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的军队出关后,走得并不快。
这也是朱允熥特意交待过的。
此番出征,非比以前,一定要稳打稳扎,让士兵们喝好睡好休息好,养精蓄锐,再静待战机出现。
海上有船可以装载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但陆地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新军出征,全部都用马车的原因。
三千将士,八百辆马车。
三人一车,共计二千四百人。
余下的六百人则是骑马的。
所有的马车都是双马拉动的。
再加上备用的马匹,马匹的总数亦超过三千。
马车亦是由大明制造局特别打造的,相比原来的老式马车,做了不少的改进,非常坚固耐用。
八百辆马车浩浩浩荡荡,让这支军队看起来不像是军队,反而更像一支运输物资的商队。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携带足够多的后勤补给物资。
最重要是子弹、炮弹,以及大炮。
他们用一百辆马车带了一百门大炮,又用两百辆马车运送炮弹。
剩下的五百辆车,则主要用来装运子弹和粮食,水。
按照朱允熥的要求,每一名士兵至少配备相当于后世一箱的子弹数量,即一千五百发。
光是这些枪支弹药的重量,就高达平均每人六十余斤。
再加上炮弹,粮食,水,以及修理马车和枪支的工具……各式各样的物资,若非有八百辆马车驮运,根本就装载不下。
但这样做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这意味着三千新军将士,光是携带的枪支子弹数量,就不低于四百五十余万发。
实际上还额外带了一些储备,总数超过五百余万发。
若放到后世,这点子弹数量仍是毛毛雨。
毕竟,后世现代战争大量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以及使用火力压制战术,往往用几万颗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但这个时代没有这个问题,北元使用的火器还非常少,他们主要用弓箭作战。
新军士兵手中用的是燧发枪,而不是随意连射的自动步枪和机枪,就算想将更多的子弹在短时间内打出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平均每人携带超过一千五百发的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足够应对任何意外情况了。
朱允熥很清楚后勤的重要。
宁可多带,也绝不能少了。
否则,到了草原上,大军陷入没有弹药补给的困境,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不止是弹药,连枪支的数量,朱允熥都下令特意多带了几百支。
因为这时候生产的枪支,仍然存在可靠性问题,不少枪会出现故障。
对此的解决办法,一是对每个士兵都进行严格训练,让他们学会拆卸枪支,懂得维护和保养,并携带了相关的工具。
其二则是特意多带了一点枪支。
总而言之,后勤保障是非常充足的。
但由此带来的坏处也很显然。
脱离了大明境内的水泥大道,行走在草原荒漠上,这支“运输大队”的行进速度,就不可能很快。
如此庞大的队伍,也不可能藏匿踪迹。
他们出现在草原上不久,便有北元骑兵前来观察。
新军将士们按照张辅的命令,对其不予理会。
哪怕对方策马到十步远的地方,也不闻不问。
不多时,又有更多的骑兵,出现在新军车队的四周。
他们绕着新军的车队,策马奔腾,想确认其数量和规模,以及装备等等。
张辅的目光,渐渐变得阴冷下来。
北元能发现他们,这并不足为奇。
一方面,几千人的大队,八百辆马车,注定不可能隐藏行踪。
另一方面,《大明日报》上早就刊登了新军出征的消息。
作为每日印刷量高达几百万份的报纸,不可避免会有少数流到北元境内。
何况北元在大明肯定是有暗谍的。
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那些暗谍是一定会将消息传回北元的。
这也是朱允熥的有意安排。
整个新军就是一个运输大队,如果北元一直避战,新军除了少量机动骑兵外,很难追上他们,将无计可施。
对方可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告诉对方新军的数量,出兵的时间,就是让北元主动过来包围,来围歼新军。
然后,新军就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了。
这就是为什么此番军事行动不保密的原因。
朱允熥并不怕新军的大军被发现,被北元的军队包围,反而怕他们不来!
但是,草原很大,无边无际。
眼下新军刚出关不久,还没有碰上任何游牧民,却先遇到北元骑兵,这就有点奇怪了。
毕竟,出征的行动虽是公开的,但具体走哪里出关,哪一天出关,可没有公布。
因为若那样的话,就显得太过刻意了。
反而会引起北元的怀疑。
然而,如今的情况是,他们刚一出关,北元已经知道了。
只能说明内部有人向北元偷偷通风报信。
这个人……张辅微微眯起了眼睛。
直觉告诉他,极有可能是晋王朱棡向北元报的信。
在过去几天的交谈中,朱棡曾经不止一次的询问新军的作战计划和行进路线。
“果然不出太孙殿下所料,晋王就是不怀好意。”
张辅喃喃自语:“还是不服太孙殿下的储君之位吗?”
