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这怎么可能?”
回过神来的朱橚立即质疑起这一说法。
“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冯胜目光微闪,道:“我跟随陛下四十余年,比你更了解你的父皇。”
“他做出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奇怪。”
回忆起那个平日里大大咧咧,整天和兄弟打成一片,乍一看起来至情至性,实际上却总在不经意间暗中观察,心机城府深到可怕的“大哥”,冯胜脸上不由得又浮现一缕复杂无比的神情。
关键时刻最见人心,动荡之际更显忠诚。
老朱的拿手好戏,可不就是在关键时刻,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以此来试探兄弟们的立场和反应吗?
他对自己的儿孙后代,对大明江山,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通过装死来试探朝臣,试探功勋老将,这种事情,别人做不出来,但老朱或许还真有可能。
虽然冯胜也不敢肯定。
朱橚脸上仍满是狐疑。
在他看来,皇帝驾崩是何等大事,岂能儿戏?
装死来骗天下人,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当然,这也只是我分析的一种可能。”冯胜语气一转,道:“我分析的五种情况,皆有可能。”
“具体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但眼下我们收到的情报还太少,恐怕只能等后面收集到更多的消息,才能做出判断。”
朱橚点了点头,道:“岳父大人此言不差,可眼下的问题是,朝廷的信使若至,本王该如何应对呢?奉不奉诏?”
“殿下不可轻率对抗朝廷。”冯胜道:“若朝廷信使来到开封,殿下还是要以礼相待,尊奉信使,更不可公然反对新皇。”
“否则,殿下恐怕就要被他用来杀鸡儆猴了。”
朱橚脸色风云变幻,怒恨交加。
可这一次,却没有出言反驳。
刚才骤闻此消息,情绪激动之下,反应强烈。
此际渐渐冷静下来,也清楚自己不能太过草率。
别的不说,光是朱允熥的新军,就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虽然冯胜刚才也说了,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对付。
但拉拢新军将领,需要时间,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用骚扰的方法,对抗新军,看起来很完美,实际上,朱橚也是知兵之人,清楚这种法子的局限性很大。
不能正面对抗,便不能占据主动。
比方说,对方来攻开封城,他该怎么办?
难道为了避开正面对抗,就直接放弃开封城吗?
可他一旦放弃开封,在下面的将领,士卒,百姓看来,无疑便是失败了,畏战逃跑了,又还如何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号召大家都跟随他呢?
恐怕下面的人都会纷纷背叛他,离他而去,转而倒向朝廷,倒向朱允熥。
这在政治上的影响极大,根本行不通。
可正面硬抗的话,刚才冯胜也说了,新军的火器太过于厉害,根本不是寻常军队能抗得住的。
至于说偷袭火药库之类,也就是听上去很美而已。
实施起来的难度极大。
毕竟,自己能想到,对方也能想到。
火药库这种重地,只要对方的将领不是三岁小孩,都知道要严加防守,怎么可能轻易给人可乘之机?
可偏偏偷袭火药库这种事,实际上又全靠对方的松懈,靠对方犯错才有机会。
要不然,纵然是兵仙再世,也会束手无策。
“有一点请殿下牢牢记住。”冯胜神情严肃道:“无论朝廷传来的旨意是什么,殿下一定要力争回京。”
“回京?”朱橚问道。
“对!”冯胜点头:“陛下驾崩,你身为陛下的儿子,回京奔丧,天经地义。”
“只有所有的藩王都回到京中,才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也才能扳倒他。”
朱橚仍是不解:“我们这些藩王都回京,岂不是都在他的控制之中,还如何与他斗。”
“不然。”冯胜摇了摇头:“官员们拥护他,只是因为他是陛下册立的储君。”
“即位登基,理所应当。”
“大臣们身为外臣,纵然心中有不满,也不会说什么。”
“可你们不一样。”
“你们是藩王,是陛下的亲儿子。”
“陛下的《皇明祖训》,也给了你们清君侧的权力。”
“只要所有的宗室亲王,都一致反对他登基称帝,那朝中的大臣也会支持的。”
朱橚顿觉眼前一亮。
对啊。
朱允熥如今看似占尽优势,大权在握。
可权力的来源,不还是下面的人拥护吗?
