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时中不再刁难,朱雄英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本殿下今日来晚了,确实是有些过失。”
“但学问不只在学堂中,实际的事情处理起来,或许比纸上谈兵更重要。本殿下愿虚心听先生教诲,但也希望先生不要局限于旧章,多多启发我们这些学子的思维。”
这话听着虽然恭敬,但却带着一丝隐隐的反击。李时中被他说得脸色青白,半晌没有说话。
最终,李时中只能点了点头,勉强挤出一句:“殿下说得……也有些道理,学堂上的课业,的确应该与实际结合。但规矩还是规矩,以后可不要再迟到了。”
“是,本殿下记住了。”朱雄英微微一笑,转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坐下后,他偷偷向朱允炆眨了眨眼,低声说道:“学堂这地方,真是处处是战场。”
朱允炆憋着笑,悄声说道:“雄英哥哥,你刚才那一番话,说得真是厉害。”
朱雄英耸了耸肩:“没办法,遇到这种先生,只能靠嘴皮子打仗了。”
他低头翻开课本,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学堂还是得少来,要不然迟早被这些先生烦死!
然而,朱雄英刚暗自下定决心少来学堂,先生的声音却再次冷冷响起。
“太孙殿下,既然您刚才说得如此头头是道,那么今日的课业,您应该能轻松完成吧?”
先生扫了一眼桌上的经义,目光定在了朱雄英身上,“来,将《尚书》‘汤誓’一篇全文默写下来,再附上解释。”
学堂里顿时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向朱雄英。
朱允炆和朱允熥更是小心翼翼地偷偷瞥向他,满脸同情。朱雄英前些天根本没来学堂,这显然又是先生给他设的难题。
朱雄英接着说道,语气自信而笃定:“其大义便在于,天下之主当以百姓为根本,若有昏君如夏桀般残暴无道,则天命不佑。商汤行仁政,得民心,故以师伐桀而胜。这篇经义,实乃治国之本,讲的还是得民心、明天道、重民生。”
他说完,神色自若地站在原地,丝毫不见慌乱。
学堂内再次安静下来,几个弟弟面面相觑,心中暗暗佩服朱雄英能在如此刁难下对答如流。
先生眯着眼盯着朱雄英,显然对这个回答挑不出什么错处。他嘴唇动了动,正要开口,朱雄英却先一步补充道:“不过,先生,学生以为,文章义理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于现实。若光记住了经义,却不知如何治国理政,岂不是空谈?”
这一番话说得既有理有据,又带着几分不卑不亢的锋芒。先生被噎得脸色微微一变,半晌才开口:“太孙殿下,说得倒是不错,但学问的基础还是背诵经义。这些道理若连背诵都不熟,何谈运用?”
朱雄英不卑不亢地回道:“先生教导得是。学生会补上背诵之功,但学生相信,若能以天下百姓的实际所需为切入点,学问便能真正为治国所用,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
朱雄英侃侃而谈完《汤誓》大义,自觉发挥不错,正准备坐下松口气,却见先生李时中微微眯起眼,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太孙殿下果然聪颖,三言两语便能将大义总结得如此清晰。”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既然殿下如此熟悉《尚书》,可否为本师再解一解何为以德配天?”
朱雄英原本已经放松的身子微微一僵。
他知道“以德配天”这一典故,甚至还能背出书中的原文,但若深究起来,这可是个十分讲究的题目,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李时中的圈套。
更何况,这分明就是针对自己的又一次刁难!
他看了一眼站在讲台后,双手拢在袖中的李时中,又瞄了瞄朱允炆,后者冲他投来一个担忧的眼神,显然也看出了先生的“险恶用心”。
朱雄英垂下眼眸,快速地在脑海中梳理着对策。
他知道,若直接背书或公式化地回答,难免会被李时中抓住话柄;可若答得太过创新,李时中很可能还会挑刺。
思来想去,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既不给先生挑错的机会,又要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澄澈地望向李时中,语气平稳:“先生,‘以德配天’大意是指,君王应以德行教化天下,与天道相合。但本殿下以为,‘以德配天’不仅是一句道理,更是一种行动。”
李时中眉头微挑,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行动?太孙殿下何出此言?”
朱雄英稍稍直起身子,继续说道:“古之圣君,以德治天下,便如商汤‘载民以德’,禹‘勤行德治’,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更在实际施政中,让百姓感受到德行的光辉。”
“本殿下以为,‘德’不仅是天子的道德,也应是天子对百姓的责任。比如减税,开渠,或让百姓能吃到好盐,皆可谓是‘以德配天’的表现。德行若能落实到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才是最为真实的‘以德’。”
此言一出,学堂里一片寂静,几个年幼的皇子都不由得投来佩服的目光。
朱允炆更是目光发亮,似有赞叹之意。
就连李时中,脸上原本带着几分刁难意味的笑意也僵住了。
先生被他这番软中带硬的话堵得无言以对,只能尴尬地点了点头。
“嗯……殿下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既然如此,那这篇《汤誓》,明日请殿下默写全文并详细注解,便算弥补今日所缺。”
“是,先生。”朱雄英嘴上应着,心里却暗暗叹气:果然还是要绕回到背诵上……这学堂真是令人头疼。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感到身后朱允炆偷偷伸手戳了戳他的胳膊,低声说道:“雄英哥哥,你真厉害,先生被你说得都不知如何反驳了。”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嘴角微微扬起:“这不叫厉害,这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又不是没被刁难过几回了,早就习惯了。”
朱允炆忍不住捂嘴偷笑,但朱雄英随即皱起眉头,叹了口气:“不过,这学堂还真是个让人难以消停的地方……明天还得背《汤誓》,真是麻烦。”
这时,朱允熥凑过来,小声说道:“雄英哥哥,要不……我回去帮你抄一份?先生可能明天只检查您,不会管其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88_188843/129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