“故太子和秦王先后薨逝,若没有太孙殿下,那晋王就该被立为储君。”
“晋王能力不凡,可越有能力的人,越不甘心屈居人下。”
他轻轻摇头:“晋王虽然也有几分本事,但又如何能与太孙殿下相提并论呢?”
“萤火之光,又怎敢与皓月争辉?”
“偏他还没有自知之明,可笑,可悲,可叹。”
“将大军具体出动时间和行进路线告诉北元,这可是叛国。”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张辅在心中暗暗惋惜,都是陛下的后代,同为天潢贵胄,怎么就相差这么远呢?
自己内部争斗也就罢了,但借北元的手,来对付大明的军队,只为了争权夺势,这未免有些令人不齿。
很快,也就收敛了心神,不再去多想。
作为一名年轻的将领,皇室的事,不是他能参与的,不该也不应去多想。
精力还是要放在应对当前的战事上面。
此后数日,张辅带着大军,继续向目的地挺进。
他们的目的,一是吸引北元大军来主动攻击,但如果对方不来,也并非就完全束手无策。
大军的目的地,是深入草原上水草丰茂的地方。
说起来,北元虽然过的是游牧生活,但其实也有特定的定居点。
因为草原上的降雨不多,可日常生活是需要水源的。
没有水便无法生存。
受制于时代的技术水平,此时的游牧民族并不能通过挖深井去取水来维持生活和养牧。
因此,他们必须要居住在有水源的地方。
水源越丰富,能居住的人口也就越多。
游牧民族虽然四处放牧,但也不是每天都会换地点。
人数众多的定居点,实际上都有固定的地点,只是在不同的季节离开。
在夏秋之季进攻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
因为冬天的北元各部落,往往储备了大量过冬的粮草,可以选择隐蔽起来躲藏。
但夏秋之季,他们就像出洞的冬眠动物,必须要出来放牧牛羊。
他们一定会前往水草茂盛的地方,将牛羊马匹喂饱喂肥。
真遇到大军来袭,若事先没有准备,也不是想跑就能跑的。
人可以骑上马立即跑,但居住的帐篷呢?家里的物资呢?养牧的牛羊呢?
基于这一点,朱允熥制定了相应的进攻路线。
新军的行进速度不快,但游牧部落除了骑兵之外,其他的老弱病残,迁徙的速度更慢。
他们只要找准目标,仍然能攻击敌方。
当然,最好还是对方大军主动来攻。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
后面尾随的北元骑兵越来越多。
其中还不断有北元骑兵冲上前来,用言语挑衅。
对此,新军士兵始终视若无睹。
张辅干脆令将士们齐声唱起了朱允熥传给他的歌。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嘹亮的歌声在草原上响起,将前来哇哇大喊大叫的北元兵气得半死。
到了晚上,新军仍如往常般安营扎寨。
对在附近打探情报的北元骑兵熟视无睹。
第二天快天亮的时候,张辅便听到了大地传来震震响动。
以他此前多年与北元交战的经验,张辅知道,这是北元的大军来了。
一声令下,新军将士们立即便做好了战斗准备。
对面却并没有动静。
张辅也十分沉得住气,耐心等待。
他心中清楚,那些北元骑兵多半是在附近休息,准备待吃饱喝足,再发起进攻。
对方非常的囂张,完全没有将新军看在眼里。
两个时辰后,日头已渐渐移向天穹正上方。
呼啸声骤然响起,风吹草低,数不清的北元骑兵,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他们狂喊着,唳叫着,脸上浮现出欲要疯狂杀戮的表情。
一个个宛如吃人的魔鬼,正从地狱里出来,欲要择人而噬。
张辅的表情非常淡定,三千将士亦是如此。
他们沉着,冷静,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紧张害怕的神色。
大炮的炮口迅速调整方向,装填炮弹,手中的枪支上亦上好了弹药。
三千人的阵地,八百辆马车,所占的面积不小,却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是用手中的枪瞄准了迎面而来的北元兵。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呼啸声扑面而来,杀气腾腾而至。
前方的北元士兵开始张弓搭箭。
“准备!”张辅淡定的声音,旋即,打响了手中的枪:“开火!”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02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