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咸鱼后我又被迫科举了 > 第15章 第 15 章
    半个月很快,倏忽而过。

    明日便是二月初六,县试之日。

    年前宋修濂他们就在县署礼房报了名,分别填写了亲供、互结、具结等信息。

    亲供,即填写考生的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

    互结,考生找一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2

    宋修濂、葛玉才、邱延川、秦朗,他们四人平日里关系最为要好,知根知底,便结在一起,互相作保。还差一人,他们本欲找谢广筠,可谢广筠为沈知县的亲外甥,为了避嫌,家里人把他送到邻县去考了。他们便找了另外一个关系不错的同窗陈嘉宁互结作保。

    具结,又称廪保,顾名思义,考生请本县廪生具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3

    沈夫子找了县里的一林姓廪生给他们作保,每人给该廪生几钱银子便可。

    这些报名事宜在年前已经弄妥当了,现下只需他们人过去考就行。

    县里离镇上不远,为保险起见,早上不必慌里慌张往考场赶,沈夫子建议他们提前一天就住县里去。

    正好葛玉才他们家在县里有一处闲置宅子,葛父提前半个月就着仆人打扫干净,收拾妥当了。学堂今年有十几个考生参加县试,葛财主乐善好施,让他们全都住了进去。

    沈夫子是今下午带着他的一众学生住到葛财主家的宅子里来的。有的考生没来过县城,对这里不太熟悉,一落了脚便往县衙处熟悉周围环境去了。

    晚间,大家吃过晚饭,早早歇了下。宋修濂躺在葛家的大床上,望着天上挂着的半弦月,似有所感。他穿了三次,历经四世,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本以为身经百试,波澜不惊,不想内心还是起了小小的波动。

    明日便是他来到这一世的第一场正式考试,回想起这几世他不是在考试就是在预备考试,都没真正享受过好好浪一场的惬意,心底或多或少泛起一缕难以言说的酸涩。

    人生堪比折子戏,一出唱罢一出起,诸多不如意,也有诸多惊喜。既然老天给了他这样的剧本,管他如意不如意,他都得给完完整整唱下去,而且还必须唱好了。

    宋修濂翻了个身,把一抹月色挡在了身后,挡住的还有他回不了的过去。

    翌日一早,考生们早早起了床,洗漱用完饭后,提了考篮来县衙外排队等候。

    二月天气,乍暖还寒,尤其早晚,风一刮,寒意飕飕地往身子里钻。宋修濂他们几人也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候着,无聊了几人就打趣几句,再说几句激励的话。

    “我觉得我肯定能考过。”

    说话的是葛玉才。

    “对,你一定考的过,大家都能考的过。”宋修濂给大家鼓劲。

    “祝过!”

    几个考生大声喊。

    “好,待我考过了,我请大家吃好吃的,你们都去,想吃多少吃多少,甭客气。”葛玉才大大咧咧,竭诚力邀。

    “哈哈哈”有考生笑,“葛玉才,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惦记着吃,果然浪非虚名啊!”

    “让你笑!”葛玉才差点把考篮里的饼子砸过去。

    这么一通笑,大家之前心里紧绷着的那根弦立马放松不少。

    卯时一刻,县衙门开。衙役们站在门前两侧维持秩序,让考生们陆续排队进入,送考的不得入内。

    沈夫子没有过多的话与他们说,只说让他们放松心,像平常月考那样就行。

    被衙役搜了身,检查了考篮,方才进入大门。进了门走了不久又遇检查身份文书的衙役。

    身份文书上有考生的姓名,年岁,籍贯,体格外貌等信息,衙役们一一核实过了,方让他们往县衙礼房旁边的考棚去。

    待考生们陆陆续续全都核实无误进来了,时辰一到,主考官沈知县开始训话,话毕,考棚大开,考生们在沈知县点名后,方可进入考场。

    “下井村,宋修濂!”

    宋修濂被点了名,提着考篮上前,对着考官与教官作了一揖。之前为他作保的廪生在旁高声喊唱:“廪生林正清保!”

    而后,他从考官手里接过试卷,方进入考棚。

    试卷上有座号,宋修濂按着上面的牌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此时的天刚蒙蒙亮,待考生全部坐下后,一声铜锣响,答考开始。

    恰时天光破晓,周围的一切变得清晰明朗。

    宋修濂小心地拆开试卷,大致浏览一番,光答题纸和草稿纸就十几张。

    县试共考四场,第一场为正场,四书文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不能犯庙讳(已故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及圣讳(先师孔圣名),全卷小楷写就,不得少于三百字。4

    若非有第二世的科举考试经验,宋修濂决计做不好古人这考题。

    四书文选的《论语》中的一句: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以此命题,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文章,有点像高考的命

    题作文。

    宋修濂审题一番,花费一个多时辰在草纸上写,之后又仔仔细细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方在答题纸上誊写。期间饿了,他就从考篮里拿出饼子啃几口。

