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微白莲乃天理幻化而成,因此天生肆意放纵不羁。自从它落入孔子手中,并认定孔子为主人之后,连孔子和诺尊都对它感到十分惊讶。然而,这件事却激怒了海潮。海潮创立教派之后,看到白莲成为了孔子的法宝,便认为师兄违背了约定。原本四海龙王打算率领众多海族加入海潮的教派,以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但现在阴阳教失去了立教的根本,他们都对孔子心怀怨恨。
话说这海潮老人自恃修行多年、功力深厚,眼见着那孔子不过初出茅庐,便心生轻视之意。于是乎,他暗中联络了四海龙王,准备在孔子返回的路上设下埋伏,企图借助四海之水将其淹死,并夺回被孔子夺走的清微白莲。
正当孔子行至中途之时,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海浪翻滚。原来是四海龙王率领着虾兵蟹将拦住了去路。面对如此强敌,孔子心中暗自叫苦,但却毫不畏惧地挺身而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个神秘身影从天而降。此人正是伊奘诺尊!只见他手持神器,威风凛凛,瞬间便打乱了海潮等人的阵脚。伊奘诺尊挥舞手中利器,如入无人之境,矛头所过之处,龙王身上的鳞片纷纷剥落。
海潮见状气得咬牙切齿,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计划竟然会被破坏。更让他愤怒的是,帮助孔子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师兄伊奘诺尊!海潮怒不可遏,当场与伊奘诺尊断绝关系,并立下誓言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立教法宝。
就在这个时候,太上老君座下的铁拐李也成功地点化了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还有曹国舅这七位仙人一同飞升仙界。他们八个人从此便被世人称为“八仙”。八仙们随后前往天庭去参加那场盛大的羽化宴会,并在蓬莱阁与他们尊敬的师父——道德圣人相聚一堂。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原地区,吸引了数不清的道士、和尚以及儒生纷纷前来拜见。大家都渴望能够亲耳聆听这位道德圣人的教诲。一时间,蓬莱阁变得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人们聚集在此处,共同探讨着道学、佛学和儒学的精髓,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在这场盛会中,八仙们展示出了各自超凡脱俗的仙术神通,令在场众人叹为观止。而道德圣人则以他高深的智慧和广博的学识给所有来访者带来了无尽的启迪。这样难得一见的盛景不仅让参与者们受益匪浅,更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起来。
八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学有所成,他们与众多随行之人一同渡过波涛汹涌的东海,准备返回九州大地。在这趟归途中,铁拐李突发奇想,提议众人不要乘船渡江,而是各自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法宝返回家乡,这样一来可以展示每个人独特的本领和神通。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其他七仙的响应,于是八仙们纷纷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海面上风起云涌,各种神奇的法术和宝物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然而,这场热闹的表演却引起了东海龙王的注意。当他得知八仙并没有借助船只横渡东海时,心中不禁生出嫉妒之情。趁着太上老君已经回到大罗天之际,东海龙王派遣自己的龙儿龙孙们出海袭击八仙,企图抢夺他们手中的法宝。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八仙们怒不可遏。他们立刻施展法力,与龙宫大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激战中,八仙发现对方竟然使用了圣人赐予的玄黄白云板来对付自己,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
愤怒之下,八仙决定使出绝招。他们齐心协力,共同作法将巍峨壮观的泰山沉入东海之中。随着泰山的下沉,整个东海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海水几乎要被填满,无数的水族生物遭受了无妄之灾。
孔子请来西方如来、玄门老君以及伊奘诺尊三位神圣前来调解,严惩龙王,并将海潮老人囚于老子乾坤图中。
八仙过海之际,众多随行之人中,有一位儒雅之士,名唤朱熹。此人品性高洁,清正廉洁,当时的人们都尊称他为“万世清官”。而且,他生来就对莲花情有独钟。
就在那天,朱熹与一名道士占卜问卦,得知东海将会出现一朵罕见的白莲,于是特意前来观赏八仙过海的盛景。当儒教教主孔子现身之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爆发了。只见那妖邪凶猛异常,众仙合力围攻仍难以制服。关键时刻,朱熹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冲入战局,最终成功夺回了法宝——玄黄白云板,立下赫赫战功。
随后,朱熹手持圣物牙笏,恭敬地拜见孔子。孔子对他的英勇行为表示赞赏,并当着诸位教主和众天仙陀的面,展示出了二十四品清微白莲。这朵白莲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其美妙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西方传说中的功德金莲。
然而,朱熹远远地观赏着这朵白莲,却没有丝毫亵渎之心。他静静地凝视着白莲,心中若有所思。突然间,他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从此以后,朱熹对于天理的领悟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这段故事后来被人们传颂开来,称为“朱子见白莲而悟天理”。它不仅展现了朱熹的高尚品德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也寓意着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才能真正领悟到天道至理。
孔子洞悉世间万物之后,决定将清微白莲作为自己创立教义的根基。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洞察力,点化了朱子,帮助其领悟到天理的真谛。由于朱子成功地教育和感化了万千民众,积累了无量功德,孔子也因此得以超凡入圣,成为众人敬仰的先师——孔圣。
孔圣人对传统的四书进行了重新解读,深刻剖析了天道与天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重要理念。这个观点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保持内心的天理,以此来保全自身的灵性和神智;同时也要克制过度的欲望,避免被天理所束缚,从而肆意妄为。自那时起,理学逐渐确立起来,开始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137/265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