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今天的仇敌,明天可能成为朋友。
同样,今天的朋友,明天也可能会是敌人。
无非是利益不同,立场不同。
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希望朝堂上所有的官员,都是自己的心腹。
对自己的命令绝对服从,并且忠心不二。
但事实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是他对朝堂上所有官员皆进行大清洗,再提拨自己的人马,用不了多久,这些自己人也会分裂,也会变心。
李善长、胡惟庸曾经不都是老朱可以完全信任的心腹之人吗?
可后来,一切便皆变了。
朝中勋贵武将,都是老朱一手带出来的兵,与老朱有过命的交情。
但现在,他们是不是还真的对老朱忠心不二呢?
未必!
人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反过来,敌人也一样。
曾经敌对人,在投降之后,变成心腹的例子。
比比皆是。
比如说,尉迟敬德是兵败后才投降李世民的,却成了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
再比如说,李靖得知李渊要造反的消息之后,便要去朝廷告发李渊,抓到要砍头的时候,最后一刻才被李世民救了下来。
此后,他也成为功勋赫赫的大唐名将。
至于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权力之争。
风往哪边吹,人往哪边倒的,就更不用说了。
魏征也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后来却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下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朱允熥对杨靖和周志清两人,没有太多的好感。
但也绝对称不上视若仇敌。
与他们唯一的一次冲突,大约就是抓捕蓝玉那天晚上,杨靖和周志清曾上门来要人。
那时他还不是太孙,且抓蓝玉确实没有先拿到圣旨。
两人做那样的选择,并不奇怪。
后来随着老朱下旨赐宝刀,两人也迅速撤走。
双方的矛盾,并未激化。
再往后,黄子澄去刑部审案,想利用自己主审官的名义,将王弼等勋贵武将先斩后奏,还是杨靖拦住了黄子澄。
说起来,那次杨靖算是主动帮了他的忙。
而这次事情已经查明,杨靖和周志清都被蒙在鼓里。
所有的事,都是袁泰做的。
朝廷官员们先入为主,认为三法司身为黄子澄案的主审官,陷害自己的事,必定与他们脱不了关系。
尤其是杨靖还是刑部尚书,而黄子澄又是关在刑部的大牢里面,那些人自然连带着也恨起了杨靖。
但即使如此,满朝官员查来查去,将两人从出生到现在的事情,都查遍了,最后也没有查出两人什么大问题。
都是自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只为给他们安一个罪名。
所谓“欲加之罪”,莫过于此了。
朱允熥如果想借机立威,将三法司全部换上自己人。
那杀也就杀了。
政治从来就是血腥、残酷无情的。
拦住自己掌权的人,都可杀。
这里没有对错是非,只有立场不同。
他也不会心慈手软。
但是,将刑部和大理寺抓到自己手中,一定要通过杀人,再提拨新人来实现吗?
他手中有可用之人吗?
诚如姚广孝所言,经此一事,杨靖和周志清在朝中算是彻底被孤立了。
世间人情冷暖,在他们被下狱之后,从前的朋友,故人,乃至亲戚都明哲保身,对他们避而远之,不伸出援助之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他们出狱,再官复原职,那时大家又会重新成为“好友”,亲戚还会接着上门巴结讨好……
这种事情,在大明官场,并不罕见。
这个时代,贬职,起复重用,乃至再连升几级,都挺多的。
也因此能见证到众多人变色龙一般的面孔。
官员们都早就习以为常了。
然而,杨靖和周志清这次的事情不一样。
那些官员,曾经的故交好友,同窗……可不是对他们置之不理,不帮忙救人,而是罗织罪名,上奏朝廷,要置他们于死地,置他们全家于死地。
在官场上,到了这一地步,梁子就算结下来了,仇恨就彻底解不开了。
杨靖和周志清如果从狱中放出来,再被朝廷重新起用,将不得不做“孤臣”。
就算两人愿意和解,别人都不会相信他们两人心中真的不恨自己。
杨靖和周志清,也只能死死抱住朱允熥这条大腿。
如此说来,倒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好,那就将两人开释。”朱允熥很快做了决定。
杨士奇拱手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朝廷还是需要对两人做出适当的惩罚才好交待。”
“我建议,将两人削去官身,再令他们暂代原职。”
“既可让他们心存敬畏,也能使其为太孙殿下所用。”
朱允熥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
“不过,杨靖不用去暂代刑部尚书了,让他去掌都察院。”
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我要对刑部进行大改,调整其职权,授刑部缉拿盗贼,抓捕罪犯之权。”
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掌刑名,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
刑部也会对地方官员的执行进行监督,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然而,一般而言,刑部并不直接去抓捕犯人。
这一职责是由地方府、州、县各级衙门来完成的。
他们抓捕完成后,重要的犯人会移交刑部关押,由刑部审理,或者三法司联合会审。
当然,也有例外。
诸如皇帝要抓某个官员,也可能直接令刑部抓人。
但这种实际上也只是简单的收押,与缉拿盗贼,抓捕逃犯不可同日而语。
姚广孝和杨士奇对望了一眼,似乎都有些钱诧异。
杨士奇道:“此前小王爷的税务司在全国各地清剿匪寇,做得很是不错,各地的盗寇山贼大大减少。殿下却突然召小王爷回京,莫不是想让他主管刑部,负责清匪一事?”