若是众叛亲离,大家都反对他当皇帝,形势就变了。
即令是新军,也未必听他的号令。
“只恐他不会让我等藩王回京。”朱橚忧虑道。
“不然。”冯胜摇头:“若是别人,肯定不会。”
“但我观朱允熥此人,有才是不假,可自视也甚高。”
“他不会认为藩王进京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说不定,他还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他借此顺利撤藩的机会。”
“他极有可能将所有藩王都召回京城,甚至会允许你们带着的三卫亲兵。”
“若果真如此的话,殿下莫要迟疑推却,接旨便是。”
“即令没有旨意,或者旨意是不许进京。那就要据理力争,联合诸藩,一起起京。”
“只有进京,才能利用此事大作文章。”
“只有进京,殿下才有扳倒他的机会。”
“守在开封,殿下充其量能制造一次动乱。”
“但最后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朱橚微微沉吟,道:“好!”
……
金陵。
朱允熥并不知晓朱橚和冯胜的密谋。
他若是知道的话,一定会钦佩冯胜惊人的分析能力。
到底是百战骁将啊!
哪怕只得到极为有限的情报,也分析得头头是道,将各种可能性都摆在了台面上。
不过,分析判断和谋略,在对付势均力敌的对手时,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当面对比自己强大百倍,千倍的敌人时,却极有可能毫无用处。
因为世间最厉害的阴谋,也对抗不了“以力破法”四个字。
如今的朱允熥,已是新帝,君临天下。
他大可以堂堂正正的碾压对手!
阴谋诡计?
朱允熥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老朱隐居深宫,也只是因为朱允熥所图太大,太过于惊世骇俗,要为大明上一道保险。
皇宫内。
朱允熥坐在书房的龙椅上闭眼小憩。
自从老朱“驾崩”,他便住进了皇宫。
一则是要主持老朱的“丧礼”,也无睱再回东宫。
二来嘛,身为新帝,他本来也该入住皇宫了。
只不过,如今皇宫的后宫已被彻底封闭,使得皇宫的居住面积骤减。
况且,朱允熥终究是要成婚的,也不可能不设后宫。
若真让妃子、宫女在前朝居住,与官员、侍卫互通往来,那他这个皇帝的头上,大概就真的要一片青青草原了。
这当然是朱允熥绝不会允许发生的。
因此,兴建新宫殿的想法,已然在他脑海内中萌生。
原来的旧宫殿,虽然修得也算气派堂皇,但还是有许多不够方便,不够人性化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看起来很好看。
住起来一点都不舒服。
这也是许多古建筑的普遍毛病。
这是时代的限制,此时的人们还很难想象后世那种极至舒服的生活。
后世修建的中式园林,仿古建筑,如果只作为园林建筑景观欣赏,倒也无妨。
倘若作为住宅居住的话,都会在很多地方,做现代化的宜居改造的。
比如说,现代化的顾所和马桶,还有相应的下水道系统。
虽然古代的排水措施很不错,宫殿也大都修建了排水道。
可用于排雨水的排水道,和处理厕所污水的下水道,可是两个概念。
而这个时代的人们,还习惯用马桶。
需要提出去倒掉,或由专门的人,推着车子来收集。
朱允熥的计划,是围绕着原来的后宫四周兴建新的皇宫。
如此一来,便不用去动如今老朱居住的宫殿。
只是皇宫的面积向外扩展了几倍,需要拆迁周围的民居,且耗费的资金也颇多。
钱不是问题。
虽然如今的大明朝廷,欠了一屁股债。
但正所谓,债多不愁。
反正已经有了五亿两银子的债务,按计划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债务规模还会不断上涨。
拿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出来,还真不叫什么事。
相比于嘉靖修宫殿耗费几百万两银子,愁死了户部和大臣,筹措了多年,才筹集到足够的银子,他这个皇帝,当得确实轻松写意得多了。
拆迁也不是问题。
封建时代的百姓,对于朝廷的拆迁都非常配合,不会有谁对抗。
甚至根本不敢提补偿两字。
当然,朱允熥肯定不会用简单暴力的驱赶法,而是会给予补偿,并为他们兴建新的住宅。
正好借此机会,对金陵城进行翻新和重建。
重新规划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为朝廷官员兴建官邸。
以朱允熥的眼光来看,金陵城的布局极其不合理。
勋贵功臣的宅子面积极广,占据了除皇宫和皇家别院外,城中四分之三的地方。
剩下的七八十万百姓,拥挤在城中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
用后世的标准来看,整个就是一巨大的贫民窟。
卫生环境极其恶劣。
光是每天早上倒马桶的熏天臭气,就让人受不了。
这样的居住生活环境,随着人口的爆发,商业的繁荣,还会越来越差。
一旦爆发疫情,后果也不堪设想。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后世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明朝的灭亡,与明末的大鼠疫有极大的关系。
