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个小吃货的话,卓云乔不由在心里偷笑,瞥了一眼孩子的爸爸,他正用无奈的眼神看着二宝,那意思是说,你觉得呢?
根本不等二宝回答,其他几个娃娃已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那还用说?姑父啥好吃的都会做。”
“煎饼果子这个名字,听着就好吃,爸爸肯定知道咋做。”
“我记得好像里面没有夹肉,不用花钱去买,这下爸就不用发愁了。”
……
卓云乔听得实在忍不住了,拍了一下话题的中心人物,笑道:“我看你也不用管家具厂了,干脆开个饭馆得了。”
沈建华闻言回敬了她一眼,情绪还不敢暴露得太明显,有点幽怨,还有点委屈,心说还不是怪你,也不知听的是哪个广播电台,成天不知道广播别的,就知道说这好吃那好吃。
到岔路口时,卓云乔给孩子们吃了颗定心丸,告诉他们自己今天去师部接省城见过的那位王奶奶,明天自己想办法看能不能试着做一次煎饼果子。
“王奶奶是来做裁缝的吗?”卓悠然记得在省城听到大人聊天时说过,不过她没听过采风,一直以为是说裁缝。
三宝赶紧纠正她:“是采风,不是裁缝,王奶奶是作家,不是做衣服的。”
“采风是啥意思?”卓悠然一脸茫然地看向三哥。
三宝对这个词也有点陌生,不自信地回答:“呃……这个我也不太明白,你还是问爸爸妈妈吧。”
可这时候大家已经走到分岔路口了,卓悠然只好带着不解往学校走去。
到了团机关门口,张文燕已经等着卓云乔了,她今天穿了一件七分袖的布拉吉,绿底上印着白色的树叶,裙摆直到小腿肚。
“这花色不错啊,趁得你更白了。”这是秦凤兰帮她做的,还是她提供的布料,卓云乔一见她就亲昵地揽着她的胳膊。
张文燕神采飞扬,很有点小得意:“我妈和我婆婆都说好看,而且这袖子和长度这两天还能穿,夏天这么快就过去了,感觉每年都穿不了几天裙子,我得抓紧时间。”
和她不同,卓云乔很少穿裙装,为了方便,她通常都是衬衣加筒裤,样式也没多大区别,就衬衣颜色有点变化,或者领子略有不同。
但她还是很愿意欣赏别人穿裙子的,当下毫不吝啬地夸张文燕:“说得对,能穿的时候抓紧穿,你看你一穿裙子走路架势都不一样了,就像仙女在飘。”
对于这样的赞美,张文燕是既喜欢听,又觉得有点害臊:“哎呀,卓姐你咋回事嘛,老是喜欢夸张。”
这时吉普车驾驶员将车开了过来,俩人一见赶紧上车,这样的待遇可不是常有的,她们怕被人看见会眼红。
到了车上,张文燕认真谈起了工作:“卓姐,我还是第一次接待从省城来的作家呢,还挺紧张的,你说我都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卓云乔知道王旭琳此行的目的,便告诉张文燕放轻松一点,就按之前想的,带她走访走访团里的大娘、大婶,不同时期来到大西北的,各个工种的都可以。
“对,咱们团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宋桂萍,到时候我第一个就推荐王老师去采访她,不过现在她已经有十来年没开拖拉机了。”张文燕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只是需要再得到一些肯定。
卓云乔表示赞成,当年从老家来大西北的支边青年,有文化的并不多,能有勇气学开拖拉机的女同志更罕见,这位宋大娘就是一位。
张文燕把她的笔记本打开给卓云乔看:“卓姐,你看这几个女同志,都是我准备带王老师采访的,你觉得咋样?”
卓云乔一看名单,自己老妈秦凤兰的名字也在里面,笑着戳了一下张文燕的胳膊,这家伙记性真好,自己不过是提了一下当年有少数女职工为响应号召主动退职的事情。
吉普车一路颠簸着,终于到了师部第二招待所,她们说明来意,服务员热情地带着她们去房间找人。
敲开了房门,卓云乔意外地发现,除了王旭琳以外,表嫂杨晓遥的母亲也在屋里,看样子俩人很熟。
王旭琳还是那副很爽朗的模样,笑着问张文燕:“你就是电话里的小张吧,人如其声,都这么可爱。”
卓云乔好奇地问表嫂的母亲:“穆阿姨,您和王阿姨早就认识?”
“我们是老同学,昨天我没赶去你们团,就是和她叙旧呢!”王旭琳解释道,随即好奇地问老同学,“原来你和小卓也认识呀?”
卓云乔忙介绍自己和在场各位的关系:“穆阿姨的女儿是我表嫂,小张是我以前的同事,王阿姨和我的相识又是因为她的先生。”
穆阿姨对卓云乔的做事风格一向很欣赏,对老同学夸奖道:“不是因为云巧和我是亲戚我才夸她,她是个能做事的孩子,我们这师部中学刚统一的校服,人人都说又实用又好看,就是她建的服装厂做的。”
张文燕也不失时机地牵着自己的裙角说:“我这条裙子,也是卓姐给画的样子,让秦大娘给我做的。”
卓云乔急得连连摆手:“穆阿姨,文燕,你们再这样夸下去,我就该找地缝往里钻了。”
王旭琳拍拍她的肩:“别太谦虚,这次我是专门来采访咱们兵团基层的女同志的,我看从你开始就不错。”
张文燕激动得一拍巴掌:“可不是吗?王老师果然慧眼识珠,这么个大能人成天在我眼前,我还愁啥典型代表!”
几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只有卓云乔心里有些不安,她并不想受到瞩目,她更喜欢闷声发财,没事偷着乐。
王旭琳辞别了老同学,和卓云乔、张文燕一起乘吉普车往前进团场驶去。
她从车窗望出去,望着收割过的庄稼地,不时发出感慨:“看现在的情景,真没法想像二十多年前这里的样子,老穆说他们当初还住过地窝子。”
张文燕向她介绍说:“最开始连地窝子也不能一家住一间,两三家挤在一起是常有的事。”
“当初大家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想想都觉得是奇迹。”王旭琳来到大西北后,主要待在城镇,虽然生活也很清苦,至少住的还像个屋子,没住过地窝子。
她的感慨让卓云乔也陷入了沉思,自己用二十一世纪的标准看现在的条件,和王阿姨用现在的眼光看二十几年前,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1_181545/22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