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
烛光摇曳,杨士奇的声音却沉稳而坚定。
朱允熥叹道:“杨先生高见,那我今夜便来写请罪的折子。”
杨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道:“殿下今夜不止要写请罪的折子,还要写另一篇文章。”
朱允熥望向他。
杨士奇笑道:“我刚才去看过了殿下要办的报刊,还有殿下发明的滚筒式油印机。”
“殿下大才,所制作的油印机,委实巧夺天工。”
“此举影响深远,凡我大明读书人,皆受益无穷。”
“杨某先代天下读书人,谢过殿下了!”
他拱手深深一拜。
朱允熥没有惺惺作态,很是坦然的接受。
杨士奇道:“报刊的印刷和发行,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今夜连夜写好文章印刷,明天早上上朝之前,务必将印刷好的报刊,送到宫内和京城各王公侯爵,以及在京所有文武百官府上。”
这么快就全部准备好了吗?
朱允熥有些意外。
杨士奇可是今天下午,才刚刚到他的府上。
虽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朱允熥早就全部做好。
滚筒式油印机已经制造出了足够的数量,印刷工人也都招聘好了。
连报刊该怎么排版,他也都早已定好。
毕竟,这些都是后世现成的经验。
唯独文章该怎么写,该写些什么内容,他还举棋不定。
“杨先生也不用急于一时,报刊发行,不急在这一天两天。”朱允熥道。
“不!”杨士奇摇了摇头,道:“此事很急,刻不容缓。”
“报刊若是能在今晚顺利印刷好,明日上朝前送出去,那明日殿下在朝堂上的斗争,便会多一分胜算。”
还牵涉到明日朝堂之争?
朱允熥顿时来了兴趣。
杨士奇道:“殿下当初请求开办报刊的时候,曾明言是办此报刊,是为了宣传陛下的丰功伟绩,不使后世因史书记载不全,而致陛下的圣名遭人玷污。”
“因此,报刊的首版,当然是记载陛下年轻时的往事,以彰陛下功绩。”
“陛下如今年岁大了,难免追忆少年时光。写这些东西,也能博得陛下的好感。”
朱允熥点头道:“这一点和我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这应该作为一个连载的专题,从咱老朱家的祖上开始说起。”
“也不用避讳老朱家祖上皆是穷人,皆是泥腿子出身这一事实。”
“每日一版,连载不断。”
这种详细的皇帝传记,不但能讨老朱的欢心,民间百姓也十分喜欢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
对于皇室秘闻,开国帝王未发达之前的经历,老百姓们不要太好奇了。
以往朝廷总是遮遮掩掩,老百姓们知道得不多。
但这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熊熊八卦之火。
哪怕私下传播有掉脑袋的风险,百姓也乐此不疲。
各种关于皇帝的离奇传说,在民间从来就不曾断绝。
当然,也因为没有可靠的消息渠道来源,许多传说的内容,只能用“离谱”两个字来形容。
现在有了报刊连载,广泛传播,必然会掀起新的议论热潮。
而这对老朱而言,又是在恰到好处的拍他的马屁。
老朱心中最渴望获得的,便是在百姓中的声誉,是千秋万代的身后名。
杨士奇道:“报刊的第二版,则用来刊登《御制大诰》”
大诰是老朱费尽心血编制而成。
老朱在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更是下旨,《大诰》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
家里有《大诰》的,只要不是犯了该杀头的罪,都可以减一等处罚。
反之,家里没有《大诰》的,则要加重一等处罚。
不过,因为《大诰》的规定太过于严格,条文也太繁锁,很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故而到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老朱重新编定大明律,并规定以后断案定罪都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以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不是大诰。”
《大明律》和《大诰》都是律法,只是大诰要严苛许多。
望着杨士奇投过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乱世用重典,皇爷爷是汲取了元朝放而不管的教训,才编制严苛无比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立国二十几年,天下安定,四海归心。”
“大诰所定的条款,太过严格,执行困难,皇爷爷其实早就有心想改。”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在此事上谏言,皇爷爷也不太好收回原来的成命。”
“而爹爹去后,若要惩办朝中勋贵武将,大诰便还有极大的作用。”
“如今我既然将我舅姥爷等人保下来了,大诰就再无必要了。”
“此时再刊登大诰,只会引人误解。”
“以为我日后若执掌朝政,也要推行严刑酷法,血洗朝堂。如此会令别人害怕而更加强烈的反对我。”
“对我争夺储君之位,极为不利。”
“何况皇爷爷也希望未来大明的继位者,是一位仁君。”
对于老朱的这一心思,朱允熥倒是摸得很透。
毕竟,历史上老朱能选朱允炆作为储君,继承大明江山,就是最好的明证。
自古能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奏王晋王燕王,都是统兵大将。
若是传位给他们,难免不继续征战。
朱允炆显然就不会了。
不过,老朱还是看错了,虽然朱允炆确实不似朱棣那样,对继续北征北元,开疆拓土念念不忘,却因为削藩而引发了“靖难之役”。
四年的内战,耗尽大明精锐,也给了草原部落重新崛起的机会。
朱棣当皇帝之后,虽然率军五征漠北,却始终没有能消灭北元残余势力。
有明一朝,北方边境的安宁稳定,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其中固然有封建时代草原部落难以征服的种种顽疾,但靖难之役对大明国力的严重消耗,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在此时老朱的心中,大明在他之后,也要和汉朝一样,再经历一次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好,那就听殿下的,第二版刊登《大明律》。”
杨士奇倒没有再反对。
事实上,他想刊登《大诰》,也是基于从讨好老朱的角度出发。
在杨士奇心中,同样认为《大明律》相对《大诰》更合理。
法外加刑,对国家的治理,并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朱允熥认为大明律实际上更符合老朱的心意,他便没有理由去反对。
“第三版,我想刊登一些对朝政的看法,以及如何治理国家的建议。”
朱允熥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老朱制定的许多制度很不错,但仍然不够完美。
有些更是弊端极大。
身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不少改进的方法。
这也能向老朱证明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
不料,此言一出,杨士奇却是立即反对:“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眼下的情况,殿下此刻千万不要草率对朝政发表任何看法,更不要去谈该如何治理国家!”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02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