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式骑步枪是建国后仿制的苏联莫辛甘纳1944式卡宾枪,志愿军“狙神”张桃芳用的就是这型枪,这时期的红军战士当然没有见过。

    “我也不知道呀”,赵骥随口糊弄道,“别理那么多了,赶紧转移才是当务之急”。

    大个子战友倒也没再多追问,只是默默地接过枪来。

    另一个小孩子似的战友也手忙脚乱地学着样捡起一顶敌军帽子扣在脑袋上,然后背起赵骥递来的步枪。

    赵骥很快通过交谈得知大个子叫刘焕,今年二十岁,是原红十军的士兵,虽说二十岁的年纪放在后世甚至还经常被人视作孩子,但在这个时代,刘焕却已经是个有着多年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了。

    另一个才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叫曹路,他和自己同属原红七军团21师,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长征才在去年紧急扩编时招入部队的新兵蛋子,别说实弹射击了,就连真家伙都没摸过几次。

    “接下来怎么办?”刘焕朝赵骥问了一句,曹路也满眼期盼地望向他,不知不觉间,赵骥俨然已成为三人中的领头者。

    “往东走,想办法跳出敌人的包围”,赵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往东?”刘焕喉头蠕动几下,犹疑了几秒钟,最后还是没忍住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之前军团下达的命令是向西突围,向东岂不是就离中央苏区越来越远了?”

    曹路也困惑地看向赵骥,显然他之前接到的命令也是向西突围。

    “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在去年十月就离开江西去找四方面军了,我们十军团东征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牵制敌人”,赵骥叹了口气解释道,“而且敌人肯定也猜得到我们会向西突围,那边早就安排了重兵封锁”。

    赵骥记得原本的历史中,在粟大将带领八百人的先头部队往西成功突围后,敌人很快就加强了这个方向的堵截力度,十军团大部队就是向西突围受挫后才被围歼的。

    刘焕和曹路听赵骥说中央红军主力已经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后,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看来这个消息对他们的打击很大。

    三人都默契地没有提从北边或南边突围的意见,因为敌49师和补1旅就是从北边一路尾随追击而来的,红十军团就是因为前不久刚在谭家桥一役中伏击补1旅失败,才彻底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实力和位置的。

    而南边也有敌人的重兵封锁,他们三人就是在向南突围的战斗失败后才被俘的。

    这三个方向上都布满了死亡的陷阱。

    “我们只能往东走,东面的敌人是浙保3团和浙保5团,都是由浙江抽调的地主武装拼凑起来的,他们是以县乡为单位组建的,彼此间并不熟悉,我们更容易浑水摸鱼混过去”。

    两支浙江保安团的任务是原地修筑堡垒堵住红军向东转移的道路,在赵骥看来,大部队从这个方向自然是走不过去的,但如果只是己方眼下这三个人的话,那还是有机会的。

    作为一线的普通战斗兵员,刘焕和曹路并不清楚当前的战役布局,但眼见赵骥说得笃定,当然没有二话。

    三人吃了些从敌人身上搜来的干粮,然后就大摇大摆地沿着山路往东而去。

    行出数里后,沿途果然不时撞见大股小股的几支保安团部队。

    保安团不仅武器差、训练少,更因为严重缺乏异乡作战的积极性而导致战斗意愿极其低下。

    他们没有统一的制式军装,见到赵骥三人头戴青天白日徽的军帽,只当也是自己人,偶有几个拦住问话的,也只是简单询问一下或者探问道路的,一天时间走下来倒还算顺利。

    等到第二天晌午时分,眼瞅着就快到堡垒封锁线了,只要想办法穿过去就能暂时安全了。

    “就在这里歇一歇吧,恢复一下体力,等下过封锁线的时候别紧张,一切见机行事”。

    赵骥叫刘焕和曹路抓紧休息,同时整理武器,万一暴露了的话就只能拼死一搏听天由命了。

    就在这时,山路上忽然行来一队敌军,赵骥一看微觉诧异,这支敌军和之前撞见的保安团部队大不相同,百余人都穿着统一的制式军装,队列行进间也算得上整齐,颇有几分训练有素的气势。

    带头的军官是个二十来岁的白净年轻人,他一身军装烫熨得笔挺,腰间的牛皮枪套中插着一支擦得锃亮的美制勃朗宁1903型手枪,骑一匹黑得发光的高头大马,趾高气昂地迎面而来。

    “别看他,只管吃你的便是”,曹路这个新兵蛋子显然紧张了起来,时不时地抬头去偷瞥来人,完全一副小学生作弊生怕被老师发现的神态,被赵骥忍不住呵斥了一声。

    曹路赶紧低头收回眼神,却不防已经被那军官看在眼里,这刻意的一低头反而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军官打量三人片刻,手中马鞭“啪”的虚抽一下,指着曹路喝问道:“你是哪部分的?”

    “我们是浙保3团的,长官是哪部分的?”赵骥边抢过话头回答,边假装气恼地踢了曹路一脚,“长官面前还蹲着?快站起来”。

    军官态度倨傲,并不答赵骥的话,继续问道:“说详细一点,是哪个大队哪个中队的?”

    “我们是二大队一中队的”。

    赵骥不清楚保安团的编制构成,只好说了几个偏小的数字,免得自己报出的番号超出了保安团的编制。

    “哪个县的?”

    “我们都是海宁县红桐村的”。

    赵骥一个大学室友就是浙江海宁人,至于村名则是随口胡诌的,只要问话的这个军官不恰好是海宁人,他就很难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个村子。

    果然,那军官见赵骥回答得又快又语气肯定,完全没有起疑,他只微微顿了一下就又问:“你们3团的人跑来我们5团的防区做什么?”

    一听对方自报家门是浙保5团的,赵骥暗自松了口气:“兄弟们在山里走岔道了,正在找路回去,长官能不能给我们指指路?”

    两支浙江保安团的防区本就是紧挨着的,两边士兵在山里走岔了路也很正常。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90_190544/4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