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个人,却对晋灵公欲害赵盾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便是赵穿!
赵穿,赵盾的堂兄弟,晋国公婿,晋国大夫,晋国国君近卫军首领。
赵穿对赵盾无比忠心,是当时赵氏家族的二号人物。
此时的他,已经在准备一件天大的事:干掉国君!
晋灵公此时在做什么呢?
听说赵盾逃亡了,晋灵公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
是啊,赵盾这老家伙一走,那晋国已然就成了自己的了。
晋灵公是一个根本没有任何政治头脑的家伙,他根本没去想,赵氏家族在晋国是何等强大的势力!
晋灵公杀赵盾,纯粹就是一个冲动。因为他根本没考虑杀了赵盾后该怎么做,杀不了赵盾自己又该怎么做。
也就是说,他只走到了如何杀赵盾这一步,没有考虑任何后手!
当赵盾逃跑时,晋灵公肯定是吓慌了。因为他害怕赵盾反击,凭赵盾的实力,搞死他那是象捏死一只蚂蚁般容易。
他唯一依靠的力量应该只有屠岸贾。
但屠岸贾是谁?
老奸巨滑的一个政客!
见没杀死赵盾,屠岸贾已经感到了晋国政坛山雨欲来了。
这是一个极具心机和谋略的政治高手,他此时要做的,便是立即与自己的国君撇清关系:称病不朝!
当然,他只是称病不朝,而不是向全世界宣布咱与国君决裂。
政治高手,做什么事都留一手。
突然想起当下,如我们经常可见的娱乐圈那些事儿,谁出事了,马上删除合影,删除与当事人一切相关活动的微博等。
这其实就是昭告天下:本人与那主撇清了关系。
晋灵公呢?
他既然杀赵盾不成,那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追杀赵盾啊。
但他没有。
赵盾逃出宫廷后,晋灵公唯一可以做的,是怀着十分恐惧的心,自个在宫廷里急得乱转。
但当他得知赵盾逃亡了,他很快从恐惧状态跃升为得意状态:
瞧瞧,寡人厉害不?赵盾算毛啊,寡人想弄死他就弄死他。虽然没弄死,但还不是把他赶跑了?
赵盾逃亡了,晋灵公仍旧没有任何措施。
也许,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召集群臣开会统一思想,公开讨伐赵盾,昭告赵盾之罪,举兵追杀赵盾,再发出国际通缉令全球缉捕赵盾等等。
晋灵公做什么去了?
他突然发现,赵盾一走,自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了,再也没人敢对他说三道四了。
那,赶紧玩。
于是,这一天,他去了宫里的桃园游玩。
这一天,是公元前607年9月26日,本就贪玩成性的晋灵公赴桃园游玩。
国君的行动都是大事,哪怕是游玩。所以,侍卫带了一大帮,安全保卫工作还是重要的嘛。
但侍卫头目是谁?
赵穿!
晋灵公哪里知道,自从赵盾逃亡后,赵穿一直在谋划着弄死晋灵公。
为了弄死晋灵公,赵穿第一时间去向晋灵公表达了自己对赵盾的不满,还举了详细的例子。
如河曲之战赵盾不听自己的,没有主动出击,后来又违反道义;在讨伐郑国时,对楚国畏手畏脚,楚军一来便逃跑;平时对国君极其无礼等等。
反正一句话,自己与赵盾虽然是同宗,但自己却是晋国公婿,必须无条件站在晋国公室的角度,为国君分忧。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赵穿在晋灵公面前表演了一场与赵盾撇清关系的大戏。
晋灵公可谓是利令智昏,他急需要赵氏家族的稳定。如果赵盾逃走了,那赵穿便成了赵氏家族的实际掌控者,赵穿向自己示好,这对自己是有利的。
于是,晋灵公对赵穿非但不起疑,反而更信任,仍旧由赵穿担任侍卫统领,即近卫军头目。
赵穿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铁杆亲信安排在近卫军,这一天,即公元前607年9月26日,值班的近卫军,清一色都是赵穿的亲信!
