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 第982章 草原虽广袤无垠,却无法耕读传家,是故弃之如敝履。
    第982章草原虽广袤无垠,却无法耕读传家,是故弃之如敝履。

    第982章草原虽广袤无垠,却无法耕读传家,是故弃之如敝履。

    秦明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继续说道:

    “陛下,统一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与民族的共同愿景。”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征战四方,不仅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而且兵发六路灭掉了北面的东突厥。”

    “然东突厥之广袤领土,却被薛延陀部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占据。虽然薛延陀部已经向我大唐称臣纳贡,但谁又能保证,假以时日,待到薛延陀发展壮大,不会是下一个东突厥呢?”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秦明所说的这些问题,李世民身为大唐皇帝,又怎会不知呢?

    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耕读传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草原虽然广袤,但并不适合耕种粮食,想要将汉人迁徙至草原,比登天还难。

    稍有不慎,大唐便会有倾覆之危。

    这也就是为何,大唐灭了东突厥,却没有占领其广袤土地,只是以一纸诏令,命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承袭其统治的原因。

    同理,这也是为何,薛延陀现在的领土,明明是大唐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爬冰卧雪打下来的土地,却在李世民一纸诏令“赐”给薛延陀后,没有引得朝野动荡,民怨四起的原因。

    只因在汉人眼中,突厥虽广袤,但却是无法耕种的蛮夷之地。

    只要朝廷能遏制薛延陀的壮大,使其不敢在大唐边境烧杀抢掠,百姓们就知足了。

    [可若是百姓们知道了那些羊毛的价值,那他们是否就愿意迁徙去草原了呢?

    李世民这样想着。

    秦明似乎是察觉到了李世民内心的挣扎,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富有穿透力,继续剖析道:

    “陛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大唐既要固守传统,亦需勇于创新。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并非水火不容,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与融合。”

    “东突厥虽灭,但北方草原的局势依然微妙,薛延陀虽暂时臣服,长远计议,我大唐应着眼于如何将其逐步纳入我中华文化圈,而非单纯依靠武力威慑,或靠简单的称臣纳贡所维系。”

    “换作以往,草原即使再广袤无垠,中原百姓亦是毫不在意,因为草原种不出粮食。”

    “可眼下却不同了。”

    秦明一席话,正中李世民下怀。

    李世民豁然抬头,眼中金芒暴涨。

    “爱卿的意思是指羊毛?”

    秦明微笑颔首,缓缓道:

    “没错。羊毛织物能够御寒,可以使我大唐百姓,再也不惧严冬腊月。”

    “此物,于我大唐之重要,不亚于粮食与丝绸。”

    “故而,眼下便是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大唐百姓重新认识草原价值,以及对我大唐百姓重要性的契机。”

    “同样也是彻底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的契机。”

    “是故,这也是臣为何成立商行,行边贸之事的根本所在。”

    李世民眼神渐亮,显然被秦明的见解触动了深思。

    他缓缓踱步,目光似乎穿透了大殿的墙壁,望向那遥远而辽阔的北方草原,心中权衡着秦明话语中的深远意义。

    “爱卿言之有理,羊毛之于我大唐,确乎是一大革新。”

    李世民缓缓闭上双目。

    脑海里,不由得回想起了,奏对之前,他曾问秦明打算如何开展边贸之事,以及当时秦明给出的答案。

    李世民身子微微一颤,不知想到了什么,他豁然转身,目光炽热盯着秦明。

    “爱卿,刚才曾言,边贸之策需分三步走,其一,确立法度;其二,文化渗透;其三,经济与军事双管齐下。”

    “朕可有疏漏?”

    秦明摇了摇头,微笑道:

    “陛下过耳不忘,微臣佩服。”

    李世民瞪了秦明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臭小子,少拍朕的马屁。”

    说是这么说,但李世民的嘴角还是不自觉地翘起,显然是极为受用的。

    殿内的气氛,也因此显得不那么严肃了。

    李世民招了招手,示意秦明落座。

    “爱卿,你再将这边贸之策,详细说说。”

    秦明微微颔首,随即重新跪坐在了蒲团上。

    与此同时,李世民瞥了上官仪一眼,那意思不言而喻了。

    奋笔疾书的上官仪,连忙点头。

    此时的他,脸色涨红,握着笔杆的右手微微颤抖,内心早已被秦明的言行震惊得无以复加了。

    随着秦明将边贸三策娓娓道出,上官仪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今天是彻底服了,若非亲眼所见,上官仪如何也不能相信,如此震铄古今的国策,是一个舞象之年的少年郎提出来的。

    [武能上阵杀敌,开疆拓土,文能治国安邦,绸缪深远。这秦郡公,简直就是个妖孽啊!

    [哎,还好这妖孽生在大唐,若是生在他国,我大唐危矣。

    李世民跪坐在秦明对面,腰杆挺得笔直,一直在认真聆听秦明的“策论”。

    他在这期间未发一言,生怕打断了秦明的思路。

    李世民听得入神,眼神愈发明亮。

    秦明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波澜,让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边疆景象,一个更加稳固、繁荣且多元的大唐帝国。

    待秦明将边贸之策讲完,李世民眉头微皱,不知为何,对于秦明之策,他总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只是思索良久,也未曾想到答案,故而,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挤出一个笑容。

    “爱卿,为何朕总觉得你提的这些,似乎是在哪里听过呢?”

    秦明闻言嘴角勾起一丝坏笑,随即收敛了笑容,学着李世民的样子,轻咳了一声,正色道: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亮,称赞道:

    “咦,爱卿此言甚妙啊!不愧是我大唐的诗词大家。”

    秦明呵呵一笑,拱了拱手,腼腆道:

    “陛下谬赞了。”

    与此同时,秦明瞥了一眼不远处的上官仪,心中窃喜。

    [不好意思二凤,这版权是我的了。

    这样想着,秦明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陛下之所以觉得边贸之策颇为熟悉,是因为这项国策,曾经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帝,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施行过一次。”

    “也正是因为这项国策的施行,才有了如今中原大地对国家统一的普遍认知。”

    李世民和上官仪闻言皆愣了一下。

    顷刻间,李世民腾地一下站起身,右手“哆哆嗦嗦”地指着秦明,颤声道:

    “你你是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9_49245/151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