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晨曦吐白之时,皇宫前的广场上,一队队的人马,便开始有序地入场。
原来的金陵城,并没有如此之大的广场。
还是朱允熥当储君监国期间,拆掉了一部分破落不堪的民房,才建成了一个大广场。
他早就想过,要在这里检阅军队,举办庆典的事。
如今不过是按原计划行事罢了。
首先进入广场的,是金陵城的百姓。
采取了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参加。
能亲眼目睹皇帝登基,观看皇帝的大婚典礼,参加检阅军队,这是无数百姓梦寐以求的事。
只不过,在此以前,他们就真的只能做梦。
不是朝廷的官员,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如今新帝革新,让百姓也皆来参与此事。
金陵城的百姓,对此十分热情。
这是能向外地进京的人,乃至子孙后代都吹嘘一辈子的事情,怎么能错过不参加呢。
于是乎,金陵城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去各自的里坊报名了。
朝廷官员,差役,进行了仔细的挑选和甄别,最终获准前来参加的百姓人数,达三十余万。
这其中也包括十几万大明制造局的工人。
毕竟,工人的组织性更强,更容易维持秩序,自然让工人优先。
年龄较大的老人则几乎都被排除在外,这是为了防止他们在现场昏厥。
今日典礼的时间颇长,再加上进场和退场所耗费的时间,若是身体状态不好,还真不一定能支撑得住。
朱允熥也有心借此测试一下大明官僚机构的基层组织能力。
测试的结果,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十多万人有条不紊进入,没有半点混乱。
与此同时,礼部的官员,已分别前往不同的地点,祗告天地,宗宙,社稷。
在此之前,朱允熥自然早就亲自去过。
今日登基大典,反而不必再亲自前往。
因为那样的话,时间上就赶不及了。
此时的朱允熥,正穿着孝服,在大行皇帝老朱的几筵前,祗告受命。
随后,于奉天殿前,设香案,备酒果,朱允熥则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脱掉孝服,换上崭新的皇帝衮冕服。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黄色龙袍只是皇帝常服。
大明正式的皇帝衮冕服,乃是以黑色为底,唯有上面绣的龙才是黄色,下着纱裙及蔽膝则用绛色,配上通天冠,倒十分好看。
穿上衮冕服后,接着便行告天地礼。
尽管已遣官前往祭告天地,但此处的告天地礼,仍是必不可少,只不过,地点变通了一下,不在专门的天坛,就在奉天殿前。
紧接着,再前往奉先殿谒告祖宗,又再次来到老朱的灵前,行五拜三磕头的礼,再返回奉天殿,坐到了龙椅上。
待他落坐之后,太监立即传令,奏响钟鼓。
皇室专用宫廷乐队,也摆足了阵势。
但他们只稍稍做做样子,便立即停了下来。
这是因为登基大典,仍在先帝的孝期内。
一方面,大典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欢快,于礼不合。
故乐队只作势,而并不真的奏乐。
钟鼓却依旧如故。
外间的广场上,听到钟鸣之音,早已准备就绪的礼炮也开炮了。
此时的百官,早已在奉天殿外,整齐列队。
登基大典与平日上朝不一样。
平日上朝,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
而登基大典,则是所有在京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要前来的。
此刻,奉天殿外的官员,足有数千之众。
礼炮鸣了九九八十一响才结束。
炮声一停,全场便寂静无音。
“跪!”随着一名中气十足礼官高喊出声,首先是殿内的百官跪了下去。
接着,便像是多米诺骨牌一般。
外面有人接着高喊:“跪!”
“跪!”
“跪!”
“跪!”
……
一道道声音,接力传递,一直传到外面的广场上。
自百官到外面的百姓,三十余万人,便都跪了下去。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
连磕三个头之后,大家站起来。
接着,又是一声“跪!”
又是一道一道声音,接力传下去。
所有人也随之再跪下。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
“跪!”