朱允熥轻轻点头:“我确有此意。”
虽然税务司在清匪上面做得不错。
但这毕竟不是税务司的主业,让税务司一直做这些事,多少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他给税务司布置一定数量的兵力,主要还是为了对付那些抗税不交的大户。
这样税务司自己便可直接捉拿,不用麻烦别的衙门相助,以免误事。
却不是让税务司去专门剿匪的。
术业有专攻。
如果是城市里的地痞、流氓,黑社会等,税务司收拾他们还算名正言顺。
因为他们都没有合法交税。
但山贼盗匪……税务司若真要整天去对付他们,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说起来,山贼盗匪的事,亦是千年顽疾。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剿匪,共计剿灭近三百万匪寇,才让山贼盗匪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剿匪三百万,这在后世人的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其中固然有不少实际上敌军的残军败寇,潜藏下来成了土匪,但也足见匪寇的数量之多。
而湖南湘西的剿匪更是一直持续到了一九六五年。
老朱治下的大明,当然不可能有数百万计的匪寇。
但若说山贼盗匪都清理干净了,那显然也并非如此。
大明境内的小股山贼匪寇,仍然不少。
武侠小说的江湖当然是虚构的。
但现实里的绿林强盗,却是一直存在,绵延不绝。
无非是治世的时候会相对少一些。
乱世的时候,便如雨后春笋般都冒出来了。
再比如说,老朱下令严禁的白莲教,到现在仍在各地活跃。
甚至时不时发动造反。
只是每次都很快被镇压,没有形成气候。
历史上,有明一代,这些势力始终都没有被彻底清除。
一直到永乐、天启年间,他们仍然活跃。
从税务司的剿匪的奏折,及各地官府的态度来看,朱允熥觉得要彻底铲除大明的匪寇,不能依仗地方官府衙门。
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许多匪寇在地方官府衙门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即便是朝廷将当地主官撤职,调任新的官员前往,也仍然会受到制约,有心无力。
这种情况下,由朝廷中枢直接成立专门的机构,直接进行打击,才是最好的方法。
杨士奇沉声问道:“大明疆域辽阔,若刑部要直接办案,恐怕能管的事还是不多且不便,殿下对此有何规划?”
