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后,我帮包拯来查案 > 第17章 怒怼潘太师
    包拯回到开封府之后,一脸的沮丧。

    我看见他这副模样,过去安慰他:“包大人,请原谅我事先没有调查清楚,害的你在皇上面前丢脸。”

    包拯却摇摇头说:“不是的。我也没有考虑的清楚,就急着给圣上汇报。如果查出的结果证明邢部侍郎是清白的,我们就获欺君之罪啊!”

    “那么你说,就现在这个时刻,皇上是相信我们,还是相信刑部侍郎李东杨?”

    “依我看,他是双方都不信。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上的心思,是我们做臣子的无法捉摸的。”

    “那么我们就等着刑部派人去扬州进行实地调查了吧?”

    “目前看,只能这样了。”

    我只好再次开启系统的“无限追踪功能。”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只有我能看到的屏幕:屏幕上显示出来曹蛟龙,蒋敏,谷宇闵三人正在“一品仙”酒肆里和韩宽在一起。屏幕里面显示的很清楚:他们在二楼的一个雅间里密谈。

    韩宽问道:“我叫你们在聚仙阁讲的那些话,你们都照本宣科了吗?”

    曹蛟龙回答:“一个字不漏的讲出来了。当时,公孙策化妆成一个商人的模样,还跑到我的桌子上和我一起喝酒。不过他酒量不行,喝了一点就醉了,最后骑马走了。”

    “那他相信你们三个讲的话了吗?”

    “相信了。我看他当时惊慌失措的样子,一定是回去给展昭报告去了。我想他们现在必定回到皇宫里了,那宋仁宗知道后,必定会来扬州调查的。”

    等包拯发现自己被骗了,他就会明白我这是故意把他骗到开封,而且希望他不要来扬州调查我的个人财产。到时候,我再备点大礼,亲自送到他的府上,探探他的口风。在官场上混,没有一点手段的话,老爷恐怕早就被贬到县令的位置了。

    曹蛟龙说:“老爷,只是包拯是有名的清官。他可能不会跟我们同流合污的。”

    韩宽却说:“不管他是清官也好,贪官也罢,只要他不来坏我的好事,我也不会去触他的霉头!历朝历代都有贪官,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们三个,给老爷我帮事情,老爷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韩宽说完,从口袋里拿出三包金叶子,一个人给了一包。这三个人立刻千恩万谢!

    蒋敏道:“老爷,据我所知,包拯还有个侄子叫包勉,在莱阳县当县令。如果包拯真的油盐不进的话,我觉得倒可以在他侄子身上花点心思。到时候,假如包拯查到了他侄子也贪污,那可就有好戏看啰!”

    我连忙关闭了系统的“无限追踪功能”,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韩宽的“投石问路”之计。看来韩宽必定是贪官!我心想:将来我和包大人一定找到他贪污的证据,将他绳之以法。

    花钱买通考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情。在清朝的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假如李东杨也是财迷心窍,那么这就是重罪!

    正在这时候,宣旨太监来到了开封府。他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圣旨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和师爷公孙策接旨!”

    我和包拯连忙跪下。太监继续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开封府府尹包拯即日起立刻随同太师庞吉,刑部侍郎李东杨一起去扬州调查考题泄漏一事,不得有误!”

    “谢万岁!包拯领旨谢恩!”

    “谢万岁!公孙策领旨谢恩!”

    等到宣旨太监走后,包拯叹了一口气。

    我不解的问道:“包大人,你为何叹气?”

    “你有所不知。庞吉与我昔日有过节。当年他结党专权,控制科考。由于我当年没有走门路,不像其他那样的考生走点门路,所以他只点了我二十三名进士,不准我进入翰林院。如今,和他一起去扬州调查,我总觉得不踏实!”

    “包大人,不必惊慌!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就算他是太师,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包拯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

    等我见到庞吉,不禁暗自叹息:太师果然是个獐头鼠目之辈,只见他腿短肚圆,尖嘴猴腮。庞吉看到我,讥讽道:“你就是公孙策吧?这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居然跟着包拯这样有眼无珠之辈,真是自毁前程!”

    我不服气的回敬他:“跟着包大人这个正三品官清贫度日,也比跟着你这个正一品官员将来遭受牢狱之灾好。”

    庞吉一听这样的话,顿时吹胡子瞪眼,气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刑部侍郎李东杨过来打圆场,“大家不要无谓的争执了,我们即刻启程去扬州吧。到了扬州知县那里去查一查今年报名的学生,看看是否有包拯讲的那三个人。”

    我们坐上马车,一路上互相都沉默不语。表面上来看,他们是一心为大宋找出国家蛀虫,实际上他们是各怀鬼胎。

    来到了扬州知县那里,我们表明了来意,知县立即把报名的册子仔仔细细的观看。

    最后知县说道:“我们扬州今年报名的考生有1232人,最终录取的名额只有422人。不过我们翻来覆去,也没有查到包拯包大人讲的那三个人的名字。”

    李东杨转而向包拯反问道:“包大人,怎么样?我讲过吧,本官从来没有私下和考生眉来眼去,暗送秋波。这下你还有什么话好讲?”

    包拯连忙给李东杨赔个不是。他说道:“是下官为大宋社稷着想,操之过急,请李大人不要见怪!”

    潘吉阴阳怪气的说道:“如此看来,包大人的断案能力很一般啊。幸亏当年没有举荐你进入翰林院,否则的话,那皇上真的要怪我有眼无珠了。”

    我看着这一幕,很为包拯包大人鸣不平。可是,我们理亏在前,没有办法反驳他们。

    我向李东杨解释说:“是我公孙策在酒楼里听到的风言风语。看来这只是几个市井小民无聊之余,喝醉酒后胡乱吹嘘自己而已。”

    李东杨也是见好就收,他对包拯说道:“下次,听到消息后要及时查证,千万别闹出笑话。这件事就这样过去,我也就不在皇帝那里参你一本了。下不为例。”

    “包拯在此谢谢刑部侍郎对我和公孙先生如此宽宏大量!”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0_50367/74962.html