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 第 21 章 中秋秋收
    徐氏过来才唤妇人们把她们分开。

    一对三,柳寡妇自然不敌,吃了亏。

    徐氏肯定是帮自家人的,又听妇人们道明原委。

    不满的看一眼柳寡妇:“你这顿打是自找的,可怪不了别人。”

    小声与杜巧娘说道:“你做后娘的缘由不妨坦诚和她们说,若不然以后还会有麻烦。”

    杜巧娘知是这个理,点头同意了。

    徐氏洗着衣与妇人们说她的过往种种,末了道:“巧娘本就是个可怜的,咱都是女人,何必为难一个苦难人。”

    村里妇人心肠都不坏,无非就是喜欢说些闲话,听徐氏说完,纷纷同情起杜巧娘。

    “一个好好的大姑娘被迫当后娘,她心里也挺苦的。”

    “也是倒霉,怎么偏巧就落了水,一辈子都毁了。”

    柳寡妇竖着眼:“谁知道她说的是不是真的?说不定骗我们的。”

    杜巧娘举起三根起誓:“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我说一句假话欺骗你们,就让我不得好死,头生疮脚生脓,下十八地狱。”

    村里人极信鬼神之说,见她起这么重的誓,已然信了十成。

    就连柳寡妇,也不再争辩。

    “洗完衣裳就回去吧,地里又不是没有活?眼看着稻子也快熟了,该准备的准备起来,都散了吧。”

    徐氏因为宋常富是里正,在这女人堆里说话有些威信。

    话毕,有妇人端起木盆打着招呼回去了。

    杜巧娘蹲下继续洗衣,眼泪就一颗颗掉下来。

    “娘,别哭,咱打赢了,以后没人敢说你。”

    徐氏也劝道:“这事就算过去了,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人拿这事说事。”

    杜巧娘红着眼:“我真的只想好好过日子,平平静静过日子。”

    “我懂,嘴长在别人身上,但咱身正不怕影子歪,初来乍到她们好奇议两声也正常,以后就不会了。”

    徐氏宽慰几句,杜巧娘把眼泪抹去:“又让嫂子见笑。”

    “咱是一家子,何必说这外道话。”

    河边闹剧自然没逃过宋常贵耳朵。

    收着地瓜就有妇人经过打招呼:“你家新媳妇在河边被柳寡妇欺负哭了。”

    他想回去看看,又怕村里人说闲话。

    好不容易凑满一车地瓜,才着急忙慌的推着回家去。

    院里,杜巧娘带着三个姑娘做针线活。

    他进来看她神色正常,嘴张张没说出安慰的话。

    杜巧娘端水给他:“真的不用我去地里帮忙?”

    宋常贵笑笑:“眼下不用,等收稻子要帮一帮。”

    家里四亩水田,两亩旱地。

    收稻子要趁天好抢收,到时村里大小都会齐上阵。

    见三人没往这边看,他小声道:“让你受委屈了。”

    杜巧娘先是一愣,后又明白他是在说河边之事。

    笑笑:“没事,以后就不会有人说了。”

    见她不像心里有事的样子,宋常贵才又朝地里去。

    宋腊梅见他们相处的模样,就有些发愣。

    想起自家娘。

    以前也是这般光景。

    喜月看到没去管又埋头做绣活,想绣帕子去卖钱。

    恨自己以往学绣活时不用心。

    到用时绣艺不精,卖不上价钱。

    眼睛用多了不好,下晌杜巧娘就不许她们做针线。

    闲着无事三人一道去后林捡柴。

    “腊梅姐。”

    才进后林,就听得一道声音,喜月抬头看是叫成云的少年。

    不,得叫堂哥。

    “成云哥。”

    桃子已经卖完,此时枝桃仍枝叶繁茂。

    他拿着修木的大剪刀,应是在修枝,笑着问她们:“来捡柴啊。”

    宋腊梅笑着回话:“闲着也是闲着,来捡些柴回去。”

    “你这是在修枝?大爷爷呢?”

    “早上起的早,这会歇着呢,趁空闲修一修。”

    欢儿就问:“这剪下的枝能种活吗?”

    成云回道:“现在可不行,没两个月要入冬会冻死,春天才行。”

    又问:“你要吗?要时我给你剪几枝,你们可以种在院子里。”

    欢儿笑笑:“还能吃桃子。”

    宋腊梅就说:“想吃桃子可不容易,我…咱家后院不是种两棵,桃子倒是结了,很难长成。”

    成云笑一声:“早和你说过要打理,要帮着授粉,施肥……。”

    “有这麻烦功夫,还不如来桃园摘几个回去吃,你们两个以后也别客气,想吃桃子尽管过来。”

    喜月笑笑谢过他,才随宋腊梅进去林子捡柴。

    年纪虽说差着几岁,小姑娘们终归有相同话题,没一会三人就能说笑成一团。

    宋腊梅性子内向,与村里姑娘家来往的少,要说孤单是有的。

    这会子有喜月和欢儿陪着说话,心情倒比平时轻快许多。

    可见人还是喜欢热闹的。

    宋常贵见她们三个处的好,很是欣慰,闺女一向沉默寡言,最近脸上的笑意多了些。

    他看着心里也高兴。

    快要过中秋时,村里人收起稻子。

    在农人心中,秋收可比过节重要多了。

    一大清早用过早饭,宋常贵给娘四个每人一个竹笠,虽是秋天,晌午的太阳仍会很猛。

    这边才装着打禾桶上板车,赵春兰拿着镰刀上门来。

    笑吟吟道:“宋叔,我来帮着一起收。”

    宋常贵道了谢,又拿一个竹笠给她,这才一家子齐去地里。

    赵春兰小声与杜巧娘说:“宋叔还挺细心。”

    一句话让杜巧娘脸上热起来。

    他人确实细心,各种细微处都做的好,家里每个人的感受都照顾到。

    相处是越来越自在。

    越来越舒适。

    一行人走在地头,就有人调笑:“往年是你们父女两个,成个亲一下子人多起来。”

    又有人笑道:“还都是娘子军。”

    “娘子军咋啦?地里活少做了?也能顶半边天。”

    说话的是秋菊,笑呵呵同杜巧娘和赵春兰打招呼:“仔细着点,别割到手。”

    一到地里,各自忙起来,宋腊梅看着不显,做农活却是一把好手,割起稻子手脚那叫一个麻利。

    欢儿是做惯的,跟着割起来。

    赵春兰虽是嫁去镇上,农忙时也会帮娘家干活,手上也不生疏。

    只有杜巧娘和喜月,动作笨拙,让宋常贵看着胆颤心惊:“你们别割到腿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2_182911/36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