如此循环,连续跪五次,起来五次。
这便是五拜三叩头之礼。
实际上要叩十五次头。
这是皇帝登基时专用的礼仪,较之寻常上朝时的三拜九叩,更为隆重。
朱允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瞰着下方的众人。
龙椅所在的位置极高,从这里看过去,不仅能看到殿外跪着的数千官员,甚至连皇宫外的三十万百姓,也能隐约看到几分黑影。
礼仪结束之时,万籁俱寂,所有人都在地上跪着,连丝毫动静亦不曾发出。
最后一拜结束后,众人并不能起来,而是要跪听圣旨。
“这便是帝王权柄吗?”朱允熥心中骤然升起一股莫名的念头。
从此之后,整个天下,都将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言出而法随。
这一瞬间,他有一种自己已然成仙,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奇妙感觉。
他已不再是芸芸众生,而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一切都不一样了。
权力果然让人陶醉,让人痴迷,亦使人沉沦。
无怪乎千百年来,帝王会成为无数权贵者的终极梦想。
短暂的思绪放飞后,朱允熥回过神来,淡淡道:“宣诏吧。”
凡皇帝登基,都要颁布登基即位的诏书。
实际上,诏书有两份。
一份是祭天版的,也称奉天诏书。
即祭告上天,讲述如今天下的情况,说明我为什么要登基称帝的理由。
在这份诏书里,皇帝也要以“臣”自居。
毕竟,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亦是上天的臣子。
祭天,是为了得到上天的认可。
这份诏书,朱允熥早已在祭天时用过,此时宣读的,则是告民版的诏书。
告民诏书,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即位诏书。
听到朱允熥的吩咐,旁边的太监便开始高声念诵诏书。
“天佑下民,作之君。我高皇帝受天之命,统有万邦,宵衣旰食,弘济斯民。”
“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修明,规模宏远。”
“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即皇帝位。”
“夙夜惶恐,思所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以无忝我皇祖之大命。”
“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
“其以今年正月初一日为大明历二十九年,改元永盛,大赦天下!”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当遵先圣之遗言,期致雍熙之盛。百辟卿士,体朕至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本来这份诏书只宣读一遍。
因为来参加登基大典的官员虽然有数千之众,但挑选出来念诵诏书的太监,嗓门极大,堪称人形喇叭,故而大多数人也能听一个大概。
但由于朱允熥的登基大典,别开生面,除了数千官员外,还有三十余万百姓参加。
故而,诏书也被复印了很多份。
奉天殿里念的时候,也安排了人,在外面的百姓面前念诵。
此后,还会张贴出去,诏告天下。
待到诏书念诵完毕,群臣方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千名官员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十万百姓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如排山倒海一般,刹时间,惊天动地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金陵城。
朱允熥心潮澎湃,待声音止息,方道:“平身!”
“平身!”
“平身!”
“平身!”
又是一声声的传唱。
大臣和百姓们则高呼:“谢陛下!”
“谢陛下!”
然后,众人从地上爬起来。
登基大典,至此就算结束。
正常而言,朱允熥此时应发表一些讲话,但今日的流程安排十分紧凑。
登基大典一结束,紧接着便开始册封皇后。
说起来,这虽然并不常见,但也并非首次。
当初老朱也是在登基的当天,册封的马皇后。
钟鼓再响,礼炮又鸣。
顾盼君身着皇后专属的凤冠和礼服,自三十万百姓的前方,缓缓步行,一路直入宫门。
前方有宫女太监开道,后方亦是长长的随行礼仪队伍。
徐妙锦亦在她身后尾随。
本来她虽是贵妃,却只需在宫内受礼。
但顾盼君却说,徐妹妹身份尊贵,应给予更高的礼遇,与皇后一齐入宫,朱允熥对此亦不反对。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
就这样一直走到奉天殿前,开路的太监宫女皆在两旁散开,仅有顾盼君和徐妙锦两人进入殿内。
顾盼君在前,徐妙锦在前身后右侧五尺处。
入殿之后,两人在正殿内中间站定,方徐徐向朱允熥行礼。
太监拿出诏书,念道: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乃若宗庙之祀,礼重相成;德化之行,始于夫妇,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
