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柔不算无辣不欢,但有些饭菜,比如说有时候吃肉,或者想吃酸汤鱼,或者想吃大盘鸡,没有辣椒真的不舒服。
特别是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不想做饭的时候,辣椒酱简直是救命神菜。
来到这个时代这些年,番茄酱是到了这边才跟人家学的,可辣椒酱和泡椒,却是自己做的。
光辣椒酱就做过好多种,青红拌饭辣椒酱,牛肉香辣酱,香菇辣酱,蒜蓉辣椒酱,还有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
油泼辣子还分了花生辣子芝麻辣子以及花生芝麻都有的混合辣子等等。
每年光各种辣椒酱就能做一二十瓶,还是那种一升的大输液瓶。
做的最多的当然是油泼辣子和拌饭辣酱蒜蓉辣酱了,其他的得碰运气看有没有食材。
做酸辣粉用油泼辣子就可以,但自家吃的油泼辣子和朝外卖的油泼辣子又不一样。
油泼辣子各地的制作方法和味道侧重不一样,用的配方也不一样。
反正都是自家做只要味道大差不差就行,唐柔就没用像紫苏桂皮草果这些药材做香料,而是只用了葱蒜姜和洋葱,这个配方香味和口感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丰富。
给客人吃想赚钱,显然就不能用这个配方了,必须用真正的香料来调和辣椒的辣味儿。
以前唐柔做辣椒酱都是跟着感觉来的,这次味道很好,下一次就可能稍差。
但是卖给别人的话就不能这样了,稳定的口感和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今天一个味道,明天一个味道,你看有几个人肯经常来吃的?
唐柔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新开了个土豆粉店。
这些年,各种土豆粉酸辣粉米粉米线麻辣烫之类的大行其道,一个新店开了,多的是人捧场。
关键人家的土豆粉定价还很高。
其他的土豆粉店一份三鲜土豆粉八块钱,人家定价是十五,其他味道的更是贵的离谱,最贵的一种二十八块钱,都快赶得上明星开的饭店了。
一般来说出来卖的东西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唐柔作为土豆粉的忠实爱好者,必须去品尝一下。
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价格虽然小贵,味道还不错,配得上这个价格。
过了一星期又去,惊讶的发现,明明是同一种味道,怎么味道就比上次的浓郁淡了好多?跟涮锅水似的。
第三次去的时候,味道更差,第一次的味道只剩了很浅淡的一点点。
第四次去的时候更搞笑,味道直接变了,从很明显的专用配方味道变成了家庭版自制味道,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再之后,唐柔和同学再也没去过。
等她大四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那个店开了快一年的时候,唐柔发现店换了。
不光换了老板,店铺也从土豆粉店变成了水果店。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老家附近的一家川菜馆。
那家川菜馆唐柔上初中的时候开的,一直到她大学毕业回家,味道都没怎么变,新菜品也没增加几个,甚至以前的好几个菜还被取消了。
可就算这样,人家店里的客人也络绎不绝。
有唐柔这样多年老客,也有老客带去的新客,更有很多人大老远的听说了之后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吃一顿饭的。
唐柔觉得人家这才是正经做生意的,至于他们大学边那家,那家就是把别人当傻子只想割韭菜。
而且,光把辣椒油做好也不行。
还得试验出最适合的份量。
他们这边吃辣的人真的不很多,特别是四十岁朝上的,压根就不吃辣椒。
像陈建平两口子,他们家年年都在院墙外面种上几棵辣椒,辣椒还长都很不错,结果年年不吃。
后来知道唐柔吃辣,就把家里的辣椒都给唐柔了。
唐柔做好辣椒酱后送他们两瓶,只有家里几个孩子吃,而且两瓶大概三斤多一些不到四斤,四个孩子能吃上多半年。
真的是很不行很不行了。
所以唐柔还要试验出最适合的给个人的份量。
从微微辣,微辣,辣,中辣,重辣,到超辣,共分了六个等级,总要照顾一些特别爱吃辣的少数人士嘛。
再其次就是每份酸辣粉要放多少红薯粉合适。
少了人家不乐意买,多了自己又成本高,就必须是个合适的份量。
等把辣油调整到认识的人都觉得不错,粉条的份量也调整到大部分成年女性吃了能有九分饱,成年男性吃了有八分饱的时候,唐柔觉得可以了。
大明几个都一副终于解脱了的幸福样子:“呜呜呜,我以后再也不想吃酸辣粉了。”
二明现在听到酸辣粉三个字就皱眉:“我也不想吃,我这辈子都不想吃酸辣粉了。”
小明和三妞不觉得有啥:“挺好吃的呀,我觉得天天吃也没啥。”
二妞不满的瞪他们:“那是因为你们吃的少,等你们天天吃我们这么多的时候,我看你们还想不想吃。”
唐柔让孩子们尝的时候,是根据他们的饭量来的。
大明二明饭量最大,他们自然吃的也最多。
几个小的和女孩子饭量没他们大,吃的也比较少。
两个小的年龄最小,他们就算能吃,为了他们的胃着想,唐柔也不敢让他们吃太多,他们一次顶多吃二妞的份量的一半,可谓是尝尝就算。
几个孩子一开始吃的时候惊为天人。
万万没想到,只能做菜的时候放到菜上面当菜,以及做皮渣的粉条,居然还能做成这么美味的东西。
又酸又辣,特别刺激开胃。
大明第一次吃的时候甚至放话一天吃三顿天天吃都吃不腻。
结果一连吃了一星期后,这娃现在光听到酸辣粉三个字就开始嘴巴泛酸。
呜。
这玩意儿天天吃真的遭不住啊。
大妞一脸鄙视:“一群怂货,咱娘还给你们配了葱花饼呢,谁让你们说葱花饼早就吃腻了,光吃酸辣粉就行了的?”
别的人家有的会把小麦磨成面粉后去县里卖了换钱换其他的必需品,甚至有的家里人多的需要把面粉卖了换粗粮,以防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有人饿着。
可陈家两个大人都有工资,厂里也会发福利,虽然已经半脱产,只有农闲的时候会下地干活儿,挣到的工分也不多,分到的粮食更不多。
可他们在村里,有钱就能买到吃的。
别人家吃面各种杂合面还不舍得吃饱,他们家已经葱花饼鸡蛋煎饼鸡蛋灌饼油酥烧饼馒头包子豆馅儿馍换着吃了。
过年唐柔心情好还会做些糖糕小麻花之类比较麻烦的东西。
因此,这几个孩子这几年一点也没亏着嘴,个子更是噌噌的往上长。
相应的,好吃的吃多了,嘴巴也就变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1_181524/22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