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龙逆天下 > 第3章 大造声势
    在草庐之后不远,有着很大一片田地。

    诸葛亮头戴斗笠,束袖卷腿,正在其中劳作,除草,浇水。

    诸葛亮动作熟练的在田地中穿梭,左右兼顾,行动很快。忽略他本人的长相和气质,这行动力和普通的田间农夫无甚区别。

    诸葛亮直起腰来,看着田野之中的绿意盎然,不由得欣然一笑。

    他早年父母身亡,幼年跟随叔父来到南方为官。那个时候兄长刚刚成年,他和三弟年纪尚幼,犹在求学之中。

    兄长跟随在叔父身边做些杂事,他们便在家中读书。

    叔父虽然为官,可身处乱世,又怎能独善其身。贪官恶人尚难以生存,更何况为官清廉者。

    叔父去世后,兄长受邀入江东孙氏为官,而他与三弟便从此开始居住在这隆中。

    直到他出山。

    诸葛亮揉了揉自己的腰,多少年了他不曾摸过锄头。虽然自己现在还年轻,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有些劳心费神了。

    自那一年离开茅庐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回来过,一路渐行渐远。

    自年幼离开家乡,再没有回过琅琊,自年轻时出了隆中便再也没有见过这片茅庐,也没有再耕过这片田地。

    诸葛亮目光向西北方远眺,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他还是能看到那一片山川。

    他一生,由北向南,由东广西,由南向北,最终被困死在了他自己编织的功业中。

    这一世终究是要做出一些改变,诸葛亮目光深邃。

    诸葛亮浇完这一片地后,跟随他的书童跑了过来。

    “先生,先生”书童连声喊道。

    “何事如此慌张啊?”诸葛亮笑着问道。

    小童气喘吁吁的来到诸葛亮身边,说道。

    “先生,您让我帮您打听的事情,我已经打听到了。”

    “哦?”

    诸葛亮闻言立马来了兴趣,这件事可是他最为关注的。

    “汝打听到了什么?”诸葛亮忙问道。

    小童慢慢放平了呼吸,说道:“今日我随夫人进城去,在襄阳城中跟人打听到。北边的新野城最近确实驻扎了一支军队,领头的听他们说好像是一位皇叔。叫什么名字,我给忘了?”

    小童挠了挠头,就是没想起来。

    “哈哈哈”诸葛亮闻言笑了起来。

    “这不怪你,能打听到这个已经很好了”

    “去吧,去吧”

    在小童离开之后,诸葛亮脸上的笑意未曾减弱半分。

    皇叔,除了他的主公又有何人呢?

    他猜的没错,主公已经到了荆州了。

    当年主公也是在这个时候到的荆州,却没有来拜访他,他也没有出山之意。

    以至于耽误了好长一段有用的时间呐。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时间就是他的生命,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做事情。

    诸葛亮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解开自己的衣袖,还有放下裤腿。收拾整齐之后,便快步往草庐返回。

    既然主公已经到了,那他也该做些准备,准备出山了!

    …………

    诸葛亮刚一回到草庐便径直去了卧室,为自己更换了一身衣物。

    黄月英眼见诸葛亮回来便跟了过来,看他突然换了衣物,一副要出门的意思。黄月英不由得说道。

    “你的身体刚恢复不久前些日子,前些日子你就一连出去游历了十多天,现在你这样匆匆忙忙的又要去哪里呀?”

    看到黄月英过来,诸葛亮连忙上前搀扶。黄月英现在身子愈发沉重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该生了。

    诸葛亮扶着黄月英坐下,对她解释道。

    “这次我不出远门,只是去拜访一下水镜先生而已。”

    “拜访水镜先生?”黄月英闻言微微一愣。

    她的夫君她是了解的,寻常的串门访客,除了别人来看他,他岂会轻易出动。

    除了出门游历名山大川之外,很少出门访客。

    今日怎么会想到主动去拜访水镜先生了?

    “你刚让我带信给了父亲和庞德公,现在你要亲自去拜访水镜先生。”

    “孔明,你究竟在忙些什么?”黄月英微微凝眉,自从那日他突然昏迷之后,就变得愈发奇怪了。

    诸葛亮闻言缓缓在黄月英身旁坐下,“月英,我知道你看得出我的心思。”

    “有些事情我终究要去做,也终究要去实现我心中的理想。”

    “现在的一切也只不过是在为一个时机的出现做铺垫而已。”

    黄月英闻言神情微动,他知道以自己丈夫的才略,值此乱世,绝不可能久居林下。

    虎藏于山林,龙隐于云中,只在等待一个时机。

    “你是想要出山了?”黄月英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闻言看向黄月英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夫人,总归是了解他的心的。更何况他的夫人如此聪明。

    “有些事情既然早晚要做,早做要比晚做好,时机不是等来的,而是要去创造和抓住的。”

    “我诸葛孔明,绝不做那束手待毙之人,为了我心中的理想,我该亲手去打磨它。”诸葛亮缓声道。

    黄月英闻言哑然,手不经意的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想了想之后,又问道。

    “你既然打算出山,准备投于何人帐下效力呢?”

    “北方曹操,荆州刘表,江东孙权,还是益州刘璋?”