    答完四书题,接下来是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一句诗为题,围绕此句写一首五言六韵诗,仄起平收,不要求非得对偶,但必须押韵。

    此句选自王维诗一句:

    大漠孤烟直。

    宋修濂默想半天,脑中有形了,方在草纸上落笔,写完前前后后又改了几遍,改得自己满意了,才在答题纸上誊写。

    写完后他又整体检查一遍,没问题了,他才起身将卷子交给考官。

    他是第一个交卷的,沈知县看了他一眼,将他卷子弥封,准他离开考棚。

    沈夫子在县衙外候着,他看到宋修濂提着考篮第一个出来时,就知这小子考的不错,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考试的话全然不提。

    陆陆续续地出来的考生渐多,待他们一行人全部出来后,沈夫子带着他们返回了葛玉才家的宅院。

    翌日午时,县衙放榜,他们一行十五人全部通过,进入县试第二场。

    县试第二场为招覆,试五经文一篇,默写《归田赋》全篇,不得添改误写。

    像对待第一场考试一样,宋修濂又认认真真写完了第二场的考卷,依旧是第一个交卷出考场。

    当天考试,第二天出榜,前三场考试不排名次,只公布通过考试的考生名单。最后一场才公布考生名次。

    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两篇,律赋一篇。第四场连覆,四书五经文各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大靖圣训》全篇默写,不得误写改添。5

    四场考下来,有的考生早就焉了,纷纷感慨今年的县试题可比往年的难多了。

    确实难,宋修濂也这么觉得,难度跟他第二世的府试不相上下。

    葛玉才往床上一个横倒,叫苦道:“哎呀,完了完了,这最后一场也太难了,就那个诗,不仅要押韵,还要对仗工整,让我一个不会做诗的愣是抓破脑袋也写不出来。”

    他们参加县试的一共是十五人,前三场刷下来四人,这会儿只剩下十一人。十一人中,有几人心里也没底,像葛玉才一样叫苦不迭,有的苦中作笑,苦笑劝慰:“玉才兄,你别这么想,你想你万一过了呢?”

    “过了我请大家吃好吃的!”

    葛玉才一个打挺坐起,而后又躺下,唉声叹气:“算了,这顿饭怕是请不成你们了。”

    屋里一下子寂静下来,有个同窗问坐在窗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宋修濂:“修濂兄,你呢?这次还能像月考那样考个第一吗?”

    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宋修濂身上,宋修濂只抿唇一笑,没有答话。

    大家便以为他也没考好,愈发地丧气,话也懒怠说一句。

    次日午时,考生们早早就候在县衙门外等着放榜。榜单告示贴出来时,考生们蜂拥而上。

    宋修濂也挤在其中看榜,只匆匆扫一眼,便看到了自己名字,榜首第一位置上赫然写着宋修濂三个字。

    一行人为宋修濂欢呼几声,赶紧仰首在榜上找自己名字,有的人看了三圈又三圈,没找到自己名字,“哇”的一声就要哭出来,这是没过啊!

    葛玉才挨着榜单上的名字一个一个往下找,找到第四十几个时,他的心已凉了一大截,估摸着没戏了。突然邱延川在他身上一拍,“葛玉才,你过了,榜单上第四十九名,倒数第二,排在我后面。”

    葛玉才赶紧把眼睛挪到榜单最后几个,看到自己大名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抱住邱延川,不能自已道:“我过了,我他妈的竟然过了!”

    眼里的泪花不由涌上来,是喜极而泣。

    他们十一个人中,这次又刷下来三个,只有八个人考过。葛玉才兴奋的语无伦次:“走,我请大家吃好吃的,现在就去,在县城最繁华的那家酒楼。我这就让管家订席去。”

    那三个没考过的灰心丧气,没大哭出来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心情吃饭。

    “夫子昨天不是说让我们今天成绩出来后赶紧回学堂吗?哪里还能吃饭?”其中一个学生提醒。

    葛玉才一拍脑袋,差点把这事给忘了,他又对大家说:“那就今晚镇上的来福酒楼吃!”

    说来说去,还是逃不过“吃”字。

    葛玉才从一众人中出来,来到宋修濂身边,手搭上他的肩,“恭喜啊,县案首。”

    宋修濂笑着拍了他一下:“同喜同喜!”

    他们四人都考过了,邱延川葛玉才虽是倒数第几,好歹也过了,秦朗考了第二十七名。

    邱延川问宋修濂:“濂子,要回家报喜吗?”

    宋修濂道:“先回学堂,之后再回家。”

    仲春时节,气候回暖,柳树生新绿,莺啼花香溢,路上传来少年们的欢声笑语,笑声歇去,只留几抹青衫背影在轻风中,摇摇曳曳。

    作者有话要说:2345均出自百度百科县试,5《大靖圣训》是大靖朝开国皇帝的圣言训,作者参照《圣谕广训》仿起的,文中县试考题一部分来自百度,一部分是作者的私设⊙▽⊙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

    防盗免费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7_27419/248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