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九,午后。
冬阳灿烂,照耀在御史台台院内。
而此刻。
在院内整整齐齐地坐着一百多名官员。
范仲淹、富弼坐在最前方。
御史台、谏院的所有官员,还有其他衙门一些经常“上奏进言”的官员,全在院中。
后面还有数名皇城司吏员巡逻监督。
为了让唐介不去充满烟瘴的偏远春州,苏良答应赵祯,为那些经常进谏且言辞激烈的官员们上一堂课,教一教他们如何上谏。
此课的主题思想,乃是赵祯亲定,为:上谏进言,不可挟制君上。
所谓挟制君上。
就是如唐介那样,摔文书,骂官家。
带有胁迫性质。
类似的还有:请辞谏、绝食谏、撞柱谏、拦辇谏等等。
赵祯被这些“胁迫类上谏”搅扰的甚是难受,如今找到了一个由头,便想借苏良之口,威慑一下群臣。
苏良走到最前方,环顾四周。
大宋朝官的刺头们,当下全坐在下方。
有人低头闭着眼,有人望着远方发呆,一看就是被迫来听苏良讲课。
前面的包拯和王安石倒是兴致勃勃。
此二人乃是官家特别钦点坐在前面听苏良讲课。
这堂课。
是赵祯给苏良出的一道难题。
他若完全顺着官家心意去讲。
可能有官员当即就会站出来骂苏良在取悦君上,然后第二天就会弹劾他。
若不顺着讲。
那皇城司吏员立马就会去垂拱殿打小报告。
这一课,尺度很重要。
“咳咳……”
苏良干咳一声,待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后,他率先在身后的木板架上贴出了一张大纸。
纸上写着两个字:死谏。
苏良开口道:“自古以来,武将死战,文臣死谏。自打我们入仕以来,便不断有前辈告诉我们,士大夫官员必须要敢于死谏。直言上谏,以死明志,方为国之栋梁。”
“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
唰!
苏良此话一落,便使得所有人都望向他。
自大宋开国以来。
死谏,便是一种荣耀。
是不止属于台谏官,而且属于所有士大夫官员的荣耀。
文官不敢死谏。
就像武将不敢在战场上冲锋一般。
苏良一开口,便语出惊人。
下面的官员都看向他。
若解释不到位,那等待他的将是多名官员的弹劾。
苏良微微一笑,继续道:“为何我称其是一种误导呢?”
“因为,小事不值得死谏,而大事,很多官员还没有资格和实力死谏!”
没有资格和实力死谏。
此话带有强烈的攻击性,瞬间让一些官员的脸色变得冰冷起来。
这些人感觉苏良是在针对他们。
苏良继续道:“死谏,不是以死谏君,而是可将名誉、仕途甚至生命置之度外而谏君。”
“若为了点滴小事,比如在一场秋祭典礼上一名宫女放置礼器有错,便要对一名礼官弹劾罢黜,连续呈递二十三份奏疏,得理不饶人并以撞柱胁官家,这不是死谏,而是无脑谏,是在浪费官家的时间!”
“此外,还有人在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上非要争一个是非对错,比如中书省借走了枢密院的一名小吏,进奏院的邸报上有半个巴掌大的地方墨迹不清,便有人上奏要严惩主事的官员,为此争论了近一個月并以请辞要挟,这不是死谏,这是无理谏!”
……
苏良所举事例,皆是朝堂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
官员们基本都有印象。
苏良接着说道:“而我为什么说在一些大事上,很多官员没有资格和实力死谏呢?”
“死谏,谏为主,死为辅,很多官员完全是颠倒了顺序。”
“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官员的死谏行为,并不是直言敢谏,而是为了博名声,其谏言奏疏不过是套了一个大宋礼法的壳子,根本言之无物,对所谏之事的理解,甚是浅薄,有时甚至是错的,就像当年那群强烈反对全宋变法的官员,曾以性命相逼。”
“这种死谏,不但不能成大事,反而会坏事,是匹夫之勇,是完全利己毫不利国之行径!”
苏良看向下方,继续道:“当下,我从银台司的奏疏存档里面找出上百份这样的奏疏,简直易如反掌!”
场下,鲜有人敢对上苏良的眼神。
这就是苏良的气场!
苏良缓了缓,道:“什么时候需要死谏?什么又是真正的死谏呢?”
“是敌国来袭,官家和中书的相公们若不敢战,你敢撞柱而亡或绝食明志,用生命唤醒他们斗志!是官家若昏庸无道,沉迷女色,无心国事,你可以大骂官家,捋其龙须,拽其龙袍,令其悔悟……”
“我毫不惭愧地讲,我苏良在垂拱殿前脱官衣请辞,非挟制君上,而是真正的死谏,因为我懂得,军事强则国力强,没有强兵的变法之策,就像一张纸,一戳即破。”
……
苏良率先将自己在垂拱殿内脱官袍请辞的事情讲了出来。
令那些想反驳他的人,无话可说。
“诸位,朝堂谏君,不是吵架、不是置气、不是比谁敢不敢弃官、敢不敢身死,不是居高临下的拿圣人的道理说事,而是所谏之言能否对朝廷有用,对天下黎民有益!”
“一些时候,不是官家不听谏,而是我们谏之有错或谏之无理,天下之事,谏言须谨慎,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做好的,有卓越的政绩,通晓为臣之术,才能谏之有道,才能谏之能成!”
……
苏良这一番话,令下面寂静无声。
不愧是官家宠臣,完全领悟到了谏言的精髓。
这时。
一名官员站出来道:“苏御史,你说得倒是好听,敢问你对唐子方提到的应禁止奢靡竞富之风如何看?你是同意唐中丞的想法,还是与他意见不一致?”
