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丞相隗状同样推辞道:“臣之功不足挂齿,陛下之福乃大秦之福,此等珍贵补药,陛下自用可保大秦之长久,臣不敢领受。”
性格倔强,但也懂得如何与秦始皇相处的王翦,面对这种赏赐,也和李斯一样,表现出了极大的感激,说道:“谢陛下隆恩,臣虽老迈,仍愿为大秦略尽绵薄,保大秦安稳!”
与王翦同辈,交情极深的蒙武,见王翦没有推辞,也同样感激无比的说道:“陛下隆恩,蒙武铭记,愿为大秦继续征战,守护大秦疆土!”
作为现场唯一的一个九卿,老少府等三公和两位老将军都表态完了,这才缓过神来,心中感动无比。
他知道,他能被选中,并非是他的功劳比奉常、典客他们其他九卿更为卓越,论能力,朝中也有诸多贤能之才。
今日自己能站在这里,是陛下念及他的年纪,对他的特殊眷顾啊!
满朝上下,比他年长的也就国尉、王老将军和蒙老将军了。
老少府眼眶渐渐湿润,双手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觉得喉咙像是被哽住了一般,半晌,他才缓缓地吸了一口气,感激无比的说道:“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臣定当加倍勤勉,精心操持宫廷诸事,确保内库充盈、物资无缺,使陛下无后顾之忧!”
嬴政环视着眼前的九位重臣,感慨道:“众爱卿,朕知尔等忠心,但今日之举,并非一时兴起。尔等皆是大秦的肱股之臣,于朕而言,似梁柱,不可或缺。莫要再推辞了,尔等安康,亦是朕之所愿。”
面对嬴政这番真挚的话语,在场的九位重臣再次被深深的触动了。
尉缭眼中原本的坚定推辞之色渐渐化为动容,他嘴唇微张,似欲再言,终是将话语咽下,只是深深地拜了一礼,思绪也不由自主的飘到了二十六年前。
当年,他基于时局判断与对人性的洞察,对始皇帝有过 “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这般犀利,乃至近乎悖逆之评。
那时的他,是真的认为,始皇帝是一个在不得志时能够谦卑待人,而一旦得志则可能变得残忍无情的君主!若他统一天下,天下人都将沦为奴隶!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计划逃离秦国的准备。
也为他所说的这些话做好了承受帝王之怒的准备,在他的预想中,或许等待他的是牢狱之灾,甚至是杀身之祸。
然而,令他感动且意外的是,陛下非但没有因为他的直率批评而怪罪于他,反而更加虚心地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策略。
陛下始终对他以礼相待,甚至与他同衣同食!
这种待遇对于一个外来的谋士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又比任何金银财宝、高官厚禄都更珍贵!
看着眼眶泛红的少府和一躬到底的尉缭,一旁的王翦,心情也久久难以平静,始皇帝曾对他说的那句话,如同昨日般在他的耳边回响了起来。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当年攻楚之议,自己提出需甲士六十万众,此是基于楚之强盛,可陛下起初并未采纳,反从李信之策,发兵二十万以征。
当李信大败消息传来,他痛心疾首,此皆大秦儿郎啊,是大秦的虎狼之师,却因决策之误遭受重创。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陛下竟会亲自来到他的家乡频阳,自承其过。
那一刻,他看到了陛下作为帝王的担当,那是一种即便有过决策失误,仍能放下身段,向臣子寻求帮助的气度。
他答应出征后,为了表明无涉朝政之心,还曾提出要很多良田和豪宅赏赐给子孙。
陛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不仅满足了他的要求,还在他出征时,亲自送他到灞上,更将举国兵力都交托于他,那是大秦的命脉啊!
“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之!”冯去疾也是深深一拜,语气坚定。
冯去疾、李斯、冯劫、王绾、隗状、少府、蒙武七人同样思绪飘飞,感动不已。
不忘旧臣,还如此厚待他们。
能为这样一位心怀天下、重情重义的帝王效忠,此生大幸啊!
……
就在冯去疾、王翦九个人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人手拿着一颗大“补药”出宫的时候。
办公室内,正在奋笔疾书翻译《抡语》的顾绫雪也收到了他们几个人被传召进宫的消息。
然后,顾绫雪就露出了既无奈又自豪的笑容。
“唉,毕竟是千古一帝啊!”
她本来想着,还有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两个大任务,大奖励,等到时候再兑换个十几二十颗给这帮老头一人一个的。
现在,既然政哥也已经分下去了,那后面再投喂也不迟!
反正,她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政哥别走她前头就行!
一旁,正埋首于桌案,为顾绫雪一起分担着《论语》部分初稿翻译与校对工作的恢和穿耳两个人,听见“千古一帝”这个评价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师长大人为什么突然这么说,都纷纷点头表示由衷的认可。
只是,当他们目光又回到手中的“翻译稿” 和尚未翻译的部分时,有些陷入了两难之中,眼中满是纠结,不知该如何抉择。
师长大人翻译的这些,他们都看完了,但接下来的翻译,他们真的觉得难以胜任!
顾绫雪抬眼,看着他们满脸纠结的模样,微笑着问道:“如何?可是哪句不会翻译?”
恢张了张嘴,很想说所有人都不会翻译,可话到嘴边,还是说道:“不学礼,无以立。”
“你觉得它是何意?”顾绫雪问他道。
恢犹豫了一下,试探性的说道:“人若不习礼,会举止失当,不知如何立身处世?”
“非也!”顾绫雪摇头,教导道:“此意为,你不学礼貌尊重我,我就打得你站不起来。”
恢挠了挠头,有些力不从心。
一旁的穿耳则是轻轻点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眼中也有了一丝恍然的神色。
……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是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_17453/460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