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允熥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从今日起,你就是本宫的人。”
“你是江湖武夫出身,对于绿林强盗,山贼盗匪等人的行事,皆极为熟悉。”
“刑部要成立缉盗司,总管全国缉盗剿匪之职,本宫令你为缉盗司郎中。”
“要你将天下盗贼,全部清剿干净。”
“什么江湖帮派,英雄侠客,绿林好汉……在我大明境内,不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你有信心将他们全部铲除吗?”
侠以武犯禁。
在朱允熥看来,民间的秩序应该由官府来维持,而不是所谓的英雄侠客。
更不是什么江湖规矩,兄弟义气。
至于绿林好汉,山贼盗匪,就更不用说了,不能让他们有容身之地。
元代统治者长期不介入基层管理,这些人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在社会上很是活跃,也极大的影响了民间百姓的思想。
元末的战乱又加剧了这一点。
大明建立后,虽然对此采取高压之势,但始终没有能彻底清除。
倘若大明不发展商业和工业,仍然持续从前自给自足以农耕为主体的社会和生活,那这些人,倒也不会成为多大的问题。
毕竟有地方势力压制。
流窜江湖,闯荡四方的人也很少,影响不大。
但朱允熥要全面放开,让大明的商业和工业腾飞。
那时候,大明将快速开启城市化进程。
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不及早将这些人铲除,并杜绝其生产的土壤和环境,便会带来极来严重问题。
必须要先未雨绸缪。
各部郎中乃是正五品,与知府同级。
在部里办事,乃是手握实权的京官,其实际地位还远在知府之上。
骤然从一介白衣之身,江湖草莽,提拨为五品高官,这是何等泼天的富贵?
一时间,纪纲只觉得脑瓜子嗡嗡嗡作响,热血上涌。
因为太渴望往上爬,他对大明的官职十分熟悉。
也清楚缉盗司郎中的份量。
在此之前,一个县太爷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别说是他,就算是他从前认识的江湖“大佬”,被无数“混混”,“好汉”吹捧上天的大人物,在一个县太爷面前,也不敢大声说话。
何况缉盗司郎中,主管清剿全国的盗贼,绿林好汉,江湖帮派……
毫无疑问,这是跺一跺脚,都能让整座江湖抖三抖的“高官”!
从此之后,便是麻雀变凤凰,真正出人头地了。
跟随朱高煦这么久,虽然被安排在身边做事,可始终连一个正式“编制”都没有,更别说封官了。
想不到今日第一次见太孙殿下,竟然被委以重用。
这让纪纲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谢太孙殿下!”纪纲忙跪拜道:“草民必竭尽全力,将天下盗贼全部铲除,使大明境内,再无江湖帮派,以报太孙殿下知遇之恩。”
朱允熥却摇了摇头,厉声道:“本宫将你提拨重用,便不是要你竭尽全力,而是要你一定做到。”
“本宫会给你调拨兵马,武器,人员……授你大权,令地方衙门捕快皆全力配合你,有不听令者,从严处置。”
“给你一年时间,若是不能将江湖帮派和盗贼都清剿干净,那本宫便拿你是问。”
纪纲心中一凛,立即醒悟明白,太孙殿下要用自己,必定是要自己做出一番不同凡响的大事。
朝廷这么多官员不提,为什么偏要提自己一介白身呢?
无非是要让自己做到别的官员无法做到的事情!
倘若做不到,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问罪下狱,刀斧加身了。
正途出身的官员,对此都躲之不及。
但自己本就是烂命一条,拼死也要搏一个前程出身,当然也愿意赌这一把。
一念及此,纪纲当即开口道:“草民愿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后,若不能将天下的盗贼都清剿干净,负了太孙殿下的厚望,愿领千刀万剐之罪!”
够狠!
朱允熥在心中暗暗赞许了一句。
“行,你的话,本宫记住了。”
“以后你就不再是草民,也不要再自称草民。”
“下去做准备吧,从明日起,便正式走马上任。”
纪纲应道:“是,卑职遵命!”
他再度磕头行礼,然后方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
“纪纲此人,确实是一柄锋利的刀。不过,太孙殿下也要小心被此刀所反伤。”
纪纲离开后,姚广孝出言提醒道。
有野心有能力是好事。
但若是为人没有底线,事情的性质就起变化了。
如杨士奇这样的读书人,虽然也追求功名,却绝不能接受出卖自身的尊严和道德底线。
假如朱允熥对他动辄打骂,侮辱人身,那杨士奇会宁愿放弃出人头地,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不会给朱允熥卖命,效忠于他。
可纪纲却不一样。
只因朱高煦能给他带来上升的机会,不管朱高煦如何对待他,纪纲都能忍受。
他心里到底怎么想,没有人知道。
至少表面上,任打任骂,始终装出无比恭敬的样子。
这样的人,往好了说,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往坏了说,叫“没底线”。
一个毫无底线,为了往上爬能忍受一切的人,他的人生目标,一定不会是甘为人臣,一辈子效忠于某个人。
而会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爬到最高的位置。
所以,他才能无底线的忍受一切。
简而言之,这样的人,天生反骨!