听到此话。
一众台谏官都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人明显是来找茬的。
众台谏都准备去上谏抵制当下的奢靡竞富风气,奏疏都写好了,但却被苏良压了下来。
此事很多官员都知晓。
此事乃是唐介所提,现在去谏君,俨然就是触霉头。
苏良并未生气,其微微一笑。
“诸位,今日的课就讲到这里吧!这算半节课,至于后半节课,明日大朝会,我给为大家演绎一番,什么是正确的谏君行为!”
听到此话。
官员们也瞬间兴奋起来。
这说明,苏良要接着拿唐介所谏之事去谏君了。
很多人都想看一看苏良的立场。
到底是和众台谏官一派,还是与官家一派。
片刻后。
院落内就剩下范仲淹、富弼、众台谏官、包拯和王安石。
“景明,明日朝会,你真要向官家上奏,言民间奢靡竞富之风的事情?”富弼问道。
苏良点了点头。
“我也觉得唐中丞所谏有理,此事也需要有一个交待。”
“那……那我们也准备准备,明日助你一起谏君!”欧阳修说道。
苏良微微摇头,笑着道:“明日,诸位无须发言,一切都交给我吧!我要让你们看一看什么是满堂华彩!官家满意!伱们满意!所有人都满意!”
听到这话。
范仲淹等人不由得都笑了,他们对苏良有一种无理由的信任感。
……
半个时辰后。
垂拱殿内。
一名内侍将苏良明日朝会将会续唐介之谏的事情告知了赵祯。
赵祯一边写着飞白书,一边笑着道:“朕很期待,他能拿出什么理由来。”
对民间奢靡竞富之风弥漫之事。
赵祯之所以没有纳谏,乃是因唐介的理由不足以说服他。
当下,在赵祯的眼里。
此等风气的好处是大于坏处的。
……
翌日,即腊月初十。
天微微亮。
大庆殿内外,灯火明亮。
官员们身穿各色官袍,陆续走进殿中。
如往常一般。
首相文彦博率先发言,汇禀当下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这一刻。
大家的心都不在此,更希望看到苏良会如何上谏。
昨晚还有人打赌。
苏良若能说服官家,公开惩罚张贵妃和尙美人,他愿穿女装,在桑家瓦子上迎客一晚上。
……
约一刻钟后。
苏良终于出列,然后缓缓拱手道:“启禀官家,臣有事要奏!”
“当下,汴京城内,有人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有人大摆宴席吃一半扔一半,有人以翠鸟之毛作饰、胎鹿之皮作冠,富人争相购之,以猎奇为贵,使得杀戮不止,奢靡竞富之风盛行,臣恳请朝廷颁行禁奢令,使得天下风气归正!”
“理由呢?”赵祯问道。
谏言。
比得不是一腔热血,不是口直胆大,而是从朝廷或百姓的立场分析利弊,讲出隐藏在事情后面的道理。
最好的谏言。
不是句句如刀、如剑,而是如阳光般融化积雪,如春雨般使得枯木逢春。
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苏良缓了缓,朝前走了两步。
“奢靡竞富,易使得富者失礼失德,穷者残暴不仁,年幼者养得一身陋习,年长者哀叹世风日下,天下人无情。”
“长此以往,民风不存,礼崩乐坏,大宋将无未来!”
“近日,臣曾听闻,有多名商贾购十一二岁少女,以此为乐;有女商人于汴河花船之上建象姑官(专门豢养男性提供服务的男版青楼);有贫穷者结对捕杀翠鸟、怀孕之鹿,手段甚是残暴;有年幼者见一商人一顿饭吃下百贯钱,扬言读书无用,唯经商可富,可肆意妄为……”
“当下,奢靡竞富之风尚未蔓延全宋。官家可能觉得其不过是百姓年底之欢愉,不足为虑。”
“然臣前日在汴京街头闲逛半日,赫然发现,如今的汴京城,于街头巷尾,酒楼茶肆,侃侃而谈者,已不是书生士子,讨论的也非家国大事,而是商人们讨论着如何赚钱,如何花钱,街头巷尾,满是靡靡之音。”
“此风若长存,五年、十年之后,恐天下将以钱为中心,人人以钱为圣贤,我大宋恐将如党项、契丹、女真族一般,退化成蛮夷!”
“臣以为,有钱者可购贵重珍稀之物,然不应伤生害性,不应于人前炫富。富贵者,当以为救济穷人为荣,而非跨越礼法道德,肆意享乐,无法无天!”
“张贵妃与尙美人曾戴点翠饰物、鹿胎冠而引起不正之风。臣认为,官家应重惩,以此遏制此番以奢靡为荣的审美风气,此外销点翠饰品、鹿胎帽等,一改风气……”
……
大庆殿内。
除了苏良的声音,连呼吸声都变得很弱。
当很多官员听到。
当下汴京城商人已经顶替读书人,掌控了民间话语权的时候,心中便有了答案。
禁奢令必须施行,不然大宋将失去未来。
不远处。
台谏官们都是一脸崇拜的表情。
他们写的奏疏。
只看到了富贵不仁、争强斗狠、恣意使气、玩物丧志、穷奢极欲,骄奢淫逸……
却没有看到此不正之风对大宋底层的破坏,对大宋江山社稷的动摇,对大宋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
这就是苏良上谏的能力。
言明利弊即可。
当下的官家,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苏良也让官员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一种上谏,叫做好好说话。
(本章完)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294/38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