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 第85章 天元大唐秘录特刊
    张家圣语气平淡地道:“诸位不妨亲自品味一番,此薯蓣之味究竟如何神妙。”

    “稍后,本官便引领诸位前去亲眼见证,此薯蓣的奇异之处究竟何在。”

    “此物堪称助益吾大唐万世繁荣之瑰宝。”

    瞬息之间,众人的目光齐齐投向桌上那一盘盘散发出诱人气韵的灵薯蓣佳肴。

    宴毕,天下第一峰之中涌出了浩浩荡荡的修士人群,并且府邸之外早已停满了众多由桃源村落村民们驾驭的灵牛马车。

    房玄龄望了张家圣一眼,心中暗赞:“前辈,您这是早有筹谋啊!”

    众人纷纷登上灵牛马车,队伍绵延如龙,成为整个长安全城最为瞩目的景象。

    一个时辰之后,

    众人抵达了万年县的桃源村,牛车队伍向着后山方向驰骋而去。

    眼前展现的是一片片匍匐地面,生机勃勃的翠绿色薯蓣田。

    薯蓣田边,众多农户似已恭候多时。

    张家圣跃下灵牛马车,指向一处薯蓣田说道:“各位大人们,这片便是薯蓣田所在之地。”

    众人纷纷走下马车,如同探寻秘宝的修行者般,躬身研究这薯蓣究竟是何种神奇之物。

    张家圣解释道:“薯蓣,乃是一种蕴含天地灵气的一年生草木灵植,其茎叶均可食用,可用于烹饪拌面蒸食,叶子经过沸水烹煮后凉拌,更是美味异常。而薯蓣的果实则潜藏于地下,形态各异,圆形或椭圆形,若土地松软,则果实愈发饱满;土壤坚实,薯蓣易受挤压变形,外观便会逊色些许。”

    众人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张家圣述说关于薯蓣的基本知识。

    此刻,他们内心深处都已明悟,这薯蓣必将在《天元大唐秘录》的传播之下,为万千黎民百姓所熟知。

    到那时,他们每一位都将被视为推动大唐盛世的重要功臣。

    自古以来,民生以食为天。

    这般亩产惊人的全新作物,其带来的功绩之巨大,委实难以估量!

    起初,张家圣完全有能力以私人身份将薯蓣进献朝廷,独自一人揽获这份无上荣耀与丰厚赏赐。

    然而,他身为《天元大唐秘录》的顾问大人,却做出了这样的无私之举,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诚然,这其中存在着一场美丽的误会。

    并非张家圣不愿独占鳌头,而是这薯蓣的功劳若是独吞,恐怕连他也承受不住。

    倘若薯蓣能助《天元大唐秘录》名震天下,那么此举才是真正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

    往后,《天元大唐秘录》所能带给大唐的好处远胜薯蓣本身。

    不过,对于薯蓣的实际产量,众人依旧抱持疑虑。

    于是,张家圣一声令下:“村民们,动手挖掘地里的薯蓣,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收成究竟如何。”

    话音刚落,桃源村的村民们纷纷拿起锄头,开始在这片薯蓣田里辛勤劳作起来……

    《天赐薯实录》

    今日,大唐仙道日报的修士们可谓是开了眼界,只见凡间村民们纷纷施展术法,自那灵田之中挖掘出蕴含天地灵气的巨大薯实。

    有人按捺不住心中悸动,袍袖一挽,便躬身施法,瞬间掘出一块宝地下的硕大薯灵。

    更多的人纷纷效仿,跟随其后。

    “哈哈!此乃何等惊人的薯实啊!”

    “吾亦寻得一枚!”

    “尔等皆不及在下所得,此薯实乃是世间罕有之珍品也!”

    随着挖掘深入,众人之间竟兴起了一场比试高下的热潮。

    其中一位名叫李同的朝廷修士疾步而出,满目炽热,嫉妒心作祟,一把抓住张家圣的衣襟,神情凶狠如狼:“你为何早未曾提及此事?”

