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提及大明疆域之内,对修行者抱有最多敌意之人,那些朝廷文臣必然名列前茅。其中,以方孝儒为首的众多翰林学士,便不止一次提议削夺僧侣手中的神通权柄,却因种种变故而未能付诸实践。
这一切根源在于文臣们的正义之心。相较于他们必须历经数十载挑灯夜读,苦熬科举,才得以踏上仕途,沐浴在荣华富贵之中;僧侣只需斩断凡尘三千烦恼丝,静坐在佛寺之内,便有源源不断的香火愿力如江河般涌入,仿佛世间一切困苦与煎熬皆与其无缘,便能轻松享受超脱世俗的福报。
更令人不悦的是,在过往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某些寺庙曾救助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百姓感念其恩德,竟推举寺中德高望重的高僧出任名义上的郡守。此事传至京都,立即引发了文臣们更为强烈的不满:修行者本当割舍红尘俗务,专心修习仙道,何以插足政事,甚至占据了郡守高位?
文臣们认为,郡守乃是民众之父母官,欲坐稳此职,必须兼具与其职责相符的才华与品德,绝非仅凭高尚道德便可胜任。倘若僧侣无法摆脱世俗牵绊,滋生贪婪之心将是早晚之事。一旦天下安定,他们必将祸乱人间,这一观点在文臣们心中早已达成共识,历史的教训便是鲜活的佐证。
离开御花园后,朱高炽一直在思量如何收回每年朝廷拨给各大寺庙的巨额修炼资源。然而,在与户部尚书交谈之后,他意识到此事几乎无解,于是转而寻求其他对策,至少不能任由这笔宝贵资源流入僧侣们的无边法海之中。
此时,文臣们的活跃角色给予了朱高炽灵感。于是,他命云岚召集正在宫中议政的文臣们前来。不一会儿工夫,小书房内便熙熙攘攘地聚集满了人影。
“见过殿下一品仙君!”
众文臣整齐划一地跪下行礼,声浪汇聚,庄重有序。朱高炽端坐在书案之后,听见他们的声音,放下手中批阅奏折的灵玉笔,微微点头示意。
“免礼起身,今次召尔等前来,有一重任需交付。”
挥手示意侍立一旁的仙童送上座椅并奉茶,位居前方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紧随其后的乃是儒道双修大师方孝儒,赤忠亦到场,虽然他身为武将,但在文坛也有着半壁江山的地位。
然而,不论身份如何,他们对日益嚣张跋扈的修行者群体皆痛心疾首。
“此事首要关联科举选拔!”
朱高炽轻啜一口灵茶,没有直入主题谈及修行者之害,毕竟此事关乎重大,稍加铺陈,众人才会更容易接受。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一群文道修士立刻凝神倾听,神情无比敬重。这位仙皇家的殿下,尽管日常举止与他们恪守的修炼戒律有所偏差,但在每次议道论法之时,总能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见解。
“科举乃国之大道,选取有德有才之士,方可稳固道基,永葆洪荒安宁。自我大明仙朝创立以来,便始终推崇并践行此选拔制度。然而今日,孤览阅了北境边疆郡守呈上的卷宗,才惊觉北方诸多寒门子弟欲参与科举修行,实乃难上加难!”
讲到此处,朱高炽适时止住话语,即便那位老祖宗对研习典籍之事深恶痛绝,但他看待培养道统接班人之事却另有一番考量。
“孤今日唤尔等前来,便是欲听听各位对此有何高见。”
朱高炽轻轻放下手中的灵茶盏,目光一一扫过众人面庞。闻其言,文道修士们虽心中略感困惑,但仍专注地思索应对之道。
“就在去年,来自南疆各州的修道者已占据全国选拔者的九成有余,如此悬殊的比例,实难谓之公正。”
朱高炽察觉气氛正浓,又添一把火候。
“微臣以为,症结在于北方的修炼风气问题。北方之人崇尚武道,喜好磨砺剑气枪芒,对于这些书写符篆、研习阵法的修道学问,皆视为不屑之举,故而才有今日之困局!”
方孝儒踏前一步,详尽阐述其中缘由。确实,相较于南方的祥和安定,北方常年战火纷飞,无处孕育修道之风。即便朝廷倾注大量资源于北境学堂建设,但最终经费往往流入军备之中,长此以往,北方的修道之风日渐衰败。
“嗯,你说得不错,此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朱高炽点头认可,继而又品了一口灵茗。
“重塑修炼风气至关重要,北方弟子虽擅长武技,亦不乏潜心问道的天才。故孤有一计,拟加大对于北方修炼学院的建设投入,国库将增加拨付,诸位以为如何?”
文道修士们听罢,一时陷入沉默,如今国库匮乏的消息已在朝堂上下传开,固然提升教育水平刻不容缓,但财力捉襟见肘也是不争的事实。
“微臣附议殿下的观点,只不过当前国库似乎并无多余资金可用。”
赤忠性格耿直,见无人发言,便直言不讳地站了出来,直指核心问题。
“此事不必担忧,关于资金的问题孤已有对策,需在座诸位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才是!”
朱高炽微微一笑,言语间透出几分神秘意味。既然不便直接干预处理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寺庙,那么不妨借助推动北方学堂建设的名义,引导这些文道修士策划一个回收寺庙财产的方案。
届时,既能通过收回寺庙财产筹措资金,剩余的寺庙拨款也可用于进一步推动教育修炼事业的发展,如此驱使狼群吞噬虎豹,可谓一举两得。
“此事孤已与众位师叔祖商议妥当,今时天下归心,寺庙的影响力渐行式微,因此决定收回对寺庙的拨款,转而投入到北方修炼学院的建设之中!”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6_26581/329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