对于新成立的部门,素来都是朱允熥做出规划,杨士奇只需要负责具体执行。
在这方面,太孙殿下往往都有他完全想不到的好主意,令杨士奇每每惊叹不已。
大明各州、府、县衙都有捕快衙役,但他们的职责,并没有什么不同。
“刑部不管一般的案子,只管大案要案。”
“对于地方上报的重大案件,刑部可根据需要,进行提级管理,直接过问,这是其一。”
“对于流串各地作案的强盗、匪寇,或白莲教匪首,由刑部直接派人追捕,以免地方官府地域范围限制,束手束脚。”
“刑部再自行派出人马,对全国治安进行监察,对江湖上有名的绿林强盗,立案查办。”
“其四,调拨兵马,成立专门的缉盗司,清剿相对庞大的江湖势力。以后如无必要,剿匪之事皆由刑部主管,地方官府衙门配合,军方除非获得请求批准,否则一律不准介入。”
“其五,凡是凶犯逃出一省之地,以往地方官府只能发海捕文书,请求协助,效果不佳,这些事日后皆由刑部负责。”
“其六,对监狱进行改革。在全国范围设置几十座监狱,由刑部直属。监狱内开垦农场,服苦役,流放,充军之犯人,从此皆在这类监狱内服刑。”
“其七,如今地方官府衙门的差役已经进行改革,皆为领朝廷薪俸人员,日后大明所有县皆设置县尉,捕快并入县尉麾下,由县尉统一管辖。”
“县尉对县令负责,同时亦受都按察使司辖制,即为双重管理。都按察使司则受刑部辖制,以加强刑部的职权,方便行事。”
“其八……”
“其九……”
……
朱允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条条和盘托出。
主要是侦办大案要案,跨省跨州的案件,其次是剿匪,以及管理下面的都按察使司,乃至县尉。
其他还有,不准军队随意介入地方的治安案件,包括缉盗剿匪。
没错,军队剿匪的战力当然强,威慑力十足,但弊端也很大。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老百姓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
地方衙役行事,虽然凶悍,却多少还有些顾忌。
大头兵们可不管那么多。
且不说抢劫之类的问题,他们抓人的准确性,就很值得怀疑。
军队剿匪可以不经审讯,直接砍头。
但杀的是不是真正的盗匪,甚或是善良无辜的百姓,恐怕只有天知道。
反正每次朝廷派人去验收人头,总会发现不少小孩,老人,妇女的人头。
但人家振振有词,这些都是匪寇的家人。
虽然明知道那些匪寇不可能这么多的家人……可这事又怎么查得清呢?
最后往往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是,如果匪寇与军队将领认识,甚至有特殊关系,将领有意庇护匪寇,或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事情就更难办了。
类似的例子,并非没有。
故而,朱允熥干脆让军队彻底退出,不再插手任何剿匪之事。
当然,如果真遇到大股匪寇,刑部和地方官府衙门都对付不了,仍然可以请求军队出马。
那种情况下,也无所谓杀错不杀错。
但平时日常的剿匪,就不劳军队的大驾了。
让军队随意介入地方日常管理,必定会造成混乱。
在此之前,各地驻军是可以主动以剿匪的名义抓人乃至杀人的。
试想一下,军队可以随便派兵出来,抓一个人,说对方是盗匪,也不审讯,当场斩杀!
老百姓岂有不怕之理?
有这样的权力在手,又如何能不被滥用呢?
以后这项权力直接剥夺掉,军队只能老老实实呆在驻地,没有刑部或地方官府衙门发公文请求,不得自行出来剿匪。
说白了,军营外面就算有匪寇,那也不归军队管,军队也无权力去管。
这才是正常的。
毕竟,军队的作用不在于此。
但这个时代,这方面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由于通讯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朝廷要维持统治稳定,需要军队对地方的适时介入,才造成了这样的问题。
朱允熥早就有心,要将这些全部理清楚。
没有朝廷的命令,或是刑部,或是地方官府衙门正式公文请求。
军营外面就算翻天了,军队也不能随意介入。
设立大型监狱,则是另一项重大举措。
在此之前,大明律中对犯人的惩罚措施,有充军,流放等等。
随着朱允熥的军队改革不断推进,日后新军将全面取代原来的军队。
士兵不再是奴隶一般的存在,而是待遇高,荣誉感强的好职业。
犯罪充军自然也不复存在。
至于流放之类,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了!
派两个衙役押管一名犯人,长途跋涉几千里……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这个成本,实际上高得可怕。
监狱就不一样了。
让犯人们进行劳动改造,这是能盈利的。
朱允熥将改革措施说完,又讲了一遍这样做的原因和作用。
杨士奇和姚广孝皆不断点头。
太孙殿下果然深谋远虑。
这些举措,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不过,杨士奇心中还疑惑。
“如此一来,刑部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部门权力太大,缺少制约,本身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朱允熥微微一笑:“所以,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将刑部一分为二。”
“在刑部之外,另设法部。”
……
ps:大家中秋节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02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