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之上的战斗激烈异常。
烈志宁凭借着一股无畏之气硬是逼的神武营几大军团在阵地前寸步难行。
他结阵之处极为讲究。
敌人但凡攻阵,只要前面的士兵攻不过去,后面的士兵便也挤不上来。
两军的士兵紧紧的挤在一处,人头像麦子一样一排又一排的倒下。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的阵法可言。
比的就是一股气势。
谁先扛不住了谁就败了。
死扛。
山坡下宗敏急的面红耳赤,叫道:“父帅,如此死斗伤亡实在太大,不如暂且退兵,再图良策。”
宗仁昌双眼通红,但灵台却是一片清明,森然道:
“不行,进则生,退必死。”
宗仁昌的判断无疑是准确的,当前局势若是贸然后退,必败无疑。
甚至还会拖累后军。
然则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诸葛亮麾下几大军团轮流出手。
谁人不是压着金兵狠揍?
眼看如今金人已是强弩之末,结果自己一出手竟然反而连片刻时间都坚持不住?
这还让他的脸面往哪里搁?让大宋的脸面往哪里搁?
他乃是宋将,亦是降将。
虽然并不明显,但他心中隐隐存了与龙不祥麾下各路大将的比较之心。
眼前这样的结果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宗仁昌‘蹭’的一下,拔剑在手,叫道:“亲卫营随我支援前军。”
他竟然决定亲自前往支援。
既然大部队上不去,那就派小股精锐士兵冲击。
只要能冲开一个缺口,那么坡下源源不断的援军便都能冲上来。
那时金兵再是悍勇也无力抵挡。
山坡之上。
烈志宁这时也杀的异常上头。
自到武州以来他便长期被北域军马压着打。
没想到这一路军马上来时竟让他久违的找到了当初与宋兵交战时的压制感。
烈志宁长期以来的压抑与憋屈在这一刻释放的淋漓尽致。
“爽啊。”
实际上神武营也是精锐之师,给金兵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但那又如何?
在坡上的金兵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怀的不是必死之心?
就在烈志宁又一刀将一名士兵连头带肩劈成两半时。
宗仁昌带着亲卫营也终于赶到战场。
且他一来就直奔烈志宁而去。
二人在神鸣关下曾短暂交锋。
也算相识。
烈志宁见他到来,哈哈大笑道:“来的好,你的到来将会为我的落幕添上完美的一笔。”
烈志宁这时已然可以想象后世的史书将会如何书写。
金大将军烈志宁,领兵十万狙击北域大军七日,为大军争取了十分宝贵的时间,且于末路之时仍力斩大宋战神宗仁昌,最终力尽而亡。
宗仁昌淡然道:“不错,无论如何今日也会有一个了结,只有你的鲜血才能让我的军旅生涯完美谢幕。”
宗仁昌真的老了,尤其是见识过北域璀璨的群星后更让他数度萌生了退休的想法。
数年前反贼猖獗,大宋江山风雨飘摇。
十年前,金国大军威逼山海关下,誓要剿灭大宋。
是宗仁昌和唐宋力挽狂澜,一战内、一战外,挽救大宋于危亡之中。
正是这宝贵的十年让华夏的擎天之柱长大成人。
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成一尊庞然大物。
到了今时今日威震海内外,无人敢逆其锋。
宗仁昌老怀安慰的同时也决定了。
今日这一战无论生死都将会是他身为军人的最后一战。
华夏子民已经再也不需要他这个老兵了。
轰!!!
宗、烈二人犹如跨越时间长河而来终于碰撞在一起。
宗仁昌枪法精沉,而烈志宁勇者无惧。
转眼间二人便已交战百余回合,始终难分胜负。
两军士兵也早已杀红了眼。
山坡之上的死斗仍在继续。
但山坡之下大营之中,诸葛亮的眉头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
他知道宗仁昌在大宋子民心中威望极高,且关键是他与龙不祥关系更为特殊。
本来今日想顺势送他一场天大的功劳。
没想到还是高…低估了烈志宁的意志。
在他大军猛攻七日之后。
缺兵少粮的金兵在最后一刻竟仍然迸发出了这样灿烂的光芒。
太史慈世之名将,于战场上的形势看的一清二楚,叫道:
“军师,不如由我带八百精兵前往支援老将军,定斩烈志宁人头于马下。”
诸葛亮紧紧的盯着战场,对太史慈的话恍若未闻。
太史慈以为他没听见,犹自大声请战道:
“金兵已到极限,须趁势一击而溃,我若不能胜,愿受军法处置。”
诸葛亮终于缓缓的摇了摇头,只道:“若此刻在坡上大战的乃是将军,肯让他人相助否?”
太史慈恍然大悟。
的确。
宗仁昌以精锐之师进攻困兽之斗的烈志宁。
如此仍不能一击而竞全功,尚须他人相助的话。
那么即便赢了对于宗仁昌来说也是莫大的耻辱。
军人最重荣耀,平心而论是太史慈自己的话,他宁愿战死在这坡上也断不肯让人相助。
诸葛亮叹道:“是我低估了烈志宁的决心,没想到反而让老将军陷入如此窘境,此实乃我之过也。”
关羽在旁沉吟片刻,见状说道:
“军师,不如让翼德率燕云十八骑前往相助如何。”
诸葛亮一愣,道:“此话怎讲?”
关羽道:“一则援兵人数极少,说是援兵实则根本就不成建制,这样老将军面上也好看。”
“二则…翼德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若事后老将军问起那就是翼德突然犯病了,我们拦都拦不住。”
张飞闻言大踏步往外便走,口中叫道:
“俺老张现在就要去山上抢功,谁敢拦我。”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7_37664/337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