    “你为何迟迟不曾将其献于朝廷?”

    “此举若早行,大唐百姓又岂会有那般饥荒之苦!”

    房玄龄,这位位列天庭中枢的中书省中书令,大唐封号邢国公的大能修士,此刻却泪流满面,如同孩童一般懊悔不已。

    他捶胸顿足,言辞激愤:“区区万年县男,可知年初之时,我大唐某一地百姓遭洪水肆虐,五谷歉收,民间百姓饱受饥饿之苦,白骨露于野。”

    张家圣闻之动容,深沉地道:“房大人,在红薯之事上,恐怕无人能比吾更深切地明白其意义所在。”

    诚然,昔日大明朝虽已推广红薯种植,却未能等到红薯带来的福祉普及全国,便因天灾人祸江山易主,落入外族之手,连带着红薯的利益也被蛮夷窃取。至于那辫子朝代,则更是让华夏民族陷入了长达三百年的暗淡岁月。

    房玄龄从张家圣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无尽哀痛,转而训斥李同:“李同出身寒微,对此薯实太过动情,还望万年县男海涵。”

    李同愧疚地回应:“李某误解了万年县男,还请宽恕。”

    张家圣淡然一笑:“李大人、房大人,请放宽心,区区小事,无需挂怀。”

    然而,正当此时,大唐仙道日报的修士们一片哗然,原来那些挖出的薯实在经过灵力称量之后,测算出亩产竟高达四十石的惊人数字!

    房玄龄心头震撼,身形一晃,险些倒在地上。他身为经历过玄武门秘事的智囊人物,如今面对这般产量堪称奇迹的薯实,也禁不住内心翻江倒海,只觉此生有幸能一睹神物之面貌,何其荣幸!

    一番感慨之余,众人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这片名叫桃花源的万年县村落。临行之际,房玄龄再度瞩目那矗立的“桃花源”三个大字,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房玄龄含笑询问张家圣:“万年县男,此‘桃花源’三字何来典故?”

    张家圣面色肃穆地回答:“张某别无所长,唯愿此地能真正成为传说中的桃花源。更祈愿我大唐疆域之内,处处皆可成为人间仙境般的桃花源。”

    此时,监察部尚书高声呼叫,转身面对张家圣,欲与其商议接下来如何将这种神薯广布天下,以惠泽苍生之事。

    各位道友!

    我等当谨遵顾问前辈之恩泽!

    众人皆心悦诚服,一同恭声道:我等感念顾问前辈之大德!

    张家圣面上仅掠过一丝淡然笑意,暗自思量:非吾之功,实乃系统之力也。

    ……

    紫霄宝殿。

    轰——

    张寂仙尊猛地将《天唐灵报》拍在了仙篆台上。

    短短两日时光已逝,《天唐灵报》竟推出了特刊一篇。

    岂可忍哉!

    这特刊之中,赫然记载了红薯这一神秘灵植,亩产可达三百灵石之多,其引人注目之处无可比拟。

    更包括如何运用灵气培植,如何修真界法则下妥善管理等一系列详尽事宜。

    唤房玄龄前来见我!

    张寂仙尊原欲秘而不宣,未料红薯之事竟被张家圣在《天唐灵报》之上公之于众。

    其谋尚未及施,此事已然泡汤。

    房玄龄身为《天唐灵报》的首席编审,所有文章刊发均需经由他最后定夺。

    张寂仙尊心头愤慨,欲问责房玄龄作为总编为何失职至此。

    李君羡即刻奔赴《天唐灵报》社署。

    内心亦不禁叹息。

    此次《天唐灵报》无疑捅了篓子,竟坏了仙尊的大计。

    ……

    《天唐灵报》社署之内,人声鼎沸。

    此刻,大门已被众多大唐修士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纷纷求证红薯的真实存在,因为在粮食短缺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一种高产的灵植更能吸引修士的关注。

    一旦《天唐灵报》特刊所载红薯之事果真不虚,

    那么,大唐自此之后便可永绝饥荒之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65/283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