赵穿亲自导演了晋灵公短命人生的最后一天:将这个玩世不恭的晋国昏君弑杀于桃园。
晋灵公就这样死了,具体过程太简单了:
晋灵公正在桃园游玩,然后近距离一支利箭射来,正中其胸,晋灵公顿时倒地。
然后,又上来几人,人人补了一刀。
再然后,赵穿铁着脸,朝着已经死透了的晋灵公呸地吐了一口痰道:无道昏君,人人得而诛之。
几乎没有人同情晋灵公,参与弑杀晋灵公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为晋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没有任何的打斗,绝对没有任何因国君被杀而乱起来的迹象。
晋国宫中,扫地的继续扫地,做饭的继续做饭,赵穿堂堂正正地弑杀了自己的国君。
在赵穿看来,他应该是为晋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他做了一件貌似谁都想做,但谁也不敢做的事。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晋灵公失望了,连历史也对他失望了,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荒诞、任性、贪贿、奢靡等等贬义的东西。
他的谥号为灵这样的恶谥,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晋灵公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位悲剧型的晋国国君,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悲剧,然后再以悲剧结束,最后被历史所讨厌。
我们来回顾一下晋灵公的悲剧人生吧。
一开始,晋灵公的父亲晋襄公英年早逝,年仅四岁的晋灵公即位。
对晋灵公来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当一个好国君的教育。
没有任何史料表明晋灵公是有师傅的,可以相信的是,当时的中军元帅赵盾主动挑起了教育晋灵公的重任。
但晋灵公太年幼了,赵盾又太忙了,真正在教育晋灵公的,可能便是他的母亲穆赢。
但在穆赢的眼里,赵盾是一个可恨的人,因为赵盾曾经想废了晋灵公,另立他人。
穆赢靠自己作为女人的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迫使赵盾妥协。
这个过程,穆赢是很艰苦的,她为自己的儿子付出的代价当然是很大的。
所以,晋灵公很小便受到了来自母亲类似这样的教育:“当心点,赵盾这人很坏。”
所以,慢慢长大的晋灵公根本不会听赵盾的,反而随着逆反心理的不断增长,他积累起恨赵盾的力量。
晋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其特殊性最明显的便是晋国没有真正的公族。
也就是说,自晋献公开始,晋国除了世子外,其余的公子都必须到国外生活,目的也是为了确保世子之位没人来抢。
但这样导致的后果也是严重的,那便是公族的力量极其弱小。
晋灵公身边除了一个母亲,根本没有叔叔伯伯之类的来帮助他教育他,也没有一个伯伯叔叔可以让自己依靠。
没人来管教他,使他终于成功地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
史料记载,晋灵公以弹弓伤人为乐,养狗为乐,追求奢华生活为乐,率性而为,直到草菅人命。
赵盾劝了吗,当然劝了,而且是经常在劝导他。
但赵盾不是后来的诸葛亮,因为他一直被晋灵公提防着,不可能成为晋灵公的相父。
晋灵公更不是后来的赢政,他没有真正受过苦,不可能成就一位有着坚毅果敢特质的国君。
当然,晋灵公一开始是必须听从赵盾的,只是这种听从是无可奈何的。
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懂事,逐渐需要塑造自己作为国君的无上权威。
于是,他开始动用起自己的权力来。
在晋国,国君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同的。
没有公族对晋国公室来讲是一种消弱,但没有公族说明财富、土地和权力都集中到国君身上了。
于是,晋灵公开始亲自着手治理起国家来,内政和外交,但凡有机会,他都要去插手。
于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些怪事来了。
如河曲之战未能取胜的责任,居然直到七年后才来追究。可怜了胥甲,被迫流亡陈国。
但晋灵公不敢对赵氏动手,赵穿就逃到了一劫。
当然,赵穿的逃过一劫,赵盾是通过让赵穿立功,即让赵穿以晋国公婿的身份去郑国作人质,使他将功补过,从而得以保全。
又如公元前607年,为救宋国,赵盾率军出征,在北林与楚国相峙。
结果是赵盾成了赵跑跑,但这真是赵盾的本意吗?
不,这是晋灵公的命令。晋灵公干涉了赵盾的用兵,使赵盾不得不撤军。
当然,我们在讲北林之战时已经讲过,对赵盾来讲,在战胜楚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确实不敢轻易与楚军开战。
一旦战败,赵盾将完全被正在茁壮成长的晋灵公给压制。
所以,当时的赵盾是很纠结的。
同样纠结的是当时的晋灵公,因为如果赵盾率晋军在北林大败楚军,那赵盾的功劳更大,权势更盛。
正在茁壮成长的晋灵公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晋灵公令赵盾撤军。
撤军的理由还是编出来的:西线秦军来犯。
当赵盾回国后赶赴西线,却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大忽悠。
可以想象的是,如同三国演义里,蜀帅姜维已经兵围魏国司马氏兄弟于铁笼山,只差一步就可以灭了司马氏,但蜀后主刘禅却诏令姜维退兵。
姜维回国后,当然是当面质问了后主刘禅。
同样,赵盾回国后也肯定是质问了晋灵公。
晋灵公因此而感到害怕了,他感觉到只要有赵盾的存在,他这个国君当得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除掉赵盾。
对晋灵公来讲,貌似老天是不会帮他的。因为他三番五次想除掉赵盾,结果却没有成功。
当赵盾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的权势成了最大的生命隐患时,赵盾只能选择逃亡。
主公,那就把一切都还给你吧,晋国,就交给你了。
但赵盾的逃亡,使赵盾的一帮坚定拥护者的利益立即受到影响,如赵穿。
赵穿在晋国也算是一位到处惹事的主,率性而为,天不怕地不怕,原因之一赵穿是晋国的公婿,前国君之女婿。
原因之二是赵穿是赵氏家族当时的二号人物。
原因之一让赵穿游离于赵氏家族之外,赵盾不敢对他有过多约束。
原因之二让赵穿有了赵氏家族的依靠,全晋国几乎谁都不敢惹他。
所以,当赵盾逃亡后,天不怕地不怕的赵穿就果断干掉了晋灵公!
好了,晋灵公,走吧,不送。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8_178706/267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