斧、沙刀擗在腰。此处“少”为借音,音sǎo。

    最后说说“晌”字在四川方言的几个发音

    “晌”字在四川方言中有多个音变,

    1 sǎng同“赏”

    2 sǎo同“少(多少)”

    3 sǎ同“傻”

    所以在四川的不同地方,你可能会听到“赏午”、“少午”、“傻午”等不同的方言音。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5_175771/158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