    黄月英出身荆州名门,不同于那些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更不同于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妇。她冰雪聪明更是见识非凡,对世事也有着很广泛的了解。

    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和他喜结连理。

    诸葛亮听到黄月英提出来的一众诸侯,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微微一笑。

    “都不是”

    黄月英一看诸葛亮的反应,便知道这些人都不在他的视野里。

    可天下诸侯皆在此处,他还能选择何人呢?

    对于诸葛亮对此避而不谈,黄月英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因为他相信他夫君的选择,也更相信他夫君的眼光。

    “月英你放心,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不会离开隆中的。我会陪着你,看到我们的孩子出世。”诸葛亮抚着黄月英的手说道。

    黄月英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作为诸葛亮的夫人,她不会阻碍他去追寻理想,但担心是必要的。

    诸葛亮也没有耽搁,随后便命童子驾车去往了司马徽的住处。

    …………

    来到司马徽的住处,烦人通报之后,诸葛亮便向内而去。

    未及进屋,诸葛亮便听到了屋内传来的几道笑声。

    心中微微思虑便有了结果,随即莞尔一笑,从容的向屋内走去。

    而屋内确实不止司马徽一人,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还有庞德公。

    “见过水镜先生,庞德公。”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诸葛亮缓步进入屋内。对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依次行礼。

    “你可是稀客啊,今日到访,令老夫不胜欣喜,赶快入座吧。”司马徽满脸笑容的对诸葛亮说道。

    “多谢水镜先生!”

    诸葛亮也没有过多顾忌,随即坐在了岳父黄承彦边上的座位上。

    四人相对而坐,共饮一壶清茶。

    “孔明,你既不在家中跟读,又不去外出游历,今日何会到老夫这里来呀?”司马徽问道。

    “晚生倒是想问,庞德公和岳父大人也为何会同时在此呀?”诸葛亮反倒问道。

    “好你个孔明啊!好刁钻的一张嘴,好敏锐的思绪呀!”一旁庞德公连忙抚笑道。

    “我和你岳父来到此处,还不是因为你的书信。你既然给我二人写信,怎会料不到现在的局面。到了此处反倒反将我和你岳父一军。当真是一点亏也不吃啊!”庞德公笑道。

    “若论舌辩之术,孔明当不输于战国之时诸家游说之士。”司马徽也说道。

    他们刚才的一番话,属实是明知故问。庞德公和黄承彦已经接到了诸葛亮的来信,既已来到司马徽这里,又怎么会不与司马徽谈起。

    他们刚才的那番话,只不过是想让诸葛亮自己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而已。

    只是没想到被诸葛亮一眼识破了,反倒被反将一军。

    黄承彦在一旁只是笑而不语,年轻人嘛锋芒毕露,是积极向上的征兆。

    像他女婿这样,锋芒暗藏,坚韧不拔的,世间少有。

    “庞德公和水镜先生妙赞了,亮乃后生,怎敢将两位前辈的军呢?”诸葛亮道。

    “凭心而交,若论长短,达者为师,我们几个老朽也不见得就能比你妄自称大呀。”

    司马徽说道:“我早就说过,卧龙凤雏乃天下奇才,得其一可安天下。”

    “而独以诸葛孔明为上上之才,天下大事无不涉猎。且能无一不精者,独诸葛孔明一人。”

    “细数往昔,放眼未来,有何人敢以全才之名而与你相较呀?”司马徽谈笑道。

    司马徽之言引得庞德公和黄承彦一阵赞同,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

    “既然水镜先生赠我卧龙之号,此时何不再助我一臂之力,助我这卧龙腾飞于九霄之上呢?”

    就事论事,诸葛亮直接把话题引到了他今天所来的目的上。

    一番谈笑过后,众人也神情回归正常,进入真正的话题。

    “孔明,你的来意,在你岳父跟庞德公对我说的话里,我已经基本了解了。”司马徽道。

    司马徽看着诸葛亮说道:“我犹记得几年前你们一众年轻学子在此,与我论道之时,我曾问过尔等。日后将投身于何处,又将作何大事?”

    “其余之人众说纷纭,唯独你与士元,元直,对此闭口不谈,有有考虑之意。”

    “为何仅是这几年过去,你便要急于出山了呢?”司马徽不解的对诸葛亮问道。

    一旁的庞德公和黄承彦也是心怀疑惑。

    “世事无常,一切总该适应时事而变化。”

    诸葛亮:“眼下北方曹操与袁绍大战即将见分晓,此战结果一出,天下局势将为之巨变。”

    “若要图变,便在此时了。”

    “依孔明言中之意,似乎并不属意曹操与袁绍二人,那孔明心中何人为佳呢?”庞德公问道。

    诸葛亮:“袁绍志大才疏,面对精明强悍的曹操,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而曹操其人生性多疑,且生性残暴,非仁圣之主,天意若让其全取天下,则非天下之福。”

    “我要寻一主公,则必心怀仁义,有坚石不可夺之志,仁爱万民之胸怀。”

    “若能得此明君,则必能安抚社稷,拯救万千黎庶。”诸葛亮道。

    司马徽言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多年之前,他们曾对日渐衰落的大汉王朝有过一次讨论。

    究竟是扶汉还是灭汉?!

    而在场之中众人,诸葛亮的态度则是很明确的。

    他想做到那不可能做到之事,成为那建立不世功业的人。

    “如你所说如此人君,当然是天下百姓之福。”

    “可是值此乱世,单凭仁义博爱却远远取不了天下呀!”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1_181093/12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