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14章 传国玉玺
    六五:贞疾,恒不死。

    经常有疾病和痛苦,病痛持久但不会死。

    东汉建立之初,形势比西汉初期更加不利。更始政权和赤眉军在账面上的实力都要强过东汉政权。

    幸好,当时的长安极度混乱。两支强军忙着鹬蚌相争,无暇顾及刘秀,汉光武帝正好可以隔岸观火,渔翁得利。

    赤眉军拥立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权,拥兵三十余万进逼关中,连败更始军。更始帝向赤眉投降后被缢杀。

    赤眉军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先是碰上大饥荒,数十万大军粮草告罄,被迫撤出长安补充粮草,接着又遇上寒冬,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山谷都填满了,很多士兵被冻饿而死。赤眉军无奈再次折回长安,连败邓禹和冯异。

    这是属于赤眉军最后的辉煌。

    汉光武帝很快统率三军御驾亲征,于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全歼赤眉军,缴获传国玉玺。赤眉残部投降后,收缴的兵器和甲胄宜阳城西堆放如山。

    消灭赤眉、绿林两军后,汉光武帝将视线投向了关东、陇西和川蜀。这里依然盘踞着许多割据势力。如果不收复这些地区,东汉政权便不算统一中国,光复大汉。如果任由这些势力生存发展,东汉就算不会被危及存亡,也一定会多灾多难。边境多战事,无力发展经济,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就在与赤眉军在关中激战的时候,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虎牙将军盖延已率军东征,兵锋直指关东梁王刘永势力。刘永,是汉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刘武的八世嫡长孙,世袭梁王,在梁地威望极高。更始帝死后,刘永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登基为帝。

    公元36年,睢阳刘永、青州张步、陇右隗嚣和川蜀公孙述这四大势力先后被消灭,汉光武帝终于平定天下,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但汉光武帝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家。历经二十余年战乱,大汉百姓死伤惨重,天下人口不过“十有二存”。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如此。

    汉光武帝“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他认识到,若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安民、富民、利民,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为了使饱经战乱的国家尽快恢复元气,自从平定陇右隗嚣和巴蜀公孙述势力后,如非十万火急,不再劳师远征,转而将精力全部转向内政:“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汉光武帝每天朝阳初升时上朝,夕阳西下时罢朝。多次延请文武百官讨论经书义理,废寝忘食却乐此不疲。

    汉光武帝生长在民间,深知百姓的艰难,建立东汉后,他首先就废除了王莽的繁复政令,恢复为汉初的简政、轻刑、节俭,同时多次颁布法令提高奴婢的社会地位,努力为老百姓营造宽松的安居环境。

    西汉中叶以来,由贵族豪强们推动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致使大量平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逐渐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汉光武帝一边下令重新丈量土地、核定人口,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种不上田、朝廷征不到税的问题,一边连续六次下诏释放奴婢,并曾于一年之内三次下诏禁止残害奴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问题。

    为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汉光武帝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同时实行轻徭薄税,兴修水利,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一系列措施帮助人民安心从事生产,社会日益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到汉光武帝统治末期,全国人口数量恢复到了两千多万,比东汉建立之初增长了一倍有余,史称光武中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94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