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行军之路显得格外漫长而艰辛。
他们沿着既定路线前进,途中陆续经过了三个规模宏大的兵站以及十余个相对较小的兵站。
随着行程的推进,这支原本只有四万人的行军队伍迅速膨胀扩张,人数急剧增长至二十万之众,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庞大迁徙队伍。
在这一路之上,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进来。其中既有被掳掠而来的部落民众,也有遭受雪灾侵袭后衣食无着的闲散牧民。
对于这些主动或被动前来投奔的牧民,窦尔墩一概接纳,毫不拒绝,也造成了大草原上的无人区出现,让还没有归附大秦的胡人部落生存更加艰难。
然而,面对新增的大量牧民,他却并未慷慨地敞开供应充足的食物、保暖衣物等资源。尽管如此,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牧奴们不仅没有因此产生反抗情绪,反倒对日益壮大的队伍满怀信心诚心归附,纷纷要求加入大秦仆从军。
那些牧奴们驱赶着自家的牛羊,来到各个兵站,用它们换取维持生计所需的食物以及能够抵御严寒的毛毡衣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有财物,并能自由支配其用途,这可是唯有成为窦尔墩家族牧奴才能够享有的特殊权利。
通过这种方式,窦尔墩巧妙地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牧奴群体,在看似平等的表象之下,悄然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日后若有仆从军胆敢违抗他的命令,或是对帝国的统治心生异念,那么此刻所划分的等级差异便将成为他实施清算行动的重要依据。
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进行迁移行军,那简直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折磨。放眼望去,远方的大山巍峨耸立,但要想真正靠近它们,却需要历经漫长的旅程,通常都得耗费至少三天以上的宝贵时间。
这片辽阔的大草原看似一马平川、毫无遮掩,但实际上在这里想要成功设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一旦人数众多起来,哪怕相隔十几里远,也能够清晰地映入人们的眼帘。
所以,那些拥有一定实力的草原蛮子们面对如此规模浩大的迁移队伍时,要么明智地选择提前望风而逃;要么头脑发热地直接冲杀过来,但最终只能落得个被仆从军轻松剿灭沦为奴隶的悲惨下场。
随后,在天空中盘旋翱翔的鹰眼宛如锐利的眼睛一般,精准地指引着这支队伍前进的方向。
凭借着鹰眼提供的准确情报,他们可以迅速锁定那些曾经发动过攻击的部落所在之处,并毫不留情地直捣其老巢。
即便是有些狡猾的部落企图趁乱逃脱,也依然无法躲避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追击。天空中的鹰眼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们逃窜的身影,而地面上嗅觉灵敏的变异赛虎则可以循着残留的气息一路追踪过去。
就这样,窦尔墩所率领的这支迁移队伍成为了北地草原上游牧部落挥之不去的噩梦。每当这些部落听闻窦尔墩大军将至的消息,无不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在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之上,唯有那高高悬挂着黑龙旗的游牧牧民们方可自由自在地放牧。这些牧民通常只有当天空降下鹅毛大雪之际,才会选择返回临近兵站之处居住,以此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此时此刻依旧在这片辽阔大草原上放牧的诸多部落,实际上皆是一些尚未归降于大秦帝国的蛮夷之族。
这些部落皆受其首领,部落头人的掌控,他们内心深处极度抵触并拒绝接受来自秦人官府的管辖与统治
。原因无他,一旦投靠大秦,就意味着必须服从大秦的管理制度。如此一来,原本掌控着牧民生杀大权的头人们将会丧失对部众的管理权,而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他们所难以割舍的。
另一方面,尽管大秦幅员辽阔,但在这片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上,其所拥有的兵力却显得相对不足。正因如此,众多部落得以巧妙地避开物资兵站,并游走于周边区域缝隙中。
不过,他们也不敢离兵站太过遥远,毕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必需物资都只能通过与兵站交换方能获取到手。
于是,有些胆大妄为的部落偶尔会趁着狂风呼啸、大雪漫天之时,冒险向兵站发起突袭抢夺。只可惜,历经无数次尝试之后,他们最终无一不以惨痛失败收场。
但即便如此,这些部落持续不断的骚扰行径仍旧令大秦深感困扰和头痛不已。军部鉴于此种情况,命令窦尔墩毅然决定采取一种全新策略:
规划特定的行军路线,派遣自家的家族仆军从官道附近区域,搜捕并掳掠那些被发现的部落。
此计一出,究竟能否成功遏制住蛮夷部落的侵扰?一切尚待时间来揭晓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2_32442/339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