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184章 军制改革,大明文官哭了!
    永乐位面。

    永乐大帝朱棣震惊良久,难以置信的望着天幕。

    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创举,可以解决从古到今,中原王朝近千年来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制衡边疆统兵主帅。

    这个办法就是将思想和行动分开!

    “非神人不可为也!”永乐大帝朱棣不由自主的开口评价道。

    如果说之前看天幕的时候,他还是以一种老祖宗的心态,气定神闲的看着后辈们如何开疆拓土,拯救大明。

    那么此时此刻,朱棣心里真正将朱由检抬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要高出自己的地位。

    之前无论朱由检做过什么,哪怕是击败魏忠贤,控制两京,江南改革,这些种种事迹,都没有让朱棣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

    可在如何有效控制边防大军这一方面,纵然是一生都在征战沙场的朱棣,都不得不心悦诚服。

    这是一个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方法!

    朱棣是个战争狂人,自然熟谙军事上的权力架构,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将大军的思想和行动分开,将会最大限度的制衡在外统兵的主帅有不轨之心。

    “爹,什么神人?你在说满清八旗吗?”

    朱高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天幕里的画面,只是在单纯的讨论战争状况而已,完全没有注意到真正的可怕之处。

    其实不只是他,朱高炽、朱瞻基等人,同样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也不能怪他们。

    毕竟,天幕里的画面,实在太过寻常,只不过是一个文官出现在统兵主帅的营帐里而已。

    所有人都迷惑的望着朱棣,不知道他指的到底是什么。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煦,说道:“蠢货!什么时候能有点长进?”

    他顿了顿,转而望向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道:“老大,从今以后,老头子我就不再御驾亲征了。”

    朱高炽听到这句话,顿时喜出望外,赶紧说道:“爹,你能想明白,便是社稷之福。”

    之前天幕里说到满清八旗的时候,朱棣说什么都要亲自动手,要为子孙后代解决这一个心腹大患。

    朱高炽听说之后,劝了很久。

    一来朱棣年事已高,常年征战给他留下很多暗疾,在如此不知疲倦的奔波征战,逐渐衰老的身体,根本就无法承受着高强度的行动。

    二来只有朱棣留在京城,才能压得住朱高煦和朱高燧。

    万一朱棣在征战当中不幸驾崩,以这兄弟俩的性格,肯定会闹得天翻地覆。

    到那个时候,朱高炽能不能顺利登基倒是其次,就怕再来一遍靖难之役,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大明朝,或许会就此覆灭。

    无论是哪一个原因,朱高炽都不想让朱棣再御驾亲征。

    朱棣继续平静的说道:“从今日开始,大明的军事制度要改革,要文武并济。”

    “领兵作战依然由将军负责。”

    “平日里将士们也要加强思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谁而战,这部分就由文官负责。”

    “啊?”

    朱高煦有些懵了。

    这个制度一旦实行,最倒霉的便是他这个汉王殿下。

    朱高煦不仅是朱棣的儿子,同样也是作战勇猛的将军,手底下有几万兵马。

    如果朱棣安排一个文官,在他的军营里面做什么所谓的思想工作,让他好不容易只忠心于自己的将士,清楚明白要为谁而战,那他岂不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真要用这些兵马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时,他们还能听自己的吗?

    “啊什么啊?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不必再做商讨。”

    朱棣阴沉着脸,显然已经下定决心。

    朱高煦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看到朱棣那副吓人的表情,也只能把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陛下英明!”

    朱高炽则是高兴的不得了,没想到天上还真掉馅饼了。

    这个军事制度一实行,他这个太子获利算是最大。

    首先,朱高炽身体肥胖,多有疾病,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兵权。

    可他的两个弟弟却都掌控兵权。

    现在老爷子还健在,朱高煦和朱高燧自然是老实听话,可一旦老爷子驾鹤西去,谁还能阻挡得了他们?

    如果能将军队的思想和行动分开,让他们时刻清楚自己要为大明而战,就会大大降低兄弟俩作乱的风险。

    朱高炽作为大明太子,将来的储君,其实就代表大明。

    将士们为大明而战,说白了,就是为朱高炽而战。

    除了洪武和永乐一朝之外,大明其他各个朝代的掌权人,也都在想方设法的进行军制改革。

    一直以来,军制的核心理念都是以文治武,这就对武人非常不公平。

    因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是他们,而不是那些坐在营帐里高谈阔论的文官。

    凭什么这些文官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要指挥他们去战场上送命?

    可一旦实行文武并济的军制,思想和行动彻底分开,武人们至少可以有机会摆脱文官的掣肘和束缚,可以毫无思想包袱的在战场上大展身手。

    当然,任何事情只要一涉及改革,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

    这一次的军制改革也不例外。

    自明英宗以后,大明朝的军权就掌控在文官手里,他们自然不想让出部分权力给武人。

    不过,由于天幕的存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先进制度的存在,信息已经透明化,这已经成大势所趋,文官根本无法阻挡。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明朝各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都无法抗住舆论的压力,都或多或少的选择让步。

    甚至连崇祯一朝也是如此。

    崇祯皇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疯狂进行军制改革,以文官搭配武将的方式,重新配备大明军事力量的统帅主官。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的疑心病也大大好转,可以放心大胆的相信在外征战的统兵将领。

    在一番改制之下,崇祯统治下的朝局,竟缓慢的稳定下来,虽无法与天幕里的朱由检相提并论,但也算在夹缝中求得一些生存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8_178195/272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