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冬日跟安福县那边的不一样,寒冷又干燥。
沈舟担心沈大谷和刘氏他们不适应,让人在房里的角落里放了几盆水。
第二日一早,又带着长青和十一出门,去买了很多花露回来。
让他们别省着,该涂涂,用完了再去买就是。
这几日开始下雪,大地像是被裹了一层雪白。
一眼望去,看不见多少其他的颜色。
沈舟让人去买了些绿植回来,往各个房间摆放,增添几分颜色。
免得心情压抑。
等忙完家里的事,他便让长青备车,一早带着礼品去了苏家。
“小姐,沈状元过来了。”
苏婉清自是知道沈舟已经平安到京,闻言,心下一动。
“一会你把那包裹送过去。”
“是。”
春荷笑着,问了一句,“小姐可要我带话给沈状元?”
苏婉清抿了抿唇,随即摇头。
“不必多言。”
春荷点头,抱着一个包裹出了门。
厅堂里,苏榆看着眼前这个准女婿,是越看越欢喜。
“这一路过来,你们也是辛苦了。”
他还算年轻的时候,也去过外地办事,自然知道长时间赶路的滋味。
沈舟这两日也是缓了些精神,食补药补连番上阵。
这会面色已经看不出任何疲惫之意。
闻言,他笑道:“苏伯父莫要担心,路上虽辛苦了些,好在无人生病,这是好事。”
苏榆点头,问起沈舟家人来到这边,可还适应。
沈舟如实说了。
说适应肯定不会这么快适应。
到底不是熟悉的地方,加上两地离得远,气候不同,总有些水土不服。
沈大谷的脸上便出现了过敏症状。
干痒泛红。
也是他路上少涂了花露,像其他人,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苏榆感慨,“这儿的天,是有些干,不过适应了,倒也还好,想当年”
苏榆说起自己之前去到外地,脸上也出现发痒情况的事。
沈舟听得认真,不时回应一句,倒不会觉得无聊。
苏榆聊着聊着,许是心中有所牵挂,忽而说到了河南那边的事。
“十一月上旬开始,那边就一直在下雪,现在下了半月有余。”
他摸了摸胡子,“各地及时上报雪灾情况,前两日,最新的受灾情况也过来了。”
沈舟看着苏榆,没有吱声。
他想知道后续。
苏榆也没有说一半留一半,继续道:“情况不容乐观,雪还在下,短期内并没有消停之意,受灾情况越发严峻,皇上准备再次拨款,命人带领两名太医前去。”
沈舟若有所思,“皇上派了谁?”
苏榆摇头,“运往那边的货物还在紧急准备,皇上似乎在考虑。”
他顿了顿,视线在沈舟身上转了转。
“郑尚书提出,可从翰林院中挑选两位新科进士跟着前去,也好看看大家的才能是仅限于纸上,还是确能替皇上分忧。”
沈舟眉眼一动,“苏伯父,这是好事。”
有真才实学的,恨不得能尽早做些实事,替皇上分忧解难,也好尽早入了皇上的眼。
不管郑尚书提出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倘若皇上同意,这对于他们翰林院来说,就是好事。
苏榆笑了笑,“确实是好事,但这好事落不到一般人手里。”
沈舟点头,“确实。”
不说别的,若不是他要赶着过来成婚,怕也不会这般早过来。
现在大部分新科进士都还在家里歇息,山高路远的。
朝廷的消息对于远处的人来说,带有滞后性。
这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岂还能等着远处的新科进士赶路过来的。
若是皇上同意,能去的,也就是留在京里的新科进士罢了。
就算有些人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因为其他事没有赶着回去,恰好留在了京里。
可显然,他们没有关系,很难知道朝廷里面正在挑选能跟着前去赈灾的新科进士。
没有入值,便不会出现在挑选的名单中。
而能在挑选名单中的,便是京里有关系的。
郑尚书这是安的什么心,想来也一目了然。
苏榆端起茶碗喝了两口,心里琢磨了些事。
“郑尚书前阵子办事有功,皇上说不定会同意他的提议。”
他放下茶碗,看向沈舟,“你若是想争取,可趁早入值。”
苏榆根据多方消息,猜测明日,押送赈灾银前去赈灾的人员名单肯定也要出来了。
而他心里有一半的把握,皇上会同意郑尚书的提议。
沈舟并没有立即回话。
他认真沉思了一会,才摇了摇头。
“泽玉多谢苏伯父好意提醒,只是大婚在即,泽玉恐抽不出身前去。”
沈舟看着苏榆的脸色,见他并无异样,又接着说:“苏伯父,我倒是有个想法。”
“你说。”
苏榆会跟沈舟说这事,也是不想让沈舟错过一次机会。
可沈舟婚事在即,他其实也是不想沈舟过去的。
毕竟一来一回,中间也不知道这事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要是误了婚期就不好了。
其实这事他不说,沈舟也不会知道,但是他还是说了,也是不想以后谈及此事,心里有个疙瘩。
这会听到沈舟说有个想法,他倒是好奇起来。
沈舟也不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伯父您说,皇上同意的话,会不会是想看到什么?”
看到什么?
苏榆心里一惊,皱起眉头,“你是说,皇上想知道谁后面有人?”
沈舟道:“这事我也是猜的,毕竟若是伯父您不说,我根本不会知道此事。”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2_182325/30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