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唐诗修正 > 第5章 钱起 暮春归故山草堂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及评析:

    1,春末时候的山谷中,黄莺的身影很少出现了。

    2,木兰花全部凋谢了,杏花也慢慢凋谢了。

    3,这时才发现,窗下靠近山边的竹子,依然翠绿而充满活力,令人喜爱。

    4,竹子没有改变的翠绿,像是在等待我归来。

    评析:

    第一句的谷口春残,大家都能读懂是什么意思,是作者在看到谷口的景象,才感叹春残。

    但是,联动之下,就产生了歧义。谷口春残,谷内春未残?还不如直接满谷春残算了吧?

    反正春残除了花飞,还有其他景象,读者也能想象得到,满谷春残,总比只有谷口春残要好一些吧?

    如果要按照逻辑讲,最好是不用这个谷字,只是笼统的对春残加一个概括就好。但是,如果把谷字都改掉了,那相当于重新写了一首。

    因此,打算改为满谷。范围变大一些,更加合理化。

    第二句的辛夷花,属于三联用语,乃是写诗禁忌,格律诗应当二字一联,三字为转折,否则,读起来有凝滞感。

    另外,辛夷花尽,这个尽字,是有问题的。辛夷花尽,杏花才飞,缺乏严格的逻辑性论证,这个尽字太过武断,应该改为笼统性用语。

    用未尽,应该更加恰当。也符合逻辑。哪怕树上还有一朵辛夷花没有凋谢,也是未尽,谢了多少?程度上给一个缓冲带。

    后两句的叙述中,以“始怜”二字开始转折,借竹的高洁品质隐喻自己品性刚直,但是末尾三个字“待我归”,没有太大的意义。

    另外,拟人手法所描写的事物如果被用确定性的语言去直接定义,就成了语病。

    要用上好像、仿佛、也许、莫非等等一类的词,予以半否定,这样显得更加严谨。

    另外,这首诗如果按照普通话去读,始怜幽竹山窗下,第二、三、四、五、六字全平声,只有第一、七字才是仄声,中间没有平仄转换的节奏感。

    读起来淡而无味。古诗应古格律,不再适合当代,因此,需要改变。

    同时,始怜二字与第二句辛夷花尽杏花飞的联系是怎样的?花尽了才开始怜惜幽竹?很难了解这是怎样的心态?

    这首诗要和谐,至少也要改为八句,改为律,前面两句春残花尽,要有落脚的地方,要抒情。

    抒情之后,再转折向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

    中正以为,以三个问句来表达,更加贴切。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去思考,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唐诗在文学类作品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其位置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的文化要传承给世人,要走向世界,就应该更加严谨,更加符合新时代。

    因此,中正才打算修改,为发扬中华文化而尽一份心。

    修改后:

    满谷春残黄鸟悲,

    辛夷未尽杏花追。

    时来妩媚千人捧,

    命去鲜妍土几堆。

    可见草堂竹矗立?

    可知坚韧胜芳菲?

    虚怀若谷多随我,

    或许同节待我归?

    注释:

    1,一眼看过去,满谷的春残景象,连黄莺的叫声仿佛都有悲伤的感觉了。

    2,辛夷花还没有全部凋谢,杏花又紧跟着凋谢。

    3,花开的季节,花朵妩媚,万千游人来赏花,来追捧(诗人写诗追捧)。

    4,等到花儿的命运到了尽头,鲜艳不在,花朵掉到地上,终究化为尘土几堆。

    5,可有看见草堂还有竹字矗立?这里用矗字,把竹形容地高大一些,以此突出它的风格。

    6,可知道,坚韧的品格,胜过花朵的鲜艳?花朵鲜艳,但是太脆弱了,没有竹的生命力强大。

    7,竹虚怀若谷,性格坚韧,倒是和我的品性差不多。

    8,或许,竹的气节与我暗合?因此等待我的归来?

    改动以后,第34句就承上启下,对前面的12句做了一个交代,春残花飞,太过悲伤。

    同时,承上启下,以发问的形式,从花飞的结局,与竹做比较,突出竹的生命力,从而引出竹的气节来。

    这样,就不会让人感觉,竹的出现太突然了。

    余学习数十年,才知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随便一个字,就有十几种意思,简直深奥异常,玄之又玄。

    两个字只是交换一下位置,其意义就立马变得不同,纵观天下文化,也未有华夏文化之深,之精,之玄。

    简直妙不可言。

    外国人经常讲哲学,殊不知,老子的道德经中,只是一个字,就把所有哲学概括在没,那就是,道。

    而万物论的太极阴阳,又把哲学的两极化,表现地淋漓尽致,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只是可叹,有些人读了几天书,出了一趟国,就无底线吹捧国外的学说如何如何。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华夏的国学文化,早早领先国外无数年,其深如海,岂是短期形成的文明可以比拟的?

    而且,所谓的哲学,比老子的道德经的论述,晚了几千年,根本没有可比性。

    中华的诗词,也是如此,随便一首五言绝句,就可以改成一首长长的散文诗,现代诗,我们几个字,就要用一堆文字来解答。

    可见,中华文化之深奥,已经到了不可言说的地步。

    所以,我们的学者们,后人们,不要舍本逐末,不要抱着别人家的青铜,和咱们的黄金比,还非要睁着眼睛说瞎话,说青铜比黄金更加珍贵。

    指鹿为马,因小失大,这样愚蠢透顶的行径,岂不是惹人笑话么?

    唐诗三百首,中正只是选择了其中比较经典的一百首,加以修正,加以推广,一样全世界都可以了解我华夏文化,学习我华夏文化之精粹。

    也希望咱们的国人,学者,诗人,都加入进来,推广咱们的诗词文化,推广咱们的古言文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的文化。

    食国之禄忠国之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国出力,为国争光。

    此大义大忠也。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037/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