相反,愿意甘居人下,一辈子当谋臣的人,他一定会划出底线,挑选一个对自己足够好的“领导”。
朱允熥想起历史上的纪纲,在被朱棣重用,权势滔天之后,渐渐变得不可一世,暗中阴养死士,蓄藏数以万计的兵器和盔甲,秘谋造反,最终被朱棣处死。
不得不说,老和尚的眼光很毒。
此时便一眼看出了纪纲的问题。
但朱允熥对此早已知晓,笑道:“大师只管放心,我对此心知肚明,既用此为作刀,便会好生掌驭。”
“若有朝一日,该要弃之不用时,亦会抛弃。”
姚广孝双手合什:“阿弥陀佛!太孙殿下明白便好。”
杨士奇也道:“有野心有抱负,且心狠手辣,太孙殿下用他作刀,确实是极为合适的人选。仅用他清剿江湖盗寇,未免太可惜了,待他办完此事,可以让他做更多的事。”
朱允熥轻轻点头。
这也正是自己的计划。
先用纪纲对付那些江湖人士,将大明的治安整顿好。
接下来,就该用他来清洗朝堂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
眼下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
朱允熥转而问杨士奇道:“齐泰说如今征发的民工数量之多,史无前例,可有此事?”
这是之前齐泰骂自己时所说的话,但朱允熥却记下来了。
自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有时候,敌人的话,也要听一听。
“倒也没差,确有此事。”杨士奇道:“如今朝廷兴建的工程之庞大,数量之多,皆是前所未有。”
“修路,修大堤,建水库,粮仓,还有新城……都需要数不清的人力。”
“所用民工数量,委实庞大。”
“虽然所建皆为民生,为天下老百姓计,并非修宫殿骄奢淫逸,却也不能太过。”
“好在如今粮价低廉,百姓负担不重,尚可承受。”
“昔前元因修黄河大堤而导致天下大反,皆是因为百姓实已走投无路,才致如此。”
“如今我大明的情况并不一样,太孙殿下也无须太过担心。”
说到这里,他语气稍变,道:“似这般大建,也只能是今年独此一例。若往后年年都这般,恐怕天下百姓,就要怨声载道了,还请太孙殿下切记。”
朱允熥微微皱眉。
自古以来,相比赋税,徭役才是老百姓身上最沉重的负担。
徭役即征发老百姓免费为国家做工。
诸如修长城,修宫殿,修大堤……
历朝历代都有。
但唯独元朝很特殊。
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完全融入中原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将自己看作是草原游牧民族。
中原仅仅是一块被征服的土地。
中原民众也仅仅是被征服的下等奴隶。
元朝的统治者,并不想深入管理中原百姓。
只要能完成交税上贡,除此之外的事情,元朝统治者都不想管,不想问。
基于这一点,有元一代,统治非常松散。
只要包税人将税收上去了,下面杀人放火,强奸抢劫,元朝的统治者都不想过问。
也因为如此,反而让元朝百姓的负担很轻。
比如说,自古以来,兵役都是压在百姓身上的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但元朝就没有兵役。
人家根本不信任汉民,也不用汉民去当兵。
便是徭役也非常少。
因为元朝统治者根本不搞国家建设。
大堤不修,路也不修,对于城墙啥的,草原民族也素来不重视。
说白了,你们爱咋咋地,国家不管事。
相比较而言,百姓的负担当然变得很轻。
但这种“轻”,是有极高昂的代价的。
一直到后来黄河溃堤,元朝统治者在纠结犹豫要不要重修大堤很久之后,最终选择了征发了大量民工,重修黄河大堤。
可元朝统治者,以前从来没有这般大量征发过民众服徭役,没有任何组织经验。
只是像驱赶奴隶一样,驱赶鞭打服役的百姓做工。
结果自然是乱成了一团糟,百姓不堪其罪。
最后就有了“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
……
事实上。
权力从来不会出现真空。
国家的权力不介入,就有其他人介入。
大元不管中原百姓,不治理基层的几十年间,百姓并非没有人管。
地方豪绅,趁势填补了国家的权力空白。
比如说,修路这样的事,国家不管,那便只能是地方自己组织人马去修,地方豪绅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同时,他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共事务中,不断扩大权力。
组织修桥修路,负责征收朝廷摊派的税赋,维持基层治安,甚至是私设公堂,给民众主持“公道”,也不断巩固自身的统治。
他们等于拿到了收税权,建设权,财政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
元朝统治者对此仍然不问不闻。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豪绅对乡村的统治,渐渐变得根深蒂固。
“元以宽失天下”,这个宽,就是不管,不问,放纵!
可权力被豪绅掌握后,他们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并没有放松,反而进一步加强。
只不过,压迫他们的人,从国家变成了豪绅。
可国家还会守底线,豪绅可是没有底线的。
元朝也成为了豪绅的盛世。
底层痛苦不堪。
豪绅却对元朝十分满意。
对于推翻大元的统治,豪绅并不感兴趣。
元末四处烽火,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底层百姓起义。
无论是一开始的韩山童,彭莹玉,还是后面的张士诚,陈友谅,包括朱元璋皆是底层出身。
而非像别的朝代一样,以豪强或者军事集团将领为主。
这在整个华夏史上,都是极为独特的。
有两个原因造成这一点。
一是元朝对汉人的不信任,使得汉族豪绅手中没有兵权,没有武装力量,无法趁机摘果实。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豪绅又对元朝的统治非常满意,内心里并不愿意推翻元朝。
虽然元朝是外族,但与阶级利益相比,民族矛盾又算得了什么!
除了大元,还有哪个朝代能对基层不管不闻不问,任由豪绅自行统治的呢?
豪绅们对元朝,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拥护。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老朱开局一只碗,成就皇帝之位传奇。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有着历史进程的加持。
元末的特殊环境,让底层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若是换一个朝代,多半就是底层起义点火,豪强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了!
类似的事,在历史上,曾上演了无数次。
然而,元朝虽然推翻了,但豪绅对基层的影响和统治,并未因此而清除。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02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