“咨尔顾氏,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
“兹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尔其祗承荣命,表正壸仪。”
“恭俭以率宫和顺,以膺多福。”
“夫囯之本在家,允属彝伦之重;上以厚率下,庶臻至理之隆,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顾盼君跪下谢恩,再走上前去,接受朝臣和百姓的祝贺。
紧接着,朱允熥又令太监宣读了立徐妙锦为贵妃的旨意。
这与礼制并不完全相符。
他原本以为礼部的官员,以及朝廷的大臣一定会极力反对。
不料,朱允熥提出来之后,大臣们竟然都同意了。
对于这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礼仪程序,他们也不愿意太过纠缠,弄得新皇不开心。
就这样,徐妙锦亦和顾盼君一般,接受了满朝官员及三十万百姓的祝贺。
这般隆重的仪式,别说是贵妃了,恐怕很多皇后都比不上。
待册封皇后和贵妃的仪式结束后,朱允熥牵起顾盼君的手,两人齐步自奉天殿内走出,登上了宫墙上的城楼。
徐妙锦亦在身侧跟随。
再往后方是百官。
这时候,有资格一起登城楼的官员,就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只有朝廷重臣,才能上楼。
这也早早就定了名额,倒也不至于混乱。
其他不能登楼的官员,皆在楼下观看。
外面的百姓见到皇帝登城楼,刹时间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紧接着,又是一通朝拜。
这一次,并没有严密的组织,显得有几分混乱。
但百姓的激动兴奋之色,却是溢于言表。
尽管遥遥望去,只能看到皇帝陛下一道模糊的身影,具体的长相五官,都看不到真切,却足以让百姓们都兴奋万分了。
特别是当朱允熥向百姓挥手的时候,更是将全场的气氛调动到了最高点。
轰!
轰!
轰!
礼炮再响。
阅兵正式开始。
新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手持长枪,组成一个个方队,自城楼下方的大道上走过。
军容雄壮威武,动作整齐划一,每个士兵都神情肃穆,目光坚定,仿若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前进,展现出军队无与伦比的气势和力量。
朱允熥微微点头。
不愧是自己耗尽心血打造的新军。
光凭这股精气神,就胜过原来的旧军无数倍。
城楼上,许多大臣亦皆流露出震惊之色。
久闻新军精锐,天下无双。
可那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即令此前看过新军的将士,可那时新军只是随意而走过,远不如此际阅兵来得震撼。
许多武将勋贵的脸色更是骇然无比。
他们都是上过沙场之人,很清楚要将士兵训练到这等程度,需要耗费的精力。
而这样的军队,一旦上战场,又将爆发出何等可怕的威力!
这是每一个武将梦寐以求的精锐之军!
何况他们手中还拿着大明最先进的火枪。
至于来参加典礼的外国使臣,倭国皇室质子,草原部落的首领,以及南方蛮族派来的使节,更是一个个皆吓得脸色苍白。
大明军力,恐怖如斯,绝不能与之为敌啊!
在阅兵典礼结束之后,他们便纷纷给国内、部落去信,言及大明军威天下无双,万万不可与大明作对。
由此而产生的深远影响,又是后话了。
此际,广场上的百姓,则是不断发出阵阵的欢呼声。
作为金陵城之人,许多百姓没少见过军队。
但光是走一个队列,都能走出如此气势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震撼,深深的震撼!
难怪大明新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果然,光是气势,就足以称霸天下了。
除了一个个步兵方阵,阅兵式还别出心裁的安排了几个方阵的炮兵。
时至今日,新军早已将火炮按不同的口径,型号,进行分别装备,在战场上,更能形成交叉火力。
那滚动前进的大炮,黑洞洞的炮口,也同样给人带来极度的震撼。
新军与原来旧军,还真是截然不同。
目睹这一支铁军,每个人都感到时代的浪潮扑面而至。
这与他们印象中的军队,完全不同。
没有大刀长矛,没有弓箭盔甲。
有的只是火枪,火炮……以及无与伦比的冲天气势。
但已多次见证过热兵器威力,听说过大明新军辉煌战绩的人们,没有谁再怀疑他们的战力。
更别说,光是眼前军队的气势,就已然证明了这一点。
当一支支方阵士兵走到皇帝陛下的正下方时,敬军礼,同时发出撕天般的怒吼声。
更是将大明新军的凛凛杀气,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阅兵式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
待到阅兵结束时,已是中午时分。
朱允熥旋即下旨:“女真三部,不服王化,屡犯我大明边疆,杀我大明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朕正式宣布,大明天军,远征女真三部,犁庭扫穴,荡平女真蛮夷。”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69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