鼠疫最厉害的时候,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保守估计当时的北京城,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那场鼠疫。
直至李自成的大军进京的时候,北京城仍是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城市。
李自成的士兵进城后,也很快大面积感染鼠疫,以致战斗力迅速削弱,面对清军时不堪一击。
当然,明末大鼠疫是真实存在的,有大量史籍可以证实一点。
至于李自成的军队究竟受了多大的影响,却是部分历史学家的推测和估计。
事情的真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法证实。
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封建社会医疗条件差,卫生环境也差。
唯一的一个优势是,封建社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社会。
很多地方,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这就限制了瘟疫的散发和传播。
往往会出现一个村子因瘟疫而死绝了,附近数十里外的村庄,城镇的人,却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的事。
人员固定,是天然的阻隔器。
促使瘟疫爆发后,局限在很小的地方,又自然平息。
只在战乱或是灾荒的年代,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灾荒,四处奔逃,才会导致瘟疫大爆发。
即所谓的大灾之年,必有大疫!
和平年代,人口的流动被限制,瘟疫就很难发展起来。
但这一优势,随着朱允熥开放商业,鼓励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而被打破。
如果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不迅速提高,与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相匹配,那么,爆发全国性的大瘟疫,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
而且,一旦爆发,其后果就可能比后世社会严重一千倍,一万倍!
毕竟,此时的大明,没有后世社会的医疗卫生条件。
瘟疫一旦爆发,十室九空真不是玩笑!
金陵城作为京城,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必须要整改,将卫生搞好,环境搞好。
这件事,还拖延不得。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瘟疫就突然爆发了。
每拖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也正好借此机会,让百姓住上卫生环境更好的房子。
同时开展宣传教育,让老百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说,推广所有百姓喝开水!
这看似是简单的事,实际上,改变民众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并不容易。
何况喝开水还需要经济条件相匹配。
毕竟,将水烧开是需要燃料的。
而木柴对底层百姓来说,并不廉价。
官邸制则是为了改变朝廷大臣自建大面积住宅的弊端。
实际上,这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产物。
因为很多商品都无法由社会供应,府邸中才需要有那么多的人口,仆役。
但若任由自己发展,要彻底消除会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
新建官邸通过控制住宅面积和生活环境,来强行改变官员的习惯,由此推进这一进程的提速。
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促使社会关系变化。
让官员慢慢摆脱宗族的影响,扭转由此带来的大量官场陋规。
做到这一步,也没有那么难。
历史上旧社会的上海滩,就是现成的例子。
官绅土豪在家乡有着占地极广的豪宅,佣人仆役无数。
但到了寸土寸金的上海滩,大豪宅就大多都变成了小洋楼。
佣人仆役虽然还有一些,却也是大大减少。
朱允熥闭着眼睛,仰躺在椅子上,脑海内思索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参